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借一法的数学故事

作者&投稿:童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巧用借一法的数学故事如下:

1、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新疆流传:从前,有个牧民辛苦放牧一生,全部财产只有17匹马,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留下遗嘱:“孩子们,我把17匹马留给你们,老大得二分之一,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把马分完,但是不许把马宰了再分。”

事后,三兄弟在一起商量了很久,始终无法按照老人的意图把马分掉.他们只好去请教爱动脑筋的老邻居,老邻居思索之后告诉他们:“我借一匹马给你们,共有18匹,这样就好分了.老大得二分之一是9匹,老二得三分之一是6匹,老三得九分之一是2匹,你们总共分了17匹,剩下的1匹再还给我。

这就是巧妙的“借一还一”思想,既符合老人的遗嘱,又让三兄弟都满意。

2、某酒厂为了回收酒瓶,规定了3只空瓶换一瓶酒,有一个人买了10瓶酒喝完以后,又用空酒瓶换酒。问这个一共可以换多少瓶酒?有人会这样解答:10个空酒瓶中的9个瓶酒换回3瓶酒,3酒喝完后又可用3只空酒瓶换一瓶酒,把这瓶酒喝完后,手里还剩2只空瓶,再也不能换酒。

其实这个回答是不完美的:最后2只空酒瓶向人借1个空酒瓶,就是3个空酒瓶,就可以再换一瓶酒,把这瓶酒喝完。再把空瓶子还给人。

这个故事也是用“一借一还”的方法来解决题,从题可知:3只空瓶=1酒1瓶酒=1只空瓶+1瓶中的酒3只空瓶=1只空+1中的酒2只空=1中的酒草10只空瓶本来就应该换回5瓶不带瓶的酒。借1只空瓶子,一方面是为了合乎酒厂3只空瓶酒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是说明了解决问题关键,假如你多借几个瓶子最后拿什么还给人家。



~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编数学小故事
答:数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本文中我整理了一年级用加减法编的数学小故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加减法的由来小故事 有一天两只小狗,它们每个得到了一根骨头,它们特别高兴,真想美美地吃一顿。它们叼回家一看,妈妈还没回来。它们想,我们小时候就靠妈妈养活,不管是多冷多热妈妈...

短的数学小故事
答:5、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

数学小故事
答:短的数学小故事: 一、零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这件...

数学小故事一年级下册
答: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2、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1+2+3...

数学解题什么时候用去尾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
答:例如进一法的应用一般是在物流或者盛装货物时,比如一车要运一批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剩余,就要采用进一法。去尾法的应用一般在做一些衣服或物品,只能取整数时,用去尾法,比如用一匹布做衣服,因为做的必须是完整的,如果有剩余主要去掉,这是就采用去尾法。

数学家小时候的数学故事,最好是在100字以内,
答: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

数学趣味故事我要短的
答:《曹冲称象》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很聪明,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就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同学们,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曹冲确实非常了不起,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 题三: 在数学王国里,“0”是个很不起...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答:《不一样的数学故事5》这本书用各种小故事来讲数学内容,真的很有趣。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篇2 今年暑假,我读了梦小得的《不一样的数学故事》,并知道了百变教室,认识了不一样的数学老师--怪怪老师。 在《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套书中,我读了《胖子和铁环不是圆》、《变不出魔法的星期三》、《...

求数学故事
答: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nbsp;,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nbsp;最后,...

生活中数学小故事400字五年级
答: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3、数学优秀小故事: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