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这个汉语地理名词出现的很早,难道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到达了今天的昆仑山? 地理谜语

作者&投稿:左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提到昆仑山。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

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昆仑山-历史传说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

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后来的传说又为西王母配上一位“东王公”,并演化成玉皇大帝的原型。 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历史演变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昆仑山-著名山峰
阿尼玛卿山

可可西里山

巴颜喀拉山

公格尔山(7719米)

慕士塔格山(7546米)

公格尔九别山(7595米)

木孜塔格山(7723米)

慕士山(7282米)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

在中原地区发掘的夏商文化遗址甚至之前的遗址中,出土了很多昆仑玉做的玉器,说明古代中原地区很早就跟西域有经济上的交流。

昆仑山最早在神话传说中出现,但究竟是不是今天所说的昆仑山脉就不得而知。
在古代传说中,仙人有天仙和地仙之说,天仙就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而地仙就是指住在昆仑山之中的仙人,故而昆仑山又有昆仑仙境之说。三清祖师号称天仙之祖,而镇元大仙号称地仙之祖。
昆仑山地仙之说还有一个传说是远古洪荒时期发生了大洪水(中国大禹治水传说,欧洲诺亚方舟的传说),全世界都被洪水所淹没,只留下昆仑山无恙,躲避洪水的人们久居灵山,便自成仙,长居于昆仑仙境,号为地仙。

好吧,说历史不说传说,个人觉得古时候说的昆仑山与现在的不一样。古人说昆仑山都是一种代指,一种美好想象。昆仑山也好,蓬莱岛也罢,不过是人们的想象,现在昆仑山只不过是重名或是代用。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中的昆仑与李贺的“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的昆仑一样,只是诗人的想象。而且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的楚国,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他们遇到现在的大巴山秦岭就算不错了,更本不可能知道现在的昆仑山脉。话说,在唐代以前中原大地从未与昆仑山所在地青藏高原有接触,甚至强盛如汉代,有着说过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汉武帝的汉代版图中都不见吐蕃的影子,更何况更早的人了?

现在的昆仑山非神话中的昆仑山。推荐你看一本书 人类曾经被毁灭 里面有对上古昆仑山的详解。

西藏的地理环境~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地跨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面积120.2189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
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面和东南面同云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与西部自东而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国境线长约3842公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1、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地处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有很大差别。
2、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3、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4、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扩展资料: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万公顷;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东部和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达36万公顷。西藏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总面积的30.71%,可利用潜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积超过内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拥有宜农耕地680.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净耕地面积523.43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牧草地9693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72%。林地1071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7%。
居民及工矿用地50.45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3%;交通用地32.92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水域8291.9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8%。
西藏自治区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积最大,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计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西藏现有的粮食作物、果树、蔬菜、茶叶、青饲料等种植业用地均属耕种土壤范畴。耕种土壤面积最大的是日喀则市,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7.79%。
其次是昌都市,占19.86%。山南市和拉萨市的耕种土壤面积基本相近,分别占15.65%和15.48%;林芝市占全区耕种土壤的8.65%;那曲市和阿里地区耕种土壤面积较小,分别占1.99%和0.58%。全区74个县有耕种土壤分布的占62个,为总数的8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

1、谜面:都说价格上涨 (打四字地理名词)
谜底:云贵高原
解析:“云”字义为“说”,“高原”别解为“物价高过原来”。
2、谜面:剃头别紧张 (打四字地理用语)
谜底:自然地理
解析:不要紧张,自然地去理。
3、谜面:宝岛连大陆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台地
4、谜面:斩首挂于城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县级市
5、谜面:九州生气恃风雷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震中
6、谜面:逆水行舟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上游
7、谜面:落红满径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赤道
8、谜面:三春杨柳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森林
9、谜面:沏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截流
10、谜面:大陆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边缘海
11、谜面:大海就是故乡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原生水
12、谜面:三两木耳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森林
13、谜面:次大陆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亚洲
14、谜面:信口雌黄·徐妃格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湖泊
15、谜面:伪劣商品惹祸殃 (打一地理词语)
谜底:次生灾害

扩展资料:
谜语的构成:
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有些运用迷格制成的灯谜还有迷路。
如:第一个教室(学校用语),谜底:先进班级(作“最先进入班级”解)。这里“第一个教室”是谜面,“学校用语”是谜目,“先进班级”是谜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谜语

怎样学好地理
答: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

有关蝴蝶效应的地理现象
答:“今天的蝴蝶效应”或者“广义的蝴蝶效应”已不限于当初洛仑兹的蝴蝶效应仅对天气预报而言,而是一切复杂系统对初值极为敏感性的代名词或同义语,其含义是:对于一切复杂系统,在一定的“阈值条件”下,其长时期大范围的未来行为,对初始条件数值的微小变动或偏差极为敏感,即初值稍有变动或偏差,将导致未来前景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