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如何排列的? 24节气顺序

作者&投稿:豆卢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4节气排列如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排序依次为:立春、立秋、处暑、寒露、霜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节点。

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古人重视岁首,敬天法祖,立春要拜祭春神、太岁、土地神等,由此衍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二十四节气表顺序 24个节气是怎么排序的~

导读:一年有四季,四季有24节气,节气是农民们进行农事的参考,节气也是我们细致了解季节的产物,每一个节气都有特点,有其风俗习惯。那么,二十四节气表顺序是怎样的?24个节气是怎么排序的呢?想知道24节气都是哪些节气,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二十四节气表顺序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个节气是怎么排序的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
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节气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0.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23.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4首容易记忆的节气歌谣:
春雨冲击着春天和清澈的山谷,
夏天充满了芒,夏天是相连的。
秋天的露珠和霜落在秋天,
冬天下雪,冬天小寒。
“站”
它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林分表示四个节气的开始。
长夏,立秋,立冬,立春,又称李思。
四代表天文季节的开始。
“至”是最极端也是最重要的意思。夏至和冬至统称为二至。它预示着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时北半球白天最短。
“分”意为平分,春分和秋分称为二分法,即昼夜长短相等。

24节气分别为,顺序排列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词语释义: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节气。称十二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农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排列的?
答:全年二十四节气表如下:1、立春,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2、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3、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4、春分,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5、清明,是气清景...

24个节气顺序是怎样的?
答:一年24个节气顺序是:1、立春;2、雨水;3、惊蛰;4、春分;5、清明;6、谷雨;7、立夏;8、小满;9、芒种;10、夏至;11、小暑;12、大暑;13、立秋;14、处暑;15、白露;16、秋分;17、寒露;18、霜降;19、立冬;20、小雪;21、大雪;22、冬至;23、小寒;24、大寒。1、立春:立是开始的...

节气顺序排列
答: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7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什么?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上对应什么节气...
答:1、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2、对应的节气: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的是冬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的是夏至;直射在赤道上对应的是春分和秋分。3、秋分这天...

二十四节气顺序 按春、夏、秋、冬四季各有6个节气?
答:四季的节气分别是: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排列表
答:4、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5、清明 4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6、谷雨 4...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什么排列的?
答:1.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来确定的,每个节气太阳黄经增加15度。2. 太阳每年在黄经上运行360度,因此划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15天。3. 每个月有两个节气,第一个是“节气”,第二个是“中气”,它们交替出现,每个节气持续15天。4. 传统的节气名称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等“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是什么排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答: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

一年24个节气顺序二十四节气如何排列
答: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顺序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

农历24节气的准确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答:1、排列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