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可以退守南京,但他为什么选择自杀? 为什么崇祯皇帝要自杀?

作者&投稿:良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都知道明朝从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后,并没有废除南京的首都地位,南京还保留了全套班子。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本来可以选择退守南京,至少可以与李自成划江对峙,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选择,也值得我们后人思考。在小编看来,从根子上说,应该是崇祯皇帝认为去南京也没用。首先是群众基础已经失去了。当时的明朝政府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镇压起义需要多征税,多征税导致更多的起义需要镇压。而江南地区从明朝建国时税负都是全国最重的,现在明朝失去了北方,南方百姓还怎么可能去支持明朝。无论任何一个朝代,一旦触碰到民众的底线,让民众行使他们的起义权时,这个朝代也就走到了尽头。

当时的环境下,流民四起,到处乱窜,甚至焚烧了在安徽凤阳的明朝祖陵。内乱与外乱不同,如果只是北方外族入侵导致北方失守,而南方依然稳定,这种情况下,在北京的明朝政府是可以迁都去南京的,就像南宋一样。但内部矛盾激烈,那么南京就不再成为一个可以退居的后方了。其次是吏治腐败。明朝的政府官员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全变成了纯粹的官僚集团,日常的朝政基本就是不停的党争。不管哪一个大臣当上内阁大臣,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停的弹劾,直到把这个大臣拉下马为止。朝政已经完全混乱,没有人把精力放在治国理政上面去。作为皇帝的崇祯,不可能自己去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只能依靠整个文官集团去管理,但文官集团已经指望不上了,他就是去了南京,官员还是那套官员,也不会因为到了南京就痛定思痛,励精图治。

再加上接连的天灾,尤其西北地区,洪涝不断、蝗灾、瘟疫。这些都使明朝的统治雪上加霜,不断产生更多的流民。李自成的民兵队伍,甚至都有二三十万人在全国游荡。明朝还以硬骨头在历史上出名,明朝虽然一直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也有不少失败,但从来没有和亲过。曾经有个传闻,说是朱元璋设立了一个隐秘的银库,每一代皇帝如果能有节余,都往里存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崇祯皇帝当时财政非常窘迫,有大臣建议他取出一些当作军费。但崇祯拒绝了,说先皇们都是往里存钱,我怎么能从里面取钱呢?后来银库被清朝缴获。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大致可以看出,崇祯无法接受失去半壁江山的现实。换句话说,如果只是暂时失去半壁江山,后面能励精图治,收复江山,那也可以。但崇祯却看不到希望。

他自己十七年的勤政换来的是亡国的结局,相信是非常无奈的。他把自己对官僚集团的痛恨用那句最有名的“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发泄出来。

或许在国破家亡的最后关头,自尽是最后的体面的归宿。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这标志着刚明对中华三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那么崇祯皇帝为何不听大臣的建议迁都南京,与李自成划江而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下,崇祯皇帝为何宁死都不迁都南京。

首先我们来看下当时形势,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的年代,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在帝国版图上,北有李自成农民军在攻城略地,关外有满清虎视眈眈,朝廷内有东林党人在内斗扰乱朝政,南方还有不听号令的地方势力。这时的明帝国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而他们的崇祯皇帝还幻想重回洪武中兴。最危急关头把所有的希望寄于南方各王能及时北上勤王,内外夹击,彻底解决内乱。所以为什么崇祯皇帝在农民军兵临城下仍然坚守空城的理由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崇祯皇帝这个人,据历史资料记载崇祯皇帝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那么这个近乎完美的人为什么没能让明帝国起死回生呢。人什么可能完美呢,肯定是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史书说崇祯皇帝本人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当然还有个更致命的,崇祯皇帝比较自信,在他人生最后的遗言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这就说明崇祯皇帝认为造成今天这个局面都是臣下的责任,即使迁都南京结果也是一样,所以干脆不走保其死后名誉。最后我们来看下崇祯皇帝不走的最后一个理由:观明王朝三百年,可以说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影视。明王朝的统治者们都有一股血性勇气,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手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怂过都是硬刚到底。而崇祯皇帝作为刚明最后的皇帝,洪武大帝的子孙,血液里本来就流淌着舍我其谁的血性骨气。所以当农民军兵临城下,崇祯皇帝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自毁皇族的做法,不给对手留有任何侮辱其子孙的机会,更不可能背弃大明列祖列宗制定的国策“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抛弃全城百姓自己逃亡的做法。

最后我们看明朝三百年历史,从洪武大帝到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刚明几百年历史,真的没有出现过一位认怂的皇帝。明朝给我们留下深刻值得回忆的历史画面,同时明朝也是中华上下几千年中唯一一个奉行“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国策,明朝的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血不流干战斗不止,成为千古绝唱受后人世代敬仰。崇祯皇帝也是真正执行了“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一国策,并执行到死。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上吊自杀?~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是因为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军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
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登基继承皇位,改国号为崇祯。崇祯皇帝继位以后铲除宦官魏忠贤,勤于朝政,生活节俭,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但是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而且继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在灭亡的边缘,崇祯皇帝有心重振大明王朝但是大明朝已经危在旦夕。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多次爆发了农民起义,同时还有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虎视眈眈。
一直到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打进了北京城,而且明朝军队在与李自成对战士屡战屡败完全丧失了战斗的能力,崇祯皇帝感觉自己无力挽救已经濒临灭亡的大明朝。
1643年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此。
说完这句话后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

扩展资料:
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当时崇祯皇帝面对即将成为阶下囚的危局,他连下了六道罪己诏,接下来,他疯狂地逼迫自己的老婆周皇后自杀,周皇后自杀后,他兴奋地大叫一声死得好。
接下来,他挥剑首先刺死了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接着挥剑砍掉了长平公主的一只胳臂,然后他手提宝剑,一路砍杀嫔妃宫娥,一路奔向煤山,上吊自杀去了。
长平公主醒来的时候,她浑身是血,已经看不出她就是尊贵的明朝公主了。当时的李自成叹息一声道:虎毒不食子,崇祯竟然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放过。
言毕命军医给长平公主裹伤,并将其搀扶到下面去休息。李自成对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也没有被杀,朱慈烺反倒告诉李自成:大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错用庸臣所至,那帮上殿求官的奸臣,您替我杀了他们。
李自成命人将崇祯从歪脖树上卸下来,花十两银子,买来了一口柳木棺,然后将崇祯的尸体,抬到了东华门,将其放到了棺材中,装殓了起来。
虽然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没有阻止前朝的旧臣,崇祯的亲戚前来吊唁,可是到崇祯的棺材前面烧纸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慈烺,另外一个就是断了一条胳臂的长平公主。李自成不了解崇祯,而崇祯亦看错了李自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祯皇帝

天性偏执,生性狐疑,优柔寡断却又刚愎自用,励精图治,试图挽救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可是天不遂人愿,历史最终选择他成为亡国的末代皇帝。作为大汉名族最后一任帝王,崇祯皇帝在兵临城下的最后时刻没有像过去的北宋皇帝那样卑劣的屈膝投降胡虏,也没有像未来的满清鞑子皇帝那样无耻的丢弃京城逃命,而是最终选择了忠于社稷,以身殉国。崇祯皇帝朱由检死的并不光彩,但是很悲壮,有血性,像一个帝王。

于谦为什么被杀?
答:”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

为什么于谦会写石灰吟
答: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郕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在明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

明朝灭亡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为何没有救国?_百度知 ...
答: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白手起家,在战乱之中能够抓住机会,一举赢得整个天下,没有过人的才能是做不到的,朱元璋在打自己天下的时候就留了很多心眼。他设立了很多职位,比如锦衣卫这个机构,就是朱元璋从前面朝代衰败的结果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天下的权利应该由皇帝一个人来掌握。但是人们的心思都是很难琢磨的...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
答:康熙南巡从北京出发,由山东入江苏,涉江而南到苏州、南京、杭州,最远是渡过钱塘江到了绍兴。康熙的南巡较为务实、勤勉,也很简朴,他的臣民不会忘记,当南巡的时候,船泊于乡间,而皇帝灯下读书至午夜未歇。康熙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途经多个城市却没有停留,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住宿多在船中夜泊。其次选择地方官员...

作为明末抗清名将的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他的表现是怎样的?_百度知 ...
答:袁崇焕当时确实杀了一个反对义和的人,但是这个人是非常可恶的,因为在战争时期这个人直接跟敌方勾结,还把粮食卖给了敌人。所以在崇祯元年的时候,也有其他的大臣去批判这个通敌卖国的人。不过因为承祯皇帝比较昏庸,根本就没有调查真实的情况,也没有综合外部的情况,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所以才会下令...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答: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供奉他。崇祯年间,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任扬州巡抚。 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北寇的进攻更加急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

曾国藩破城前,洪秀全为什么不逃走?他当时说了什么?
答:他苦口婆心地劝说洪秀全,让他抛弃城池逃亡,将来还能东山再起。可是,洪秀全早已习惯了这种皇帝生活,他不仅一口拒绝了李秀成的建议,还责备李秀成说:“我的江山就像一个铁桶,固若金汤,你不扶,还有别的人扶。你说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但是,我的天兵数量比水还要多!”就这样,洪秀全不走,...

明末东林党失势的原因
答:所以说,虽然天启对比万历有所不足,但总体上讲还是很不错的。崇祯帝时期东林党又掌权了,当然,废除工商税是第一步,至于辽东,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 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则指责辽东...

明末清初有哪些名人,如谈迁
答: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冯梦龙 (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是什么人?
答:祯皇帝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心思重结新欢,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 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周皇后只好打发她 返回了周府。 进宫时满载着周奎的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周奎当然心中不快,陈圆圆 在周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