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从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

郑板桥像
”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_、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

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
答: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但在 书法 和篆刻等多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 绘画 上的造诣更加出众,这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艺术上的地位。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郑板桥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郑板桥的故事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著名话语,也是正板桥先生著名的 书法作品 ,全文是:满...

郑板桥做官时的故事
答: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

郑板桥的故事
答:什么也不能说!还是那个衙役机灵,朝骡子和驴身上啪啪两鞭子,瞎驴和骡子害怕了,一伸脖子:“(对)啊……啊,啊……”牲口一叫,郑板桥提笔写了四句:既然全都说对,本县从宽处理。驴骡各归其主,今后安份守己!莫为做官而读书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07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

清代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喝茶的趣闻故事
答:郑板桥喝茶所写这副独特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店老板对"穷人"的鄙视,还有对有身份的人的势利趋附。这也同时从侧面反映了无知,落后会受到鄙视的客观事实,同时鞭策大家,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做别人眼中有身份的人。清代画家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一生为人豁达,虽然也曾做过...

郑板桥的故事?
答:郑板桥,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对于郑板桥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叫郑燮,是很有名的文人。郑燮最擅长的就是画竹子。胸有成竹可以来说,他形容他一点儿都不为过

有一篇关于郑板桥刻苦读书的故事,叫什么?
答:《郑板桥读书》的全文翻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

郑板桥一生屡遭坎坷,在他为官生涯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答:郑板桥的坎坷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生活上的坎坷,另外就是在为官的时候所遇到的坎坷。生活的坎坷窘迫:在郑板桥出生的时候,他的家庭状况就已经十分不好了,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便去世,二十岁考取秀才,之后生父便去世了,而当时郑板桥已经有两女一子,生活变得更加困苦拮据,三十岁因为家里实在揭...

(名人小故事05)郑板桥误中狗肉计文/孙超
答: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

郑板桥赶贼的故事,郑板桥赶贼的故事
答:郑板桥赶贼的故事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
答: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