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我党怎样应对“本领恐慌” 2015年地税工作人员怎样加强"三转"工作

作者&投稿:连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延安时期,面对干部队伍里的“本领恐慌”,毛泽东号召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并且在不妨碍工作与战斗前提下,把学习办成一场运动。在毛泽东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高级干部的学习运动收到了“绝大效果”,取得了丰富经验。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建设新中国。而在当时,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缺乏,成为困扰我们党的严重问题。因此,毛泽东提出要加强对干部的各种教育,尤其是整风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在各种干部中主要是高级干部的教育。毛泽东有一个基本判断:只要中央与高级干部是团结的,全党必能团结;只要共产党团结,必然无坚不破。
毛泽东在讲到学习问题的重要性时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共产党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所以,高级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增强党的团结、应对困难局面、迎接光明未来的迫切需要。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在抗击侵华日军的同时,还要应对两种困难,一种是反共高潮困难,另一种是我们自己的经济困难。如果高级干部的能力不提高一步,就不能顺利渡过黎明之前的黑暗。毛泽东告诫全党,无论困难局面多么严重,也不能放弃学习,要“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高级干部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与政治家的风度,学习的目的不仅要立足现实,更要放眼未来,使自己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毛泽东多次讲到,要以季米特洛夫所说的四条标准(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遵守纪律),来检验高级干部的学习成效。他勉励高级干部学好了以后,要把党中央的决心贯彻下去,领导人民干两个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
可见,毛泽东在谋划高级干部的学习运动时,是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出发的。他明确要求,高级干部在学习运动中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风、改变观点、改变思想方法、团结干部、团结全党。

科学的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看家本领”,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
毛泽东认为,高级干部不能满足于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使自己在理论上和思想方法上得到提高。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毛泽东指出,高级干部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通过学习,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学会用活泼的辩证法的观点,去注意一切变化。毛泽东指出,高级干部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希望高级干部把马列主义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坚决纠正过去不注重领会马列主义实质而注重了解其形式、不注重应用而注重死读的错误方向,用全力使学习者由领会马列主义实质到把它具体应用于中国环境。他还认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学习党史并不是要把每个细节问题都搞清楚,而是要把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要本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目的,着重研究党史上的路线和政策,把过去的成功和胜利,挫折和失败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启发思想,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毛泽东亲自主持党内重要文件汇集《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这是高级干部学习党史的主要材料。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在1941年到1944年间,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在1931年初到1934年底这个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为中共七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学习党的路线时,对于历史上的思想问题要弄清楚。1942年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规定了整风学习的22个文件,涉及关于思想方法、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理论。毛泽东要求对这些文件要熟读,要搞通,而且要表示态度,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通过思想方法论的学习,学会开动脑子,善于思索,养成分析的习惯,更好地把中央的部署贯彻下去。

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 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统一,采用“古今中外法”,着重阅读与自我反省
在紧张繁忙的战争岁月,领导干部的学习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中共中央于1941年8月决定成立中央学习组,毛泽东担任组长,指导高级干部的学习。毛泽东指出,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求得更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长期研究。
有鉴于党内学习存在的缺点,毛泽东强调要把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过去我们党有很多高级干部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研究上,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结果只能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地罗列现象。毛泽东提出,要改变过去那种无组织无目的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方式,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造我们的学习;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指出,各种学习研究方法,都须采用“古今中外法”,即研究问题须收集当前的与历史的、中国的与外国的各种材料、论著,加以分析与综合。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批评有些人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他号召全党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在学习运动期间,中共中央为高级干部指定了大量的必读书目和文件。毛泽东要求,在读书学文件的同时,不管是文化人还是“武化人”,都要写反省笔记,功劳再大也得写笔记,这是“伏案”的功夫,有了这步功夫,才不会夸夸其谈。而且要首长带头写,毛泽东率先垂范,撰写了五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他还提醒高级干部,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水手是世界上游历最广的人,但单是走不写笔记,经验就总结不起来。当时,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要指定负责人轮流修改,毛泽东就抽阅过中央党校学员的整风笔记;而且上级要看下级的笔记,必要时找下级谈话;互相借看笔记,传观最好的笔记。
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学到底,懂一点就满足了,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毛主席说: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请问有原文或链接吗~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开展学习运动时提出的概念。1939年,他在一次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您好,会计学堂林老师为您解答

一、为什么要转变工作作风

作风关乎命运,作风决定成败。良好的作风是凝聚攻坚克难强大力量的重要保证,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可以说,我们地税事业的兴衰成败就决定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既是适应新常态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税收征纳关系和谐的必然选择。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全系统树立干事创业形象,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增强干群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怎样转变工作作风

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干部作风建设应抓住“人”这一中心来开展。结合干部队伍现状和税收工作实际,我认为抓好税务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领导带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转变作风关键是领导带头,重点是落到实处,难点在于长期坚持。作风建设有个上行下效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单位的作风不仅是抓出来的,更是领导带出来的。首先要求领导要在作风建设中身体力行,当好表率,发挥好示范作用,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领导坚持做到了“从我做起”,才能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作为领导,仅仅自己做好还不够,还要敢抓敢管,具备“不抓作风建设是失职,抓不好作风建设就是不称职”的勇气和决心。当队伍当中出现不良作风时,不可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也不可熟视无睹高高挂起,要克服老好人的思想,敢于扮“黑脸”,及时予以指出,扶正祛邪,这样才能使本单位锻造并形成良好的风尚。

二是要坚持两手抓。过去我们抓作风建设有个偏颇的认识,就是简单讲优化纳税服务,就连以维护税法尊严为天职的税务稽查工作也强调要搞好服务,未免有“服务”泛滥之嫌。税务部门是经济执法部门,其职能作用大多是通过税务行政执法和为纳税人服务两种工作形式得以体现。因此,税务部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优化服务一手抓严格执法。抓优化服务,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文明办税制度、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等途径,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便捷、高效的税收服务。抓严格执法,就是通过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提高税收执法水平,达到对不同对象执法标准合法统一、执法尺度宽严一致的目的,这也是税务部门“转作风、优环境”题中应有之义。换言之,对涉税违法行为不袒护,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不打折扣,营造公正公平的税收环境,就是对依法经营者最好的服务。

三是要提高队伍素质。作风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干部作风归根到底取决于干部素质。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干部税收业务素质不高势必影响税收执法水平,干部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势必影响纳税服务水平。首先在学习上抓得更紧。好学风是好作风的具体体现。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的问题。当时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现在也面临着这样一种状态,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我们只有把各项政策学深、学透、学精、学通,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全系统要大兴学习之风,既要学税政、学征管、学财会、学信息技术、学写作,满足基本工作需要;还要学哲学、学政治、学法律、学心理学,提升思想境界;更要学作风建设相关规定,如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省市局相关规定,划“红线”设“底线”,促进全方位发展,真正使优良作风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其次在廉政上要抓得更严。党风廉政建设无小事。认真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省纪委八条禁令等规定,强化廉政纪律。对腐败问题实行零容忍,让干部职工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加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教育,算好人生“七笔账”:一要算好“政治账”,志高方能致远;二要算好“经济账”,勤耕方能互助;三要算好“名誉账”,清廉方能扬名;四要算好“亲情账”,品高方能会友;五要算好“自由账”,自律方能无拘;六要算好“家庭账”,守身方能家圆;七要算好“健康账”,心良方能体壮。

四是要加强制度约束。历史和现实表明,制度问题不解决,作风问题也很难解决。因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抓一抓就好些,松一松就会反弹。要避免改作风成为一阵风,从根本上说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首先,完善体制机制。管理是手段,制度是保障。我们经常强调干部要加强自律,不仅要求干部不能碰“高压线”,而且也提倡“勿小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慵、懒、散等问题,单纯提倡和喊口号是软弱无力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次,必须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重视相关制度的安排,完善约束机制,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次,加强作风督查。作风督查是搞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既要勤督查,又要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再次,强化风险教育。经常性的组织学习系统内外违反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警示和教育干部职工。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