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吗?教育部新规禁止教育惩戒不当行为,你支持吗? 教师有无惩戒学生的权利?为什么

作者&投稿:驷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经常见到关于教师体罚、辱骂、殴打学生,引发教师和学生冲突的新闻,每一个新闻的背后,都有受到创伤的学生和感到“委屈”的老师,引发了大家对于教师应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如何使用惩戒权、惩戒的限度问题的大讨论。

如此局面,教育部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明确提出了严禁对学生进行身体伤害、言语侮辱、刻意孤立等7类严格禁止的教育不当行为,算是给教师惩戒学生尺度的争论一个明确的答复。这又一次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家长和学生们一定是拍手叫好,认为这是在保护学生的正常权益和身心健康,而老师们看了则默默垂泪,感叹以后真的不敢管学生了。

有许多老师在网络上吐槽这几项规定,言语之中有赌气,有宣泄,也有无奈:

有人说“学生爱咋咋地吧,上班,下班,领工资就好了,上好自己的课,学生爱学会学不会,爱怎么做人怎么做人,不敢管也不用管了,放养吧。”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行业已经是服务行业了,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吵不得,说不得,只能哄着来,那请不要跟我们老师要成绩。”

有人说“学生打不得,说不得,罚不得,就是因为这些条例,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根本不怕老师。那就这样吧!”

还有人说“建议同时出台一项制度:学生在学校任何行为都与老师无关,老师只负责教课,其他概不负责和参与。”

当然,还有许多人反问这些吐槽的老师:

难道这些殴打、体罚、辱骂等对学生过分惩戒的规定不是老师们应该严格遵守的吗?为什么对老师不当行为的约束,老师们都在感到委屈和不满?难道老师们认为打骂学生很正常?这就是人民教师应有的素质和水平吗?

说一下我的感受

教育部约束老师的教育行为,是由于之前出现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育不当、师德师风失范的行为,也对部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一方面是出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保护教师,防止教师因为情绪过激或行为不当,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我看来,既然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顶着“园丁”“蜡烛”的美誉和光环,承受着社会上人们的尊敬,就应该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有必要的职业修养。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你的一些不当的打骂、讽刺等行为,可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影响一生的阴影,这是“毁人”不是“诲人”——这里说的是部分无端在孩子身上发泄自身负面情绪,或者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没有维护好与自己的关系等,就拿孩子撒气的素质低下的教师。

当然,不可否认,有的孩子天性调皮捣蛋,在学校里作出了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与老师顶嘴作对、欺负其他同学等行为,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一定觉得苦恼,现在连这样的学生也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确实会觉得憋屈。

对于这种情况,我也建议老师要控制住情绪,何必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这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把学生交给家长或学校处理吧,如果真的因为打骂学生被家长告了,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毕竟你的身份是教师,假如因为一个学生你丢了工作,你认为值得吗?

总之,我认为对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很有必要,将会对少数没有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教师形成震慑,在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受教育权益。

希望教师们都能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做让学生和家长们尊敬的好教师。而家长们也应该全力配合和理解教师的工作,只要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就应该支持老师,不要让好老师伤了心,失去了对教育的热情。



个人认为教师不应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对于教育部的新规,我持赞成态度,因为要与时俱进,不以过去的教育来对待现今的教育,应该更多以引导和榜样的力量为主。

我觉得教师应该有惩戒权,应该把这项权利还给老师,便于老师管理学生,教育部新规禁止惩戒不当行为,我是支持的,老师想要使用惩戒权,一定要在正常范围内实行。

教师不应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支持教育部。教育部有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学生,毕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师德端正的。

我支持老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不过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支持教育部新规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教育惩戒引热议,你认为有必要实施这一政策吗?~

我认为这一个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老师非常的被动,因为孩子们都打不得骂不得。一旦在学校里面出现了这种情况,孩子们就会向家长报告,家长们也会到学校里面来找老师闹事,学校知道了肯定会小事儿化小,选择让老师赔礼道歉,如果老师不这么做,可能会丢了这份工作。
导致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样教育孩子,对于那一些顽皮,不听管教的学生,仅仅是口头的教育,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没有任何的效果,近些年来,因为老师惩戒学生而被学校里面通告批评或者是被学校解聘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这次教育部公布的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规则也是在网上,生活中引起了一波广泛的关注,许多的家长和老师对这种规则的看法褒贬不一,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是好的。
因为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管理有规有据,而有的家长却害怕惩戒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认为这种行为是教育的倒退,但是我仍然觉得这种规则的制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作为老师肯定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会去随便的惩罚学生,我觉得这样也更有利于老师对那些顽皮学生的管教,家长们也可以反思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缺点的学生不闻不问,那么您愿意把孩子交到这样的人手中吗?
所以,对于我来说,教育惩戒的观点是秉承一颗爱学生的心,而不是简单的惩戒学生,让学生去畏惧老师,不论是从老师方面还是从家长方面,都应该本着一颗为了孩子好的心,双方共同携手,才能让孩子走上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们要给予老师更多的信任。而不是一味的去怀疑老师到底能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的惩戒和社会对违法犯罪的惩罚是不同的,教育的惩戒应该首先是教育,其次是处罚。
惩戒权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

教师的三大权利
答:本文将介绍教师的三大权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学主导权教师用教学行动表达教学理念的权利。‍教育批评权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利。教育享受权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获得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的权利。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教师是否应该拥有教育惩戒权,如果应该,那教育惩戒的尺度到哪?
答:我认为教师应该拥有教育惩戒权。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孩子也越来越崇尚个性,老师如果没有惩戒权的话是无法管教好这些孩子的。而且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所以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如果老师没有惩戒权的话,也无法威慑到这些孩子,无法树立起老师的威严,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难以管教,最终受...

教师惩戒权的性质包括
答:教师惩戒权的性质是:教师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依据《义务教育法》赋予教师的教育权利,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校纪校规的学生而行使的一种教育管理权。这是教师基于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利,也是教师的职务权利之一。法律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

教育不能体罚
答:公然体罚,会让学生接受两种有害观念:权威比人格尊严和权利更重要;如果无法说服,使用暴力就是正义的。在未成年人心里播下漠视权利,迷信暴力的种子,这样的“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体罚有害教育需要极大的耐心,实施暴力却简单、见效快。奉行“体罚有理”的人,是懒于为教育付出心力,而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实在不适合...

现代教师还有惩戒权吗
答:现在许多地方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转变,不再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惩戒权力。这是出于对学生权益和心理健康的考虑,以及对更积极、建设性的教育方法的推崇。一方面,过度惩戒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心造成伤害。过去,严厉的体罚和惩戒可能导致学生恐惧、焦虑和抵触学习。现在,教育界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

如何看待教师惩戒学生
答:教师惩戒学生合理。从惩戒行为来讲,实施惩戒应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是集体意愿的表达,而非纯粹的个人权利。教师除了享受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外,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了具体规定。教师的权利主要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学生...

教师可以体罚学生吗?
答:②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③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④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⑤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⑥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①点名...

教师惩戒权的性质是什么ABCD
答: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法理学认为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赋予某个主体履行一定的职责,就必须同时赋予其履行该职责的相应权力。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赋予教师一定的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因此,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力,是权力而非权利。权力意味着不...

教师惩戒权该如何行使?
答:高红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教师肯定希望学生学习好,但大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有时候比较叛逆。“对于一些太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适当惩戒的权利,但惩戒要有度,不能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伤害,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对症下药,既要保护他们的颜面又要起到教育作用。”高红说,有时候惩罚并不能让...

教师可以惩戒学生哪些行为?
答:(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