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孩子都是被管教出来的,父母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作者&投稿:蒙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要孩子有自觉性,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从小家长是怎么教育的,人天生都是喜欢轻松逃避苦难的,但学习这件事永远都是苦大于甜。自觉性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的是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管教并非越严厉越见效,孩子不是机器人,没有绝对的服从,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发自觉的从内心做家长要求的事,而不是强迫。

一个自律的人早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到了后面即使没有人检查和监督,他们也能够自发的去按照计划做事,不会三心二意更不会半途而废。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听起来很高明很动人,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主动自觉性不是天生就有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们不受控制,没有自觉性。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考虑后果。



孩子就像小动物,是一个情绪化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意志力,他们善良的本性中还包含了一些动物性,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表现为吃喝拉撒哭闹睡觉。小孩子可以自觉的吃喝玩乐,但是不可能认真的学习,因为动物性的表现是本能,是不需要费力的,而人性的表现需要意志力,要吃点苦头才行。

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育正常的话一个人需要到15岁之后才能有自律的形成,在此之前孩子多多少少都不会自觉的学习,需要大人的陪伴和督导和管束。

圣贤尚不能自觉学习,何况是普通人,所以中国自古教育“严”字当头,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不能纵容他们只顾吃喝玩乐。孩子喜不喜欢不能作为教育的最后依据和评价标准,不能一切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

生命是无价之宝,孩子是神圣的,不能否认这一点,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摆脱动物性从而实现人性的过程,确切的说是人性驾驭动物性的过程。

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但同时也是无知的,他们做事从身体感受出发,并非人类理想的生命状态。理想状态应该是经历了无数风雨历练还能坚持赤子之心。




现代西方教育不能只提倡快乐,需要看待人性的层次,教育不能只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本质上是情绪和情感为主导的,他们没有自觉性和自制力。

孩子没有理性,当他的行为逾越规范的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指正才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孩子意志薄弱,当他遇到困难退缩的时候,如果没有人鼓励他,将会永远意志薄弱。孩子需要适当的强制,这种强制并非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软弱的时候帮她克服困难,获得高层次的体验,因此变得更加坚强。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生活在任何一个强制的环境中,他将永远不能长大,虽然长大了但是心智可能还会停留在小孩子的水平,受不住任何挫折。

所以自觉需要的是家长的监督和规范,该训的时候就要训一下,适时适度,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训诫而感到轻松,如果家长总是装模作样下不了手,只是说教,对峙,甚至冷漠对待那样孩子才会真正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孩子明明能够做好的事情,但不愿意去做,就是缺乏自觉性,比如说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不是一会上厕所就是一会要喝水,能偷懒就偷懒。

自制力是外部表现,自觉性是内在原因。拥有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孩子这样的人格品质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不了解人格品质的心理实质就无法落实到教育上进行有效的培养。

自觉性是一种意识特征包括了两个最重要的心理要素:大利优先和权衡习惯。

低等动物中的对当下需求的满足,没有远见称之为快感优先,而人则是高等动物,会为了更长远和价值更高的目标而忍受当下痛苦的特征称之为大利优先。这是一种价值取向,在两种利益的权衡中能够放弃当前的,暂时的较小利益,正是因为大利优先所以才有了取舍意识。

权衡取舍就是自觉性的本质,从而表现出自制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就在于培养孩子在多重需要中的权衡意识,培养孩子能够做到用高级需求来抑制低级需求,用长远目标抑制眼前目标,用高价值目标抑制低价值目标。



那么权衡抑制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呢?

就拿最简单的吃饭来说,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即使是面对本能,也有的时候会不爱吃饭,只能让家长追着喂才勉强吃一口,这个不仅仅是吃饭习惯的问题,背后有教育学的意义,吃和玩都是孩子的需求,但是在该吃饭的时候孩子在玩,因为他现在还不饿,玩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即时满足,而吃是一个长远利益,可能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才会饿。

如果他想玩就有的玩,想吃就有的吃,那么长远利益的吃和获得当下满足的玩之间就没有长远利益和短近需求之间的取舍,孩子的权衡意识就不会发展起来。

没有权衡情景就没有权衡思维,就培养不出来孩子的思维意识了。如果想吃的时候不能玩,想玩的时候不能吃,一会饿了想吃也没有,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就能够思考:是选择现在玩一会,过会挨饿,还是选择现在填饱肚子,现在先不玩免遭一会挨饿的痛苦呢?



玩的快感强还是饿的痛苦大,孩子在脑中选择和对比有了取舍这就是权衡意识的萌芽,也是自觉性的开始。

在一个人对利益权衡之后有了自觉的放弃,这就是他们自制力产生的表现,如果事后证明自制力确实带来了更大的利益回报,自觉性就会得到强化。

权衡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逐渐发展起来的过程,从小时候为了下午不饿中午就要按时吃饭,到成年之后为了今后能有更好的前途,放弃现在刷剧看娱乐节目的时间而去学习。这些截然情景不同的自觉性表现背后就是心理活动实质完全相同的意志力在作用。

孩子的本能都有基本生存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类的低级需求,这些需求的即时满足能够构成孩子日常的快乐,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人不能只活在低级需求和眼前利益被满足的环境中。

一个人如果有高级满足的需求,才能成就大事,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多重需求的权衡中学会为了高级需求而忍受当下的情景,为了远大的目标放弃眼下低级需求的满足。

多为孩子设计一些两难的情景,让孩子自己思考选择取舍,在孩子做出对长远目标需求满足的同时鼓励他们,强化高级需求满足时候的快感回馈,弱化低级需求满足时候的快感奖励,强化长远目标实现的快乐。实践中家长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任由他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一点,父母要在孩子的性格养成方面舍得花费时间。第二点,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一些习惯,比如按时吃饭,跑步运动的习惯等等。第三点,让孩子可以自己做一些决定,提高决策能力。

家长应该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三观,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自觉,形成习惯。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立规矩,这样孩子也会变得特别自觉,绝对能够变得更加优秀。

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育效果。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专注儿童疑难杂症~

为什么听话的孩子无法超越父母,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是不听话的?
答:比那些只知道听从父母安排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更优秀的。不听话的孩子更优秀,因为这些孩子更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孩子都被家长安排的太明白了,考什么学校、学什么才艺,都是由家长安排,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受父母掌控久了,也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都是没主见,也没意见的,家长说什么他们都只...

为什么父母都希望教育出乖孩子来?
答: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觉得自己不需要对他进行太多的管教,只需要刚开始的时候稍微管一下,然后再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他就会自发性的往这个目标走,这时候父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太过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他很乖,他懂得趋利避害,懂得规律风险,在错误的时候会跟父母及时的反馈。这样的...

父母对孩子管得过多,会造成孩子的叛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答:首先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管教得多,但是孩子却没有叛逆,会去迎合父母。有些管教得多,孩子就越叛逆的原因。都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的。除了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也得重视起来。所以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叛逆,然后学会怎么去正确的教导孩子,引导孩子,减少孩子的叛逆期。大多数家庭造成...

孩子是因为父母管的太严,才会和父母不亲,越推越远吗?
答:这样可以在互动过程当中加深和父母之间的羁绊,也能让孩子的童年被父母的爱所"包围"。结语:对孩子来说,只要用对教育方式,那么其实他们不会跟父母疏远的,如果孩子出现了叛逆和不愿接受管教甚至抵触的情绪,那么家长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教育孩子中正面管教型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该如何做?
答:期望,指责,失望,甚至是愤怒来进行教育孩子,但是爱和快乐才是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平等,相互理解才是最重要的。爱和快乐是父母管教孩子的目的,父母在向孩子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应在孩子面前做到言出必行。

孩子性格内向,一部分原因竟在家长!
答:孩子如果只能从父母的身上找寻到安全感,他的触觉缺乏锻炼,会非常敏感,当他处于一种陌生的环境,就会畏缩不前,不敢乱动。 并且,很多孩子,到了小学年级,很少主动参与家务,基本都是家长在家里干活。一些由上一代人养育的孩子,更是被当成了下小祖宗]。这会同时导致孩子的本体觉缺乏日常锻炼,身体协调性差,常常伴有上课...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讨厌父母的管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了。其实孩子不是讨厌父母的管教,而是他们管教自己的那一套。接下来我就说说家长怎么做才能不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一、跟孩子交心。其实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他们本身对父母也没有多么大的意见,只是有些时候父母的管教方式令她们感到不开心,所以...

二十多岁还被家长严厉管教,是孩子没长大,还是家长控制欲太强?_百度...
答:在我身边也有朋友,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是被家长非常严厉的管教,甚至是还有门禁,不准出远门,这样子的说法。那么他自己其实是非常抗拒这种方式的,而且想要反抗,所以对于家长这种严厉的管教来说,可能是并不适合在孩子二十多岁的时候还这么做。二、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我们也要知道,每一个家庭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为何感觉“管教”起来力不从心?
答:父母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立场,和孩子沟通并达成共识。因为有的时候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父母就要为孩子把好关,不能让这些错误的想法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当在这些事情上觉得“管教”起来力不从心时,父母可以寻求一些外界的帮助,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