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现象 镁,铜,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

作者&投稿:竹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镁和盐酸反应,由于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反应速率比较快,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₂+H₂↑

2、锌和盐酸反应不如盐酸剧烈,但是生成气泡的速率也较快。

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₂+H₂↑

3、铁和盐酸反应速率比较慢,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₂+H₂↑

4、铜和盐酸不反应。

盐酸共有四个结晶的共熔点,分别对应四种晶体:68%(HCl的质量分数,下同)时的HCl·H₂O、51%时的HCl·2H₂O、41%时的HCl·3H₂O和25%时的HCl·6H₂O。另外在24.8%时还有一种亚稳的HCl·3H₂O生成。

盐酸在一定压力下能形成共沸溶液。下图为一个大气压下不同浓度盐酸的沸点,其中下方的线与上方的线分别表示相应温度下,液体及与液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的组分。氯化氢的质量分数20.24%对应最高沸点108.6℃。

扩展资料:

盐酸主要由氯化氢溶于水来制备。而氯化氢又有多种制备的方式,所以有许多前体。另外,也可以通过氯气与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作用来制备。

盐酸一个最重要的用途是酸洗钢材。在后续处理铁或钢材(挤压、轧制、镀锌等)之前,可用盐酸反应掉表面的锈或铁氧化物。通常使用浓度为18%的盐酸溶液作为酸洗剂来清洗碳钢。

盐酸的另一大主要用途是制备有机化合物,例如合成PVC塑料的原料氯乙烯、二氯乙烷、聚碳酸酯的前体双酚A、催化胶黏剂聚乙烯醇缩甲醛、抗坏血酸等。企业合成PVC时通常不用市售的,而使用内部制备的盐酸。盐酸在制药方面也有很大的用途。

浓盐酸(发烟盐酸)会挥发出酸雾。盐酸本身和酸雾都会腐蚀人体组织,可能会不可逆地损伤呼吸器官、眼部、皮肤和胃肠等。在将盐酸与氧化剂(例如漂白剂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等)混合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酸



1、镁和盐酸反应,由于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反应速率比较快,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₂+H₂↑

2、锌和盐酸反应不如盐酸剧烈,但是生成气泡的速率也较快。

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₂+H₂↑

3、铁和盐酸反应速率比较慢,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₂+H₂↑

4、铜和盐酸不反应。

扩展资料

以上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它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简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中,10号氢是过渡元素,它前面的可以置换出氢(有例外),它后面的则不可以。也就是说:氢前面的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后面的基本不和酸反应,就算反应也不生成氢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置换反应



1、镁和盐酸反应,由于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反应速率比较快,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₂+H₂↑

2、锌和盐酸反应不如盐酸剧烈,但是生成气泡的速率也较快。

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₂+H₂↑

3、铁和盐酸反应速率比较慢,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₂+H₂↑

4、铜和盐酸不反应。

扩展资料:

金属活动性顺序简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中,10号氢是过渡元素,它前面的可以置换出氢,它后面的则不可以。也就是说:氢前面的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后面的基本不和酸反应,就算反应也不生成氢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镁和酸反应【Mg+2H+====Mg2++H2↑】

铝和酸反应【2Al+6H+====2Al3++3H2↑】

锌和酸反应【Zn+2H+====Zn2++H2↑】

铁和酸反应【Fe+2H+====Fe2++H2↑】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置换反应



Mg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很短时间生成大量气泡
Zn和盐酸反应不如Mg剧烈,但是生成气泡的速率也很快
Fe和盐酸反应比较慢,生成气泡比较少
Cu和盐酸不反应,因为Cu和金属活动性不如H,没法将H元素从盐酸中置换出来

第一个是镁因为她的气泡产生最多
第二个是锌因为她产生气泡不太多
第三个是铁,铁的气泡不会太多
最后一个是铜,他不和盐酸反映
你可以参考一下金属活动顺序表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1、镁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
化学方程式: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₂+ H₂↑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₂SO₄=MgSO₄ + H₂↑
2、锌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但反应没有镁与稀硫酸剧烈)
化学方程式: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₂+ H₂↑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 H₂↑
3、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比较缓慢,有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₂+ H₂↑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₂SO₄=FeSO₄ + H₂↑
4、铜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

扩展资料:
酸的通性:
(1) 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1、无色酚酞不变色
2、紫色石蕊变红色
(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盐+新酸
只要满足上述任一规律即体现酸的通性,与离子方程式无关,但要注意酸根价态的变化,这与氧化性、还原性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的通性

镁和稀硫酸反应很剧烈,有大量的气泡。
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但反应没有镁与稀硫酸剧烈)。
铁与稀硫酸反应比较缓慢,有少量气泡。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

铜与稀盐酸反应现象
答:不反应且无现象。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且无现象,这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如:镁、锌、铁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氢气,而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氢气。

能否告诉我镁,锌,铁,铜分别与hcl 和硫酸反应后出现甚麼现象,或有没有...
答:铜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铜和浓硫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镁锌铁和酸反应,是置换反应。都会生成氢气和水。所以镁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放热。锌是有气泡冒出。铁是,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希望能采取最佳答案。

盐酸与铁,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实验现象是什么?!
答: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冒泡泡,铁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绿色。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锌粒溶解,盐酸中不断有气泡冒出,先快后慢,然后逐渐停止

锌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答:Zn+CuSO₄=Cu+ZnSO₄。由于金属Zn的活性要比金属Cu的活性大,因此锌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金属铜。1、常见金属活性强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2、硫酸铜物化...

铜片、锌片、镁片与稀盐酸反应分别生成什么及现象。
答:将铜片锌片镁片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加入铜片的试管无反应,加入锌片的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加入镁片的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锌片的速率快。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证明锌铁铜金属活动性
答:1.把铁分别放入ZnCl2和CuSO4的溶液里,观察有没有固体析出;2.把锌和铜分别放入FeCl2溶液里,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3.把三种物质分别加入三瓶稀盐酸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把铜挑出来了,则Zn?Fe>Cu,然后把锌放入FeCl2溶液里,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PS:楼上的方法纯属瞎掰,因为真正的实验中(不...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 什么现象
答:给一个较准确的现象描述:锌与稀盐酸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刚开始有小气泡积聚,长大成无色气泡并在固体表面冒出,溶液保持无色。铁与稀盐酸反应:银灰色固体表面刚开始有小气泡积聚,长大成无色气泡并在固体表面冒出,在固体附近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并逐渐扩散到整个溶液。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 (注: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化 ...
答: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现象:有气泡产生

有那些置换反应的例子?
答:锌置换亚铁、铁置换铜、铜置换汞。特别注意:置换需满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先后次序。3、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锌和盐酸反应、钠和水反应、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4、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铁与硫酸铜反应,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

镁、锌、铁、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现象(要全的,一条一条列)
答:1.锌和稀硫酸: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2.铁和稀硫酸: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3.镁和稀硫酸: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4.铝和稀硫酸:现象:有气体生成。5.锌和稀盐酸:现象:有气体生成。6.铁和稀盐酸: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7.镁和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