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不是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汉朝最有名的皇帝是谁

作者&投稿:裘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文帝是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汉文帝刘恒,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高祖十一年的春天,已经击破陈豨的叛军,平定了代地,便被封为了代王,王城就在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孝文帝是薄天后所生,他在即代王位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女后当政的第八年,就在这一年八月吕后逝世,吕后的家族吕产等人,欲作乱夺取刘氏政权,被汉朝大臣共同助杀,正好印证了高祖的“杀白马立誓”:非刘氏为王,天下诛之。刘恒就在这场政变平息过后,在大臣的共同拥戴下顺应天意即位为帝了,历史称(汉)孝文帝,庙号太宗。

而汉高祖刘邦当初有个八个儿子被封于王:长子刘肥为齐王(孝惠帝异母的哥哥),其余都是孝惠帝的弟弟,有戚姬之子赵王如意,薄姬之子代王刘恒,以及诸妃妾子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高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侄儿刘濞为吴王以及非刘姓功臣番君吴芮之子臣为长沙王。代王刘恒是如何脱颖而出,被大臣推举为皇帝的呢?当然这有运气的成分,当时的客观形势以及代王刘恒本人为人,个人品质与其家族的客观情况都不是没有关系的。
在诛吕之后,谁能被推举为皇帝,其实主要是功臣派起主要作用。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局势:功臣派:周勃(在典客刘揭游说下获得大将印,夺吕禄兵权,随后控制北军),灌婴(在荥阳统领着二十万兵马),陈平(足智多谋),襄平候纪通(在诛吕中,协助周勃持符节守北军)……等。
皇族:齐王刘襄(诸侯中实力最强,诈夺琅琊王的兵力,吕后死后,准备起兵攻打荥阳),朱虚候刘章(在皇宫掌兵千人诛杀了吕产,命令士兵追捕吕氏,无论男女老少皆杀之,协助捕斩吕禄,鞭杀吕嬃,杀燕王吕通等),东牟侯刘兴居(与太仆汝印候腾公将汉少帝逐出皇宫),琅琊王刘泽,淮南王刘长…….等。
由于功臣派,掌握了南北军,又有灌婴的二十万兵马扼守荥阳(后面率军回长安),齐王刘襄等诸侯的兵马也入不了长安城,吕氏被诛灭后,诸侯中有可能当皇帝的都在等待最终的推举结果,而大臣们最终选举了家族势力最弱(以为最容易控制的),而且名分上是高祖刘邦的四儿子,目前年纪也是最大的刘恒为皇帝。
可见刘恒能当上皇帝可以说有运气,出身,个人的为人,个性品质以及当时的客观形式所促成,我们姑且称为顺应天意吧,因为后来证明汉文帝刘恒的确是皇帝最适合的人选。
第一, 心系天下,爱民如子,能广施实惠于民。
汉文帝重视农耕,以自己亲自耕种表率以显示农业为国之根本,减免田租田税,使很多荒废的土地有人耕种,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进一步发展了经济。
我想若不是汉文帝的农业发展以及汉景帝延续汉文帝的相关措施造就了文景两代的粮食积累以及经济繁荣,人民得以修养生息,那种繁盛的景象历史称为“文景之治”,没有文景时代的财富积累,汉武帝拿什么本钱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辟丝路。但是后期穷兵黩武,有败有胜,造成了国库空虚,耗尽了文景两代的财富,流民达200万以上。
1.《孝文帝本纪》文帝又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事情莫大于此,现在勤劳耕种的人,反而抽田租田税。农居本,商贾居末,这样收租,是本末不分。对于劝奖农耕的方法尚未完备,应废除田的租税。”
2.《孝文帝本纪》天下有旱灾与蝗灾为害,文帝加恩惠于天下,命令诸侯不要入贡,废弛山林川泽的禁令,以利百姓,减少文帝自己的衣服,车马…….发散仓库库的粮食以赈济灾民,富人用钱买爵(钱用于百姓,爵位没有实权不会影响国家正常运转)。
3.学者邓宏图的考证,武帝时期平均一年的国家财政盈余为40亿钱,再加上皇室财政盈余43亿,一共约83亿钱。
4.学者分析:当时西汉人口最多四千余万,汉武帝几十年穷兵黩武,不只是对匈奴,也用兵于西域,朝鲜和岭南等地, 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武帝末年,由于常年征战,民不聊生,起义暴动此起彼伏。
第二, 有仁德不乏武略,不仅能够以仁德为主,以法为辅治理国家管理臣下,克己守法不以情感干涉法律,又有能力抵御外敌。
1.《孝文帝本纪》众臣道,“皇帝陛下加大恩惠于民,这种盛德,不是臣下等人能够想到的。请奉行皇帝的诏书,废除一人有罪,家人收为奴隶的以及其他连坐的法律。”
2.《孝文帝本纪》……现在的刑法有黥面,去鼻,割足趾的三种肉刑,而不能禁止奸邪过失何在?……刑法以至于四肢肢体,刻刺肌肤,处罚终生不止,是何等的痛苦而不合道德,那会合于为民父母的心意呢!应该废除肉刑。”
文帝废除连坐,肉刑等严苛的法律,文帝不仅仅会以仁德治国,但是同样也会结合仁德依法治国,虽然刘恒作为人来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有时也会生气,也是有情感的,也想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办理,但是不会让愤怒或个人的情感来干涉法律,树立了克己守法的良好典范。
《资治通鉴》卷14,460-461页,…….文帝发怒说,此人惊扰了我的马,仗着这马脾性温和,加入其它马能不伤害我吗?可廷尉却叛他罚金!张释之解释说,“法律对天下人一样公平。这一案件依据法律就是这样判罪的;加重罪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况且,在他惊马之,如果皇上派人把他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已交给廷尉,廷尉就要为天下主持公平,稍有倾斜,天下法律就可轻可重每个标准,每个标准,百姓怎么安放自己的手脚呢?请陛下省察。”文帝思虑了一会儿,说:”廷尉的决定是对的。”其后有人偷盗高祖庙中神位前的玉环,被捉住,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奏报…….案犯应该在街市斩首。文帝大怒说,此人大逆不道…….应该灭他全族,而你却依法判他死罪,不是我供奉宗庙的本意。张释之免冠顿首谢罪说:“依法判,这样足够了。况且罪要分等次,……..万一愚昧无知之辈挖掘长陵,陛下有怎么给他加以更重的刑法呢?于是文帝向太后说明了情况,批准了张释之判刑的意见。
文帝早在代国就重视边防,保护代国边境免匈奴侵犯十七年,没有武略怎能成功?当了皇帝后,多次派兵打败匈奴。虽然不能和汉武帝时代的征伐匈奴,攘夷拓土的武略相比,但是客观上汉朝这时的实力也不能和汉武帝时期比。
而且文帝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次济北王刘兴居趁汉文帝前往代地讨伐匈奴,起兵反叛于偷袭荥阳。于是文帝停止派丞相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派遣棘浦侯陈武为大将军,率兵十万攻击叛军,派祁侯缯贺为将军驻防荥阳。一道诏书瓦解了刘兴居的军心,最后攻破济北王的部队,俘虏济北王。而且该惩罚的还是会用法律来制裁,后来淮南王刘长,废除先帝的法律,不听天子的诏见,生活无节度……意图危害社稷宗庙。文帝不忍心将刘长弃尸于市,而文帝去掉了他的王位…….最后刘长未到处置的地方就病死在路上。
第三, 有权谋,不如人时能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利,登大位能君临天下。
刘恒当代王时都是表现出示弱而自强,天下诸侯都在诛吕时起兵,而刘恒却还是严防代国边境的匈奴,以大局为重,不争一时之利。即皇帝位候,又通过和亲政策以及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方针,用兵减少了匈奴的入侵。刘恒虽然即位为皇帝,但是毕竟家族势力很弱,不采取太强硬的方式,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治理国家以及诸侯的隐患,比如汉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慢慢增强自己的实力,我想要是汉文帝多活二十年,我想汉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解决匈奴边患,而且不会出现汉武帝时期的频繁用兵造成了流民200万的社会状况,当然汉武帝抗击匈奴,开拓疆土,构建中华疆域版图的功劳不可磨灭。
1.《吕太后本纪》秋天时,太后派遣使者告诉代王刘恒,要迁代王为赵王,结果代王谢绝了,请愿留守代之边地。
2.《孝文帝本纪》太尉于是跪着献上天子玉玺符节,代王谢绝道:“到代王的邸舍才议论此事。”…….众大臣皆拜伏于地,坚决地请求,代王向西辞让三次,向南谦让两次,不敢接受。”
第四, 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巩固政权,牢掌军权。

即帝位后拜谒高祖帝庙,改封陈平为右丞相为左丞相,升周勃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吕后专政时削夺的齐楚土地,再封给齐王与楚王。而并没有封舅舅薄昭为丞相,而封其为车骑将军。后面又给周勃,灌婴,陈平等加封了封邑,并赏赐了黄金以表彰他们诛吕的功劳。包括朱虚候刘章,襄平候刘通,东牟候刘兴居,典客刘揭都封了王爵之位,食邑并且赏赐了黄金。后面又封了琅琊王刘泽为燕王。
但是对于南北军的军权却让自己的心腹宋昌掌握,护卫皇宫安全。群臣请求立太子时,表现出对叔父楚王,淮南王等诸侯王的尊重,说难道他们不可以继承吗?再三推辞最后才同意的,而不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而是处处表现公心,而且一点也不骄纵。有一次吴国的太子与刘恒立的太子刘启在下棋起了冲突,刘启用棋盘把吴王的太子打死了,后来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安抚。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避免战祸。以表示对其尊重,化解矛盾。
第五,善于倾听属下正确意见,却不偏信。
被推举为皇帝的时候,对于事情的真相表示怀疑,征求张武,宋昌等属下的意见,最终又与薄太后商量同意了宋昌的意见确认大臣们的消息是真的,考虑各方势力,并派宋昌去长安观察变化,接到宋昌的报告,然后才敢驰车到渭桥。
在采纳良策方面,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华,听取了很多他建议,但是并不是偏信,如没有采用贾生和晁错的削藩的策略,毕竟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时机不成熟,怕引起变故,例如那些老诸侯死了以后,把土地分给他们的几个儿子才是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的最佳时机,现在就开始削藩难免挑起战争劳民伤财,不以利于社会生产,但是汉文帝不是没有留杀招的,杀招就是周亚夫,临时死对刘启说周亚夫将来可以大用,而汉景帝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文帝,一听就采纳,采纳了又后悔,最后把晁错杀了来平息战事,要不是文帝临终的杀招周亚夫可大用,我想七国之乱,汉景帝真的难以收场。
第六, 背后至少有一个女人的支持。
最重要的女人莫过于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了,细心教导,示弱而自强的品格多出自其母后的培养与指导。《孝文帝本纪》一次竟然决定亲征匈奴,最终被薄太后制止,最后以东阳候张相如为大将军,成候董赤做内史,栾布为将军,攻打匈奴,匈奴逃走。
综合看来,汉文帝刘恒是汉朝当之无愧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是的。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汉文帝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即薄太后。

谁是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是汉武帝刘彻,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以儒家为尊,重用儒士,使得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文化的这一方面他功不可没。在 军事上,他采取了主动出击匈奴的强硬措施,亲征的匈奴单于伊稚斜战死,并逐步侵入漠北,直捣匈奴政权的中心,大伤匈奴元气,使得数百年来的边患得到了有力地缓和,并派使臣出使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这些丰功伟绩是汉朝诸帝中所罕见的。刘邦虽然贵为开国皇帝,但他只是打败了项羽,基本完成了统一,在位时间较短,基本没多大的功绩可言。像汉文帝、景帝、宣帝等也只是守成之君罢了,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小皇帝最多的朝代,这些小皇帝在位时间短,朝政由外戚或宦官干涉,他们只是傀儡,也无尺寸之功。综上所述,汉朝最有名的皇帝是刘彻。

历史上的汉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文帝真的是一代明君吗
答:在这封名流千古的奏折里,海瑞把汉文帝比作夏商周三代之后第一明君。那么能够被大清官海瑞力捧的这个汉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以汉文帝的了解大概只是止步于文景之治,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些词,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位三代以下的第一名明君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汉文帝还没出生就预定皇位汉文帝的出生颇具...

汉文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中国历史中堪称完美的皇帝
答: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汉文帝非常爱护百姓。不光免除了株连九族之类的刑法,还有一些折磨肉体,令人残废的刑法也一并废除。汉朝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从汉文帝时期开始的,他的功劳,也为孙子汉武帝开疆拓土打下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汉文帝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甚至史学家都找不到其他缺点。

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代圣明君主
答:刘恒是汉朝的第4个皇帝,高祖刘邦的第3个儿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中的文帝,被历代士人盛赞为一代圣明的君主。汉文帝刘恒深明治国之道,颇具治国之才,他奉行汉初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安抚百姓,使得全国上下呈现出国富民强的景象。汉文帝大力推行 “安抚边疆,...

汉朝最无为的皇帝:汉文帝一生有何成就?
答:在军事上,他一方面与匈奴和亲缓和关系,另一方面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招募民众去到与匈奴相接的边关,加强汉朝边关的实力。汉武帝最后成功解决匈奴,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汉文帝的这个举措。对于南越,汉文帝采取安抚的政策,在能够不使用武力镇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系着汉朝与南越之间的友好关系。...

为什么说汉文帝是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答:仁慈和节俭是汉文帝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大多数人眼中,汉文帝或是一个文弱书生,或是一位宽厚长者,应该是慈眉善目,仁慈谦虚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的汉文帝并非仅仅只是一张这样仁慈甚至有点懦弱的脸,在他的另一面,深藏着一张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面孔。仅仅有着忧国忧民的想法和慈悲为怀的心肠,是没有办法治理好天下的...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答: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孝惠皇帝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

汉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
答:汉朝(包括东汉)共计8位有位皇帝:1、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2、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前180---前157年在位,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

汉朝最好的五个皇帝是
答:汉文帝:为西汉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严己容人,宽和有度;汉武帝:没话讲,讲西汉推入顶峰的人,文治武功、雄才大略;汉宣帝:晋朝没能像汉朝一样长寿就是差了个像宣帝一样能撑场子的,政事宽简、主抓清廉;光武帝:刘秀比刘邦强在不仅打下江山、而且守得住江山;汉章帝:东汉版的...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多么好的一个皇帝
答:文帝在位期间,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是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汉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 当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长短,建议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其主要内容为:在边地...

历史上的汉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汉文帝真的是一代明君吗?
答:第二,汉文帝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成为皇帝以后,不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朝局,而且在国内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经历过连年战争的国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正因如此,汉文帝在位的时候汉朝的国力不断的上升,这也为后世汉武帝打击匈奴奠定了基础。第三,汉文帝废除了很多酷刑。汉文帝不仅采用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