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儿子天天玩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作业也不写,怎么办呢?

作者&投稿:晏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1、叛逆心理。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他们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缺乏事实根据。主要表现有不受教、不听话、对着干等。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或老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相信他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与此同时,又不能迁就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他们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2、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一般都是初中到高中,由于家庭环境或学校被人欺负,不敢吱声,产生厌学情绪,再后来就厌学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上学、学习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直线下滑等。

针对厌学的情况,父母可以多与孩子沟通、减轻孩子压力、多鼓励并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与老师沟通等。不同的厌学原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家长要先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所以,多交流,多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3、网瘾。

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聊天等,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针对网瘾可以引导培养他们对其他正向积极事务的兴趣,尽量不让其接触游戏,减少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或者使用专门为青少年研发的电子产品等。

4、考试焦虑症。

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这时,父母和老师的耐心鼓励很重要。父母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们的担心与不安,让他们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5、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6、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为轻易否定自己,对别人羡慕嫉妒恨,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主要来源于心理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引导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帮助他们不断获得小成功逐步树立自信心,巧妙利用期望效应、标签效应等。

7、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与父母过分专制、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有关,主要表现在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难以独立,遇事常企求他人的帮助,处事常优柔寡断,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抉择。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教师和家长要为具有依赖心理的青少年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独立性,以便增强自信心和提高独立生活、自我抉择的能力,引导有依赖心理的青少年向独立性强的同伴学习。

8、孤僻心理。

孤僻、不合群心理,可能与幼年创伤有关,如父母离异、缺乏母爱,或家长、教师管教过于严厉;或缺少与其他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机会及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易神经过敏,猜疑心重等。

对于孤僻心理这种情况,可以先从改善其家庭氛围,增加和谐、温暖气氛。周围人,特别是家长、教师他们要倍加关怀、爱护、体贴,帮助他们找出导致孤僻个性的根源。积极鼓励他们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辅导他们逐渐从自我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游戏与文体活动中(运动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9、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主要产生原因是具有争强好胜、虚荣心强个性品质的人在竞争中受挫,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情绪。是在他人的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优于自己时,往往采用贬低甚至诽谤他人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的一种消极的个性品质。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对他们加强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培养尊重对手的雅量。引导正确地进行比较,将嫉妒心理转化为公平竞争,将对手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直接把手机抢过来,要求他先完成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又快又好,然后再让他玩手机,并且不让他知道你的银行卡密码,而且要限制他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跟他沟通,如果沟通不了的话,那么你应该让家里比较同龄的人去好好的聊一聊,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找到他为什么天天玩手机等,从小到大你们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否则方法再多,还是很难走出这个困局,除非孩子自己醒悟,但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大人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孩子面前是否一直拿着手机在玩,当然应该和孩子一起拿着书本学习

~

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刷短视频很久才睡怎么办?
答: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刷短视频很久才睡怎么办?家长可以在家里面演戏,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相互看一本书,然后两个人故作特别有趣的样子,讨论书里面的内容,小孩子的思维都很简单,看到有趣他自然会放下手机加入你们,不过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现象的话,家长还是要做到自律,起码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积极正面...

孩子经常刷短视频,被很多网红影响,不想读书了怎么办?
答:家长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减少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多陪伴孩子,这样的话孩子也会丢掉对短视频的依赖,虽然人类需要娱乐,短视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具,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尽量还是刷的少越好。短视频会让我们的孩子失去...

儿子初二,放假在家天天玩手机,13-16岁沉迷手机怎么办?
答:  2.了解需求,准确关怀。  青少年玩手机的心理需求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和认知需求,二是放松和娱乐需求,三是个性和时尚需求,四是沟通、归属感和情感需求。 结合这样的理解,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喜欢在手机上听音乐、看网剧、玩游戏,可能是想满足放松和娱乐的需求。 为此,家长可以...

三十岁的儿子天天看手机,什么也不干,说一下就发火,大骂人,我该怎么办...
答:你这样的,你就得耐心的去开导她,劝她有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养活自己,不要靠老人在这个网络的时代。自己不努力是永远都不行的,不能靠任何人,父母也跟不了一辈子,所以说找他对心的人好好劝劝他,或者睡着之心理医生好好的劝劝他。不然30多岁我在家里这不把孩子废了吗?所以说就好好的找心理...

我儿子20岁了,天天玩手机,不愿意去上班,也不愿意沟通,怎么办?
答:这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心里对游戏的依赖,所以你一定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你可以打骂孩子,没收手机,或封锁孩子的经济来源。这种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可能会采取不道德的行动,让孩子们为游戏偷钱或打钱。2、父母应该与孩子多沟通: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重要因素。玩游戏的孩子也是如此。作为家长...

孩子总是看短视频导致自己沉浸其中,作为父母应该怎么管教?
答:家长给孩子设置一个目标之后,可以将孩子的手机拿过来。不要让孩子出现温水煮青蛙的现象,会对其产生很严重的影响。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很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视频的作者无非就是希望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流量,因此才出现了一些刺激性的画面。孩子看到短视频当中的内容之后,肯定会...

儿子整天沉迷手机,初中生不上学天天在家玩手机怎么办?
答:  其实孩子玩手机也不是没用。 正确玩手机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圈外的东西。 因此,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断网、没收手机,而是尽量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避免让孩子沉迷手机。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云卫士的时间控制来控制孩子在手机上的时间。 比如设置孩子平日只能玩1小时,...

小孩天天抱着手机看视频,应该如何管理?
答:其次,要引导孩子找到一个良好的放松方式。许多课外书里面的内容新奇有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孩子增长更多的课外知识,所以不妨帮孩子选一些很有趣的书籍来填充他的课外生活,转移他总是玩手机的注意力。最后,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陪伴,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会让他们觉得更快乐,要远远的胜于手机带给他们...

孩子经常用手机刷小视频,这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吗?
答:也不在娃娃面前玩手机,只有她看不到的时候才会看几眼,所以小孩子也不吵着闹着要手机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不能让其成为阻碍孩子的绊脚石,而是让它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严重影响,首先对眼睛不好,沉迷手机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但也要保证睡觉前两个小时不要碰手机,这样可以帮助人进入深度睡眠,...

孩子经常在手机上刷视频,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答:其二,虽然短视频APP中存在很多正能量的视频,但矛盾具有普遍性,有正能量的同时也有消极因素,一旦这些消极因素对孩子造成影响,会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三点,长期的使用手机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况且短视频是有瘾的,很多成年人刷视频一刷就是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