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用什么偏方治疗 治带状疱疹的偏方

作者&投稿:辟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带状疱疹(民间又称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丹,缠腰龙,蜘蛛疮,蛇串疮,火带疮,飞蛇,生蛇,蛇缠腰等)是由一种水痘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感染侵入体内,感染的病毒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髓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元细胞中,平时不发病,当免疫系统下降时(久病体虚、劳累、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诱因),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神经末梢迅速繁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而引发带状疱疹。给你介绍一下我们这边人都使用的能治愈带状疱疹的中药偏方。淘宝上搜店铺:民间草方治大病
里有详细介绍的带状疱疹特效中药偏方
。还有单独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疼痛后遗症的特效偏方中药。
一定要早治好的快。口服阿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药膏外抹可以让表面疱疹干痂,就是容易留下神经疼痛后遗症的。要多注意饮食.如荤腥
辛辣刺激食物,饮酒都对康复不利,特别是饮酒可促使本病复发,加重本病的症状,所以,患病后一定不要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牛奶、等。祝早日康复。

带状疱疹 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 建议中医中药治疗.用邱-医-堂疱疹祛毒膏贴敷可治愈.膏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复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 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 从而不留任何后遗症。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偏方:桑螵蛸15克,用小火炒焦、研细末、好芝麻油调匀、用羽毛蘸搽‘患处。每天3-4次连用一周。搽药两天就止痛.一周可愈。

现在好了没...如果没好...我这有五种中药的偏方...才几元钱...一用就保证你比较不痛掉......要的话就追问吧...如果好了就不说了.

治疗带状疱疹的几种偏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带状疱疹对人体危害极大,要尽早进行治疗。 带状疱疹偏方一: 【药物】头发适量 (以天然粗黑者为佳)。 【用法】将头发燃烧至通赤,研为细末,密封,贮于有色瓶中备用。用时取麻油适量,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无须包扎,每天1 次。 带状疱疹偏方二: 【药物】地龙5 条。 【用法】将地龙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 搽于局部。 带状疱疹偏方三: 【药物】蜈蚣、蛇蜕、香油。 【用法】上药按1: 1: 8 比例配方。先将蜈蚣、蛇蜕炒研极细未。加入香油调匀备用。用时搅拌油膏,使之均匀,以洁净毛刷蘸油膏涂擦病变部位,每天3 次。 带状疱疹偏方四: 【药物】蜈蚣3 条。 【用法】将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未,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涂在皮损处,每天5-6 次。如有寒热等全身症状,则配合龙胆泻肝汤或银翘散等煎剂内服。 带状疱疹偏方五: 【药物】鲜活地龙50克。 【用法】将地龙洗净置小杯内,加白糖15克,用小木棒搅拌片刻,取浸出液涂敷患处,每天1 次,同时配服龙胆泻肝汤。 带状疱疹偏方六: 【药物】升麻30-50克。 【用法】上药浓煎汁,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治疗期间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 带状疱疹偏方七: 【药物】鲜地梢瓜全草250克 (干品100克)。 【用法】将地梢瓜放入铝锅内煮沸20 分钟,去渣,乘药液热时用纱布浸药液敷患处,稍凉即冲洗患处。若皮肤有破损者洗后擦干,可涂1%龙胆紫或儿茶粉,每天2-3 次。 带状疱疹偏方八: 【药物】大叶金钱草适量。 【用法】将大叶金钱草放瓦片上锻灰研未,麻油调搽局部,每天2-4次,冬天外用敷料包扎。 小编提醒:警惕非常杀手-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偏方九: 【药物】瓜篓100克,红花10克。 【用法】每天1 剂,水煎2 次,共取汁300-500 毫升,分2-3 次服用。 带状疱疹偏方十: 【药物】伸筋草10克,海金沙5克。 【用法】先将伸筋草用明火烧成灰,加入海金沙、麻油 (其他植物油亦可) 调成糊状, 棉签蘸涂于患处,每天2-4 次。 带状疱疹偏方十一: 【药物】鱼石脂软膏200克,大黄20克,黄柏15克。 【用法】将大黄、黄柏研成细未,围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鱼石脂软膏搅拌均匀,制成鱼二黄软膏。常规消毒皮损部位,按皮损面积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上约0.3 厘米厚,贴敷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天换药1 次。 带状疱疹偏方十二: 【药物】雄黄10克,2%普鲁卡因2 毫升,75%酒精30 毫升。 【用法】先将雄黄研细,放入普鲁卡因和酒精的混合液中,搅匀,装入干净瓶中备用。用时取棉签蘸取药液涂患处,皮肤干后再涂,每天数次,不需包扎。疱疹未破或已破者均可应用。 带状疱疹偏方十三: 【药物】明矾10克,琥珀未3克,冰片4克,蜈蚣2 条。 【用法】先将蜈蚣放下瓦片上焙干,然后与装药共研细未,用鸡蛋清调成稀糊状备用。用时用棉签蘸药糊搽敷患处, 随干随搽。 :以上介绍几个带状疱疹的“偏方”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身上有带状疱疹,请务必到当地正规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水痘带状疱疹接受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带状疱疹的偏方
答:回答:病情分析: 您好,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意见建议: 治疗应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外用蕲蛇、冰片研末使用,用麻油或菜油调成糊状,用棉球涂擦患处,一天3次,多可治愈。

治疗蛇盘疮的偏方。
答:口服阿昔洛韦片,2片/次,日4次。二、外治法 1.水疱未破者,用雄黄酒(雄黄5g、冰片0.5g、白酒100ml)振荡后直接涂于患处。2.水疱破后者,用四黄膏、青黛膏外涂。3.水疱不破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痛苦。

带状疱疹民间土方治疗
答:做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膏外敷。功效:此偏方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功效。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的疗效。6 雄黄枯矾偏方 药材: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做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均。外涂患处,以结药痂,...

治疗蛇盘疮的偏方
答:只要是在身体的单侧分布,考虑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针剂静脉点滴抗病毒治疗,加用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营养神经,外用洗剂保护清洁皮损.注意充分休息及营养摄入.患处不能沾水,水疱不要自行弄破.一到两周即可愈合疱疹有的地方称蛇盘疮 用老烟袋油渍 涂上后用艾条烤烤就好 我叫ccf9 | 发布于2013-07-27 举报...

带状疱疹有什么金方?
答:【备注】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带状疱疹,尤以神经痛明显者。(二)外治方【方一】升麻【来源】四川中医,1988:(6)【组成】升麻30~50克。【功效】清热解毒,透疹。【制法】煎升麻浓汁。【用法】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等辛辣及发物。【备注】适用于热毒型带状疱疹。【方二】...

带状疱疹民间土方治疗
答:1 鸦胆子油治疗 方法:鸭乳液20ml,每日2-3次,连续服7天,用菜油或鲜菜汁调云南白药成糊状敷于患处。功效:此偏方可以止痛消肿,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的疗效。2 金钱草治疗 方法:取鲜金钱草(最好连根)1两,碾碎成泥状(碾药不能用铁器),可另加冰片3g,六神丸,仙人掌适量。加入少...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最有效
答:1、 药物治疗。目前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的种类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和症状来选择一些干扰素或者是使用一些抑制病毒的药物,这样就可以促进病情的尽快恢复,同时也要服用一些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药物。2、板蓝根。患者朋友也可以使用适量的板蓝根注射液以及病毒灵片来进行调理,将这些...

治疗带状疱疹的偏方都是有???
答:1、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加水适量,共煎取汁。2、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3、老茶树叶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3次,至好为止 4、千蒲疱疹油,含有的...

求一个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偏方
答:带状疱疹6大中药治疗偏方: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黄芩性味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