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诗是怎么说着来的,房顶漏一洞,还天天,下雨… 有一句古诗,大概意思是说天下雨正好屋檐又漏雨,是什么

作者&投稿:衡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sǎ)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hè)!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句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谁料想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怒吼着,霎时间把我茅屋上的好几层茅草都给掀掉了。茅草飞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对岸,有的高挂在林梢,有的沉落在塘坳。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茅屋,刚刚定居,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诗人万分焦急?“挂罥”,悬挂,缠绕。“坳”,低洼之处。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当面作起了盗贼,公然抱起茅草,躲入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继续呼喊了,回家来扶着拐杖,空自叹息。这里又从天地写到人。前三句写群童大摇大摆地当面“行抢”,后二句写自己的无可奈何。前后一对照,群童顽皮无赖、诗人体衰无力的神态跃然纸上。“忍能”句表现的是诗人焦躁愤慨的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用诗人《又呈吴郎》诗中的话说,即“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黑云如墨,秋空阴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硬如铁,娇儿的睡相不好,被里被他双脚乱蹬,都蹬破裂了。正当诗人无奈和叹息时,天色又变了,这是风雨的前兆。“俄顷”两句,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布衾”两句,写生活的窘困,被子用了多年,又破裂了,已不足以御寒,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俄倾”,不久,顷刻之间。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漏雨,床头被淋湿了,屋子里没有干的地方;而雨仍密密麻麻,不肯停歇。自从变乱以来,我就很少睡眠;在这样漫长的夜晚,湿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这一段虽是些琐事的絮叨,却能让人清晰地想见诗人独坐床上、仰天长叹的凄苦情景。“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丧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所有贫寒的人们。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到那时,即便惟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者的温暖。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那只是推身利以利人,尚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诗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诗人欲以“吾庐独破”为代价,幻化出“广厦千万间”,这与其说是诗人“不爱一身而爱天下”,倒不如说是诗人激愤郁结之情的体现。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冯梦龙<醒世恒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是不是有句诗:“屋漏又逢连绵雨”对吗?~

不是。正确的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

该句古诗为“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原句为“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意思是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有火上浇油的更大的打击。
二、“屋漏偏逢连夜雨”亦出自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原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释义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浓厚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屋漏偏逢连夜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及全诗 柴门闻犬吠出自那首诗
答:[4]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怎么从单纯的古诗,变成出轨代名词的?
答:后来的世人觉得,正值大好春光,家里没人自然也关不住杏花,所以它就出墙来玩了。这句诗被化用来代指出轨,最早是在宋朝的话本子《西山一窟鬼》里,其中有一句“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的暗示,所以就用来代指女子像杏花一样,趁着丈夫不在家,管不住自己,就红杏出墙了。在中国古代的...

关于人生太难的诗句
答: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2.人生艰难的诗句 1、《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怎样来赏析这句诗
答: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

苦难偏落穷人身那句诗怎么说的
答: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理说人人生来平等、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子、有人一出生就在人生的终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几句话一点也没错。穷人喜欢看电视剧,富人喜欢拍电视剧;穷人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技术书目,富人喜欢卖各种各样的技术书。穷人学...

关于雪地小屋的诗句
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

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含...
答: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
答: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自己喜的感情。原诗:《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