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三坛大戒“? 佛教三坛大戒知识:什么是“三坛大戒

作者&投稿:缑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坛大戒 】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依据我国佛教界之传承习惯,有意出家者必须受足此三坛大戒,始被公认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传戒日期约三十日至四十日。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黎一人、教授阿阇黎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后早粥,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二时许以后演礼,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忏、开示,十时养息。首日,新戒集于大殿,由开堂和尚介绍引礼、引赞诸师,续由三师和尚开示,其后即进入为时约一个月之授戒期。
一般传授三坛大戒,大都出家戒二坛正授毕,在家戒即报到,与出家菩萨戒同时传授,而同时圆满出堂。在家戒除开堂外,分三皈五戒与菩萨戒二阶段。〔传授三坛弘戒法仪(法藏)、传戒正范(读体)〕

传戒法会 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事务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传授沙弥戒,从进堂到圆戒共需十六天,占去整个戒期的三分之二,在“三坛传戒”中所用时间是最长的。这是因为传每一种戒,都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挂搭、请引礼师、道喜看单、贴单、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登坛受戒等。同时,新戒对丛林规矩和传戒礼仪都很陌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演练。在传比丘戒和菩萨戒期间,这些仪式可以相应省略,演练时间也可大为缩短。 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必须受的大戒,是最重要的戒。受了此戒后才算最正规的佛教徒。受戒时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如特定的监察僧人(十师)、特定的受戒场所(戒坛)、特定的法会程序。这些程序有编签习仪、请戒开导、通白二师、教衣钵法、审戒忏悔、登坛受戒等。 受菩萨大戒是“三坛传戒”中层次最高的戒,释迎牟尼佛为其得戒和尚,文殊菩萨为其羯磨阿闍黎,弥勒菩萨为其教授阿闍黎,十方一切菩萨为其同学伴侣。传戒的仪轨没有初坛和二坛复杂,但也要经过乞戒、通白、开导、审戒问遮、开示苦行等,更必须如法授受。 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在春天,或在秋天,或在冬天。而大多选择在佛诞日阴历四月初八前后的二十五天内,即从三月十六日开始,四月初十结束。

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

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方丈大和尚采说,称为传戒;对于子孙庙的求成者来说,称为受戒;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在春天,或在秋天,或在冬天。而大多选择在佛诞日阴历四月初八前后的二十五天内,即从三月十六日开始,四月初十结束。这段时间正值春暮夏初,气候温和;又刚好在结夏之前,是丛林一年中的闲暇之时。会期过后几天,丛林即开始夏安居了。

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事务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过了正月十五日冬安居解制以后,丛林的客堂、禅堂、库房、大家和衣钵寮,便开始为传戒作准备,包括物资上的筹办和人员的安排。传戒的核心成员有传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和七位尊证阿闍黎,还有十位引礼大德,共计二十位。这些成员都必须由在佛门中享有盛誉、熟悉律仪的高僧大德担任。除了传戒大和尚必须由、本丛林的方丈和尚担任外,其余成员可以在别的丛林寺院礼请一部分,这件事也必须在传戒会期前办妥。

三月十六日是求成的沙弥、沙弥尼进戒堂的日子,习惯称为“新戒进堂”。但几乎在好几天前,各地寺庙的新戒就陆续来到传戒丛林。十六日新戒基本到齐,人数往往是常住僧人的两、三倍左右,上殿课诵、过堂用斋都十分拥挤,显出一派繁忙景象。

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针对出家人的传戒特色,在特定的时间内设立传戒坛场,延请大德高僧分三次分别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称为“三坛大戒“。

佛法学习
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什么~

【 三坛大戒 】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依据我国佛教界之传承习惯,有意出家者必须受足此三坛大戒,始被公认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传戒日期约三十日至四十日。主事者为十师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阇黎一人、教授阿阇黎一人,是为三师和尚,另有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后早粥,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二时许以后演礼,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忏、开示,十时养息。首日,新戒集于大殿,由开堂和尚介绍引礼、引赞诸师,续由三师和尚开示,其后即进入为时约一个月之授戒期。
一般传授三坛大戒,大都出家戒二坛正授毕,在家戒即报到,与出家菩萨戒同时传授,而同时圆满出堂。在家戒除开堂外,分三皈五戒与菩萨戒二阶段。〔传授三坛弘戒法仪(法藏)、传戒正范(读体)〕

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针对出家人的传戒特色,在特定的时间内设立传戒坛场,延请大德高僧分三次分别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称为“三坛大戒“。

什么是佛家的三戒
答:一、三皈依戒: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不皈依天魔外道。二、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三、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众。四、大三戒:戒贪,戒嗔,戒痴。五、三坛大戒,戒律内容繁杂,包括出家、受戒、修行等多个方面。

三坛大戒的仪式简介
答:一、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必要条件是坚定的佛教信仰和对清规的严格遵守。出家后,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几年,必须完成剃度后的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三坛大戒仪式。二、三坛大戒仪式通常在大丛林中举行,这些丛林具备专门的传戒场所,如戒堂和戒坛。传戒法会在时间上有所不同,或每年、或隔年、或...

佛教什么是三类戒?
答:第三类是菩萨戒,这是最高层次的戒律,不仅包括比丘戒和比丘尼戒的内容,还要求修行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授戒仪式的过程】出家修行者要接受三类戒,需要经过一个名为“三坛大戒”的授戒仪式。这个过程分为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个阶段。在初坛,修行者会接受沙弥戒或沙弥...

三坛大戒具有什么意义。??
答:1. 传戒仪式分为三个等级,通常称为三坛。2. 初坛主要传授沙弥戒,这个过程相对繁琐。3. 二坛传授比丘戒,这一坛次往往场面庄重。4. 三坛传授菩萨戒,这一坛次的教仪显得最为神圣。5. 三坛大戒是佛教出家僧侣受戒的重要仪式。6. 通过初坛、二坛和三坛的正式传授,僧人可以分别获得沙弥(尼)...

三坛大戒的仪式简介
答: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

出家人需遵守哪些戒律
答:1. 出家僧侣需遵守的戒律包括“三坛大戒”,这是佛教戒律体系中的基础。2. 这些戒律分别是个别戒律中的沙弥戒、比丘戒中的具足戒,以及菩萨戒中的梵网经菩萨戒。3. 对于女性出家人,在受具足戒之前,必须先遵守为期两年的式叉尼戒。

沙弥可以去平兴寺学戒吗
答:沙弥可以去平兴寺学戒。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出家僧人的受戒仪式。在古代传戒主要是在律宗寺院,现在的禅寺、教寺等都会开坛传戒。三坛大戒分为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个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事务最为繁忙,;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场面最为隆重;三坛授菩萨戒,教仪最为神圣。传...

16年下半年哪里受比丘大戒
答: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

请问 什么是三坛大戒(道士)也就是那三坛啊?
答: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初真戒是道士受的最初之戒,相当于佛教的沙弥戒。中极戒是道士的中层阶段所受的戒,相当于佛教的比丘戒。天仙大戒是道士受戒的顶级,相当于佛教的罗汉戒。

三坛大戒作息时间
答:1. 三坛大戒是一种独特的授戒仪式,分为初坛正授、二坛正授和三坛正授三个阶段。2. 根据佛教的规定,僧尼需要在完成沙弥、沙弥尼戒以及比丘、比丘尼戒之后,才能算是完成了僧格,正式成为出家人。3. 然而,在中国大乘佛教中,除了上述戒律之外,还需要加授菩仔绝萨戒,这样才能合称为三坛大并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