财务管理 某公司发行的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5年,按单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企业拟发行面值为1000元 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5年的债...

作者&投稿:枕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该债券不值得购买。
1、债券到期值=1000+1000×12%×5=1300
2、债券价值=1300×0.621=807.3
3、该债券该债券市价为1050元,债券价值807.3元,市价高过价值 ,因此不应购买。
拓展资料
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的面值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债券偿还期是指企业债券上载明的偿还债券本金的期限,即债券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司要结合自身资金周转状况及外部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来确定公司债券的偿还期。
债券的付息期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



债券到期值=1000+1000×12%×5=1300
债券价值=1300×0.621=807.3
该债券该债券市价为1050元,债券价值807.3元,市价高过价值 ,因此不应购买。

V=(1000+1000×12%×5)(P/F,10%,5)
=1600×0.621
=993.6(元)
因为V<市场价,所以不建议购买

某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年利率为12%,期限为5年~

每年的利息为1000*12%=120元,按照15%的必要报酬率。价格=120/(1+15%)+120/(1+15%)^2+120/(1+15%)^3+120/(1+15%)^4+120/(1+15%)^5+1000/(1+15%)^5=899.44元如果债券的价格高于899.44元,就不投资,如果小于等于899.44元,就投资。拓展资料:债券面值(Face value,Par value)是指债券发行时所设定的票面金额,它代表着发行人借入并承诺于未来债券到期日,偿付给债券持有人的金额。由于贴息债券的购买价低于债券面值,此外,债券发行有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因此,债券面值和投资债券的本金不一定相等。债券面值首先要规定票面价值的币种。一般来说,在国内发行的债券通常以本国本位货币作为面值的计量单位;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则通常以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或以国际上通用的货币为计量标准。此外,还要根据债券的发行对象、市场资金供给情况及债券发行费用等因素,确定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面值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币种,二是票面金额。股票的票面价值又称“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标明的金额。该种股票被称为“有面额股票”。股票的票面价值在初次发行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果以面值作为发行价,称为“平价发行”;如果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

1、年付息1000*12%=120元2、当市场利率为10%时,债券发行价格=120/(1+10%)120÷(1+10%)^2+120/(1+10%)^3+120/(1+) 10%)^4+120/(1+10%)^5+1000/(1+10%)^5=1075.82元;当市场利率为12%时,债券发行价格=120/(1+12%)+120/(1+12%)^2+120/(1+12%)^3+120/(1+ 12%)^4+120/(1+12%)^5+1000/(1+12%)^5=1000元;当市场利率为15%时,债券发行价格=120÷(1+15%+120÷(1+15%)^2+120/(1+15%)^3+120/(1+)15%)^4+120/(1+15%)^5+1000/(1+15%)^5=899.44元。拓展资料:1、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2、企业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3、企业指各种独立的、营利性的组织(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是在拍卖法当中描述的,拍卖法中的“拍卖人”指的是拍卖企业,例如:世界华商拍卖人指的是世界华商拍卖有限公司,而不是指某个“人”。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