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筑美 如何理解建筑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作者&投稿:夷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造型和功能的统一
造型反映功能
造型造就功能
造型不夸张,不浮躁,不卑亢
——恰到好处地反映建筑的地位
这样的美才是建筑美!

建筑美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
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
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除了其中包含的形式美法则给人以感官的愉快外,还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定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往往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
谈到建筑,笔者就有倾诉不尽的话语,表达不了的深情。
说几句无关主题的话吧 ——初涉建筑,恩师就教导:“对建筑设计而言:安全第一、功能第二、外形第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装饰是旋律上的音符。
而设计师,则是创造这一篇章的最佳乐手!
……

建筑美就是说建筑屋中的任何角度的构成的符合特定比例而产生美

什么是建筑美学~

筑美学(建筑学概念)简介
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
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
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
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1 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
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2 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3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西方建筑讲究什么美
答: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富于逻辑的几何形状之美。美的建筑就是由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西方建筑的风格也是欧洲建筑的风格。欧式建筑风格多有花园、喷泉以及清新的...

《再别康桥》里的建筑美是什么?
答:在诗的建筑美上,诗人讲究诗行的排列,如《再别康桥》中为了避免诗句过于整齐而呆板,诗人别出心裁的把每一节的偶数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数稍有增减,便诗行整齐中富于变化充满了参差错落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杰出的诗人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徐志摩常常使用排比、反复、重叠、对偶等手法,使读者感到他的...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建筑艺术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为三个特征:建筑的双重性、建筑艺术的表现性、建筑艺术的社会性。建筑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其它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重庆建筑的阳刚之美
答:重庆建筑的阳刚之美 ——以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为例 一、建筑美学 建筑的修建不仅仅只是给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场所,其建筑本身也蕴含了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建筑美学主要研究的东西。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曾提出,建筑美学的基本法则有均衡,尺度,比例,统一,韵律,序列,风格,性格,色彩等十项,这也一...

什么是建筑形式美
答: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建筑的的形式美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讲,是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建筑生命的一种外在体现形式。建筑不同的形式美所体现出的美,就和世间的生物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

建筑构图有哪些美学原则?
答: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

中国建筑太美了!让人惊艳~
答:中山堂,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大殿之一,它的历史深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云冈石窟则揭示了北魏建筑的独特风格,中国建筑的结构独立与彩画的深厚传统,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创新。《中国建筑常识》是一部打开华夏文明的钥匙,让我们共同沉浸在这些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中,感受其美,传承文明,延续中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