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存·周纪·周显王(五)

作者&投稿:月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戊子)三十有六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犀首帅师攻魏,魏师败绩,杀其将龙贾,取雕阴。

(雕阴,在龙门河西北。《地理志》:上郡有雕阴县)

燕人赵人韩人魏人齐人楚人合从以谋秦,以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苏秦,周洛阳人。初,以连衡说见秦王。书十上而不纳,大困而归。金尽裘敝,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秦叹曰:父母不以我为子,嫂不以我为叔,妻不以我为夫,皆秦之罪也。乃发愤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揣摩成,求见周显王,左右不为通。见秦王,秦方诛商鞅,疾辨士弗用。东见赵肃侯,肃侯弟奉阳君为相,弗悦之。岁余,见燕文侯说以与赵和,亲燕资以车马至赵。奉阳君己死,说赵王合六国以从亲摈秦。赵王听之,资以车马、金璧。秦又说韩魏齐楚,皆从矣。乃以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出。

【书注】有国者,自正其心。以正人正天下,仁育义正,由近及远,恩覃政肃,不期人之信从,人白信从。未闻先合天下人使同己所为也。况以强兵固国之术期同心而共济乎?苏秦合从不出桓文楼伐之事,然桓文犹能假王命却秦楚。而六国无桓文之主管赵之臣,其智又出霸局下。苏秦徒以口舌之能强互相吞并者,一旦和亲不待智者,知其无成。旧史书:合从以摈秦,然未尝分亳有损于秦也。特其事不可不书,故止书六国合从,以苏秦为长,着合从为秦之谋,而不书摈秦且《史记》本作宾,亦非摈斥之义。其事其文,《史记》《国策》详之,兹不备书。

(乙丑)三十有七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人诱齐人魏人伐赵,苏秦去赵、奔燕,赵人决河以御师,齐魏不克而还。

《史记》: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肃侯让苏秦。秦恐,请使燕必报齐,乃去赵而从约皆解。不书从约解,解与不解,无关轻重也。

【书注】齐魏受犀首之欺,无故而败约伐赵。苏秦既不能以义屈齐魏,又不能为赵画一策,诡词求使燕不还。不忠不材,但工口舌而已。故书奔以贱之。书齐魏不克,以着其无能。

魏人以阴晋求平于秦

(阴晋,魏地。秦更名寕,秦汉改曰华隂,以其在华山之隂也。)

【书注】魏首败从约,又无以自强。先割地予秦,故书求平以贱之。

齐侯伐燕取十城已而归之

【书注】书齐爵,善之也。伐人取地已而归之,许其改过也。

(庚寅)三十有八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辛卯)三十有九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人伐魏,围焦曲沃,魏尽献河西地于秦。

(焦马,瑕也,在陕东北三十里,因焦水为名。春秋,晋侯使詹嘉处瑕守桃林之塞,以备秦。)

【书注】《通鉴》书入河西地。《纲目》不书,葢以二十九年已献河西于秦也。然《通鉴》书入则二十九年献之。犹有未尽,今始尽入于秦矣。故书之。

(壬辰)四十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人伐魏,取汾阴、皮氏及焦。

(汾阴、皮氏,皆魏邑。今属平阳府。)

【书注】旧史书拔,拔攻而取之。《春秋》惟书取,故从之。观此事可见,魏前献河西未尽其地,故后尽以河西地子秦,而秦犹不忿,又伐之,取其二邑也。

宋公子偃逐其君剔成而自立

【书注】偃逐君,乱逆也。安得犹书宋公弟正之。

(癸巳)四十有一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取魏蒲阳,魏与秦上郡十五城,秦归魏蒲阳

(蒲阳,即蒲州。上郡故城,在绥州东南五十里。)

      张仪,魏人也。与苏秦同学于鬼谷,游诸侯,无所遇。苏秦为从约时,虑秦或攻诸侯败约,乃使人导仪见己。至则屈辱之,阴遣人资仪入秦。已而辞去乃道秦意。仪感其惠曰:为我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至此为秦将,兵伐魏,取蒲阳。既而言于秦王归蒲赐,与魏和,使公子繇为质。因说魏王曰:秦遇魏甚厚,不可以无礼。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秦以仪为相。

【书注】秦以张仪诡计,质公子,归蒲阳,取魏上郡地。魏愚不足道,秦之诈力可恶也。故书以剌之。旧史书:客卿张仪其以仪主谋,故欤然似功之矣。故从《通鉴》。

(甲午)四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取义渠地以为县

【书注】书秦狄之也,秦迩西戎得其地,以为县。所以地阔而日强也。旧史书县义渠。然赧王元年,秦侵义渠,得二十五城,则言县义渠者,取其地以为县。明秦得戎地,所由致强盛耳。又云,以其君为臣亦止,臣属之非尽灭之也。义渠,戎号,故酌书之如此。

秦人归魏焦曲沃

秦取焦曲沃矣,何以又归之?魏其事,不可考。大抵以公子繇质于魏,以此取之耳。观后秦伐魏,无顾忌可见。

(乙未)四十有三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附记】赵肃侯语卒子,武灵王立肃侯。尝游大陵、大戊。午谏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下车谢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间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丙申)四十有四年春正月

夏四月秦僭称王

【书注】六国已相王矣,至此秦始称王。故不书初。

秋七月

冬十月

(丁酉)四十有五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陜

(陕,今陕州)

(戊戌)四十有六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秦伯使张仪与齐楚之臣会于啮桑

(啮桑,翟地也。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间。)

【书注】张仪反复挟诈,秦恃以欺诸侯,而诸侯竟甘受其欺。此会必有愚弄齐楚之术。第其事不可考矣。

秦使张仪仕魏,魏人以为相。

【书注】秦伪免黜张仪,仪如魏,魏以为相,秦之诈易知也。而魏不察,其愚罕有。事本不足书,书以恶秦与仪也。

【附记】旧史书:韩燕称王,然《史记》于六国称王未详,此亦有误。故不书。

(已亥)四十有七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张仪以秦师伐魏,取曲沃、平周

(曲沃,今闻喜县。平周,在汾州介休县西四十里。)

【书注】张仪相魏,欲令魏先事秦,使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怒伐魏,取曲沃、平周。葢仪实召之也。故书以着其恶。

(庚子)四十有八年春正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王崩子定立

【附记】齐田婴封于薛,号靖郭君。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从之己而厌之,悉以委婴。婴由是得专齐权,欲城薛客谓之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钧,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城庸足恃乎?乃不果城,婴有子四十人。其贱妾子曰:文通傥饶,智略以为嗣。号曰: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名重天下,聘于楚。楚王遗之象牀,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牀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寳剑,愿献之。戌许诺,入见曰:小国所以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今始至楚而受象牀,未至之国将何以侍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按:旧史大书孟尝君。然诸侯之臣非有功不书也。登徒,楚官,直其名也。直当送象牀不欲行,故求公孙戌代请之。战国养士之习,自孟尝君始。虽未必皆贤,亦位置寒士之一法。故附记之。

作者:刘沅(字止唐)

录入:太极生

点校:刘青萍

~

资治通鉴·周纪·商鞅变法的译文
答: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国君秦穆公。在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千里之阔,被周王委以重任,各诸侯国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伟大!只是后来历代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不息...

资治通鉴·周纪·围魏救赵译文
答: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孙膑与庞涓曾一同研习兵法。庞涓成为魏国将军后,意识到自己才能不如孙膑,便将其召至魏国。然而,庞涓心存嫉妒,设计陷害孙膑,以酷刑砍断其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意图令其终身残废。一次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以囚徒身份与使者秘密会面,打动使者,得以被秘密带回国。...

资治通鉴·周纪·围魏救赵作者简介
答: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又称迂叟,出生于1019年,逝世于1086年,籍贯为今山西夏县涑水乡,因其学问卓越,故有“涑水先生”之称。他自小聪明过人,七岁时以智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广为流传。1038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此后在苏州、武成军、郓州、并州等地担任判官。四十岁被召回担任开封府推官,...

资治通鉴(12):周纪(卷二)公叔荐鞅
答: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公孙鞅(卫鞅、后之商君~商鞅)是卫国宗亲旁支,喜好法家刑名之学(喜好法家的,大多刻薄寡恩。不是我说的,不过看看李斯……嗯,没毛病)曾经侍奉公叔痤(之前说到的设计陷害吴起的魏相),公叔痤知道其贤能,但未能及时推荐给魏惠王(未及进),到了公叔痤弥留之际,...

资治通鉴·周纪·围魏救赵评析
答: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孙膑和庞涓两位军事天才的故事引人入胜。他们曾是同门师兄弟,在鬼谷子门下共同研习兵法。庞涓选择去了魏国发展,而孙膑则投奔了齐国,这段命运的交叉,注定要在战场上碰撞出火花。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施展了他的智谋,齐国军队以出人意料的战术大获全胜。这两场战役不仅...

资治通鉴(20):周纪(卷二)韩昭侯与申不害
答: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即申子)为国相。申不害,本是郑国一基层小吏,后来学了黄老之学与法家刑名之术(8错,身兼对冲的两家学问),向韩昭侯自荐成功,被韩昭侯任用为国相。申不害当政期间,对内整顿经济民生,对外积极开展外交攻势,就这样内外政务一直进行了十五年,直到...

战国苏秦之死?
答:苏秦之死: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

资治通鉴(24):周纪(卷二)赵良谏鞅 作法自毙(商君列传)
答: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当初,商鞅还在秦国当宰相时,刑罚严酷,常在渭河之滨处决犯人,整条渭河都被血水染红。在商鞅为秦相的十年中,秦国各个阶层都深恨于他。有次秦国人赵良通过孟兰皋(只在商君列传中出现过一次名字,其他未见史载)的引荐拜见了商鞅。商鞅问赵良道:“在你看来,我做秦国...

资治通鉴(33):周纪(卷二完结)孟尝拒礼
答: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孟尝君(田文)出使楚国,楚王送了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不知道和登徒子有啥关系,没查到)护送象牙床返齐。登徒直却不愿意接这趟差事。他对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说:“这象牙床价值千金,若有丝毫损伤,我就是砸锅卖铁,卖妻卖儿也赔不起啊。你要是有办法...

关中模式——秦之统一
答:作为东进的一个步骤,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自雍迁都咸阳。秦国与东方的齐国一起对魏的霸业发起挑战。齐、魏马陵之战的次年,即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商鞅建议秦孝公也趁机攻魏,他说:“秦之与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据岭隘之西,都安邑。都安邑而独擅山东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