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决策者会选择实行价格上限或价格底线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作者&投稿:枕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般来说,不同选择代表不同立场:
选择价格底线,主要考虑生产者(刚性)成本,低于底线价格,即进入恶性循环,生产者受损,最终消费者也不会获利;
选择价格上线,主要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过高则有价无市,导致需求锐减,最终生产者利益也会受损。
还有一种情况是,价格需要体现政策需要,例如惠民救济或者扶持产业等考虑,也会促使决策者采取限价等形势。

决策者选择实行价格上限或价格底线的原因是:
1.价格上限:政府为了抑制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通过膨胀,有时为了抑制某些行业特别是限制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价格。
2.价格底线:在生产标准的情况下,要保证生产者的成本利润问题,不能让生产者降低产品本身的质量。
价格底线定价法的原则和应用领域:
一、原则
价格底线定价的一般原则是: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额外产品的销售可用于增加收益或有助于支付固定成本(无论是否生产这些产品,这些成本都存在)。除非公司的价格能涵盖其总体成本,否则公司难以长期生长下去。尽管如此,通过价格底线定价可以使绩效得以改善。
二、应用领域
公司通常的目标是,确定产品价格以承付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利润在内的所有费用。但是,当公司生产能力过剩(未被利用)时,就可以采用价格底线定价法,在有价值的情况下增加可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确定最低价格。
拓展资料:价格上限对市场的影响
1.当政府受消费者抱怨的推动,对市场实行价格上限时,可能有两种结果。当价格上限高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2.案例:一个常见的价格上限例子是房租控制。在许多城市,地方政府都规定了房东能向房客收取的租金上限。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帮助穷人更能租得起住房。经济学家经常批评房租控制,认为这是一种既无效率又不公平地帮助穷人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

商业和经济的区别?~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心是后移的。产业结构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征,其演变重心大致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而商业、服务业恰好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包括商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商业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依各国经验,一国商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商业对GDP的贡献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其产值地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商业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商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且产出占GDP的比重也没有明显扩大。
经研究发现,我国于80年代曾有效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商业发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商业、餐饮业的份额也仅在8%徘徊。反映出商业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整体偏低。
3、商业地位偏低的深层原因。商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偏低与商业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商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这使得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以后,随着对商业领域控制的放松,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类型的资本及劳动力大量涌入商业产业,其中尤以个体商业为甚。这种变化在推动商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商业企业细小化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程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商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另外,商业活动本身的特点,如商业资本有机构成过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等,也在客观上对那些资本量小、资产专用性较弱的投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第一、二产业,商业并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因而,自然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结果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的商业企业中,使商业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细小化、分散化的趋势。
最后,商业的产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产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方便经济地购买。因此,商业产出只有与其它产出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决定了商业产出的增长要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产业的增长。
综上,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商品流通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商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商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
1、商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障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缓冲和协调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主体就是独立承担流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组织。他们是对最终交易价格最有发言权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价格趋于协调的衔接作用。
同时,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占主要地位,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出售产品和获得资源。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以需定产,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谁越接近于消费者,谁就越能正确了解消费者,越能捕捉准确的需求信息。因此,商业对生产、消费起到能动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商业的发展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同时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闲暇,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2、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经济改革中,中国社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失业问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便尤为重要。
必须强调的是,商业对劳动力吸纳的作用和能力是有边界的。首先,过多地吸纳低素质劳动力对商业发展不利。第二,一定时期商业的就业规模也是受当时的社会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制约的。在制度体制尚未健全的经济发展时期,商业就业规模的无限扩张容易导致商业流通秩序严重混乱,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力促进商业吸纳就业的同时,应加强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并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对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商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推动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是商业贸易。在当时,生产规模的扩张极大地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是商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商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商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
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商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商业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作用。商业是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环节,最终产品的价格也是在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各类要素市场能否清晰无误地反应和折射需求并有效定价,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否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性。因此,没有发育成熟、富有效率的商业体系和中介组织,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正如刘国光所说,商业正在“升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行业”,因此深刻认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政府会对市场实行价格上限?
答:第一种:当价格上限高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第二种:当价格上限低于供求平衡的价格时,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在定价的影响因素中,定价上限取决于()因素。
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条件,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利率等对企业的定价策略有重大的影响。如果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企业继续维持高价可能会使销售量下降。政府也是影响定价决策的重要因素,营销人员需要了解影响价格的法律,这方面在出口方面特别明显,很多对外出口企业因为对当地的环境不了解...

商品的价格高低由谁决定?
答: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产品缺乏弹性,目标客户人数少,却是收入高者,企业目标是利润率,就实行高定价;反之,产品富有弹性,目标客户人数多,企业目标是利润量,则实行低定价。因为高价必然和少销有关,低价才能够多销。所以在确定价格目标以后,企业就要根据这个来决定产品的产量。因此企业在对某个产品定...

价格决策是什么?
答:企业的价格决策是最高级别的经营决策,是高风险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在商业营销活动中,价格是个令人敏感、异常活跃的因素,不论卖者还是买者都特别关注其变化。从买者角度看,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购买心理和购买习惯,有人追求物美价廉,有人却认为“便宜没好货”。尽管如此,商家只要认准行情,顺其...

什么是激励性规制?实施激励性规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答:价格上限规制通过赋予被规制者更多定价的自由决策权,可以更有效地促使被规制者考虑成本提高效率,因此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激励性规制。RPI—X价格上限规制方案由李特查尔德在1983年设计出来,并最早于1984年运用于英国电信业。而美国电信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个州采用了价格上限规制,仅有4...

根据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政府实施限制价格政策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_百度知 ...
答:限制价格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变得更加严重,一旦放弃价格控制,价格上涨就会变得更加厉害。所以,经济学者一般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否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 这个价格上限往往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例如为了稳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可能对盐、油之类重要生活必需品实...

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企业价格由什么决定?
答:品牌形象: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会影响其价格水平,知名品牌通常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体现其品牌价值和品质保证,而新进入市场的品牌则需要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政府管制:政府的价格管制措施也会对企业的价格决策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可能会限制某些行业的售价上限或下限,或者通过税收等方式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水平。

消费者服务购买的主要决策理论有哪些?
答:什么是消费者购买决策 “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

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
答:第六条 制定或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集体审议制度。有定价权的政府部门应建立价格审议委员会或其它集体审议方式,负责听取制定或调整价格的汇报,咨询有关情况,审议并作出是否制定或调整价格的决策意见。第七条 制定或调整价格,可以由要求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或经营者(...

举例说明企业针对目标市场如何制定价格策略
答:实施习惯定价策略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目标市场范围① 对该市场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如何?② 商品性能、品牌和价格等因素是否为顾客所熟悉?③ 商品的竞争激烈程度如何?(2)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接受水平① 市场上现有同类商品的价格水平如何?② 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水平的承受上限?③ 消费者对不同档次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