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薛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代大诗人李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脍炙人口,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的故乡锦州是著名的盐铁产地,他和父亲都是贩运铜铁的私商。李白曾滞居出产银铜的秋浦(今安徽池州)。可能在那里继续他的铜铁商业经营。李白还曾在诗中写到过炼丹,描述过冶铜者的劳动状况,可知他还兼涉采冶之业。由于李白拥有万金之产,所以能够有漫游天下的资本,足够蔑视天下王侯。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修订本中,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诗人漫游的地方都是商业重地,自称“混游渔商”“穷与鲍生贾”,其生活作风、政治思想和诗歌中的一些描述,又带有相当鲜明的市民特征,故李白是一个与商业有联系的中小地主,自然能够承受漫游四方的费用。


李白也曾写下不少应邀文章,按当时的风气,应该也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收入。李白所到之处,赠诗给当地官员,从而也会得到这些人的馈赠。等到李白自翰林被赐金放还时,回到老家后,还有可能得到朝廷赐给的大批家产。


  如此看来,李白无论是靠朋友或靠自己,都可以生活的很好。虽然有时拮据,曾求助与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寻访名山,周游胜地。



~

李白描写庐山的古诗
答: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出自何处?急
答:七言古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

李白生平事迹
答: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在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 的庐山,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关于李白的写作素材
答: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

李白《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
答:一、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二、原文 望庐山...

你觉得哪一首诗是李白最狂的诗
答: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描写李白的一段话
答: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

关于庐山游览的诗句
答:5.李白游览庐山写的诗 李白游览庐山写的有两首诗,望庐山瀑布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望庐山瀑布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作者: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

谁知道,《恰同学少年》中,陶斯咏生日那天,他们一行人在山上淋雨,边下山...
答: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

巜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好在哪里
答: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