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上面“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是什么意思?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掌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听到的,要等到因缘成熟时,才能宣说。这种妙法有一个比喻,比喻成什么呢?比喻成‘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这种花, 只是开很短很短的时间即谢掉了,所以它就珍贵希有了。现在这种妙法和这种华是一样希有的。‘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真实的法而施一种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应人说法。‘意趣难解’: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我用种种方便法和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来‘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种法,不是用识心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佛所说的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知道这种法。‘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是大事因缘呢?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想一想,那一件事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到底是什么大事?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这是很简单的一个答案。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己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什么程度呢?妙到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前边已经讲过,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叫你们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是没有答案。此处讲得太奇怪了,本来有答案,为什么又说没有答案?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欲入涅盘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判断。我现在判断这个问题,还不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是把这个问题忘了,不要去想它。可是,虽然说最好是忘了,但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非小事因缘故。是大事因缘怎么可以

忘了呢?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只好弄明白它。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要和盘托出。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手里拿著什么东西?你看见什么东西叫?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就是大事因缘。你说有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噢!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释迦牟尼佛要找一点事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那么法华经是说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是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是什么那就不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做什么?我们不听经不更妙了?谁叫你来的?你可以不听啊!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生、有死,要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我们若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要知道小事因缘。你不知道小事因缘,就不知道大事因缘。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无明’而来。这‘无明’就是小事因缘,‘生死’就是大事因缘。为什么有生死?因为你有‘无明’,这‘无明’一有了,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全都跑出来了。若没有‘无明’,这些问题一概都没有。有了‘无明’,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有‘生死’。所以我们先要把小事的因缘弄清楚了,就会清楚大事因缘。为什么?因大事由小而变大的,小孩子由小长成大人,由大而老,由老而死。你若不知道根本的小事因缘,那么,大事因缘也不能解决,所以现在先要把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不会日积小业而酿成大灾,故这一大事因缘自然而然就了了。

如是妙法,诸如佛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每句话各指什么意思?~

1.您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待佛经原文。你看,短短几个字,你都抄错了,不应该的。应该是“诸佛如来”而不是“诸如佛来”。
2.如是妙法:这里指《法华经》。
3.诸佛如来:宇宙中数如恒河沙一样多的各位佛。如来和佛是同一个意思。
4.时乃说之:他们都是在时机最恰当时,才说这部《法华经》。
5.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这种能够听闻佛讲经说法的殊胜机会,在宇宙漫漫时间长河中是极难遇到。机会难得,转瞬即逝,就像昙花一现那么短暂,那一刻多么殊胜美妙,但是可遇不可求。也就是告诉大众,要珍惜佛在世时亲自听佛讲经说法的机会。
6.这几句话还有扩展意思:那就是不但听佛讲《法华经》如此,而且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佛法并有机会相信、修持佛法,这种机缘也是极难遇到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类绝大部分时间轮转于三恶道或者投身到没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区,即使享福但是容易造作种种罪恶。人类真的应该珍惜这一生遇到佛法的殊胜机会,好好修习,争取此生解脱而获得实际利益。

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主要意思就是如此妙法,诸位佛如果来临,如果说那个时候,就是优昙波罗花出现,仅仅开一次,现一时。

“转瞬即逝”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转瞬即逝”的近义词: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昙花一现:[ tán huā yī xiàn ]1.释义 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2.出 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

在佛教故事里,西天佛祖是靠什么教化世人结下佛缘的?
答:以智慧方便法,给您举一个《妙法莲华经》中一个比喻吧 法华经》中之深意。一、比喻品——火宅三车之喻 佛告舍利弗,在某国城镇附近的一个村落中,有位老人,年迈力衰,但财富很多,有许多田地和宅院以及侍僮和仆人。老人居住的宅院非常大,却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家中人口众多,一百、二百甚至五百...

樵夫称南无佛,最后出家证果的经典出处?
答:子舍利弗者彼非一切智 亦非解体性不尽知中下 彼识有限齐不能深解了 无有智能知微细之业报 尔时世尊告彼人言。我今听汝。于佛法中使汝出家。我于法肆上求买如汝信乐之人。如法化度不令失时。佛以柔软妙相轮手。牵彼人臂入僧坊中。佛于僧前告舍利弗。以何缘故不听此子令出家耶。舍利弗白佛言...

四字词语解释
答: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盈盈一水 比喻相隔不远。 赢金一经 谓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典出《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

以洪为首的诗句5言
答: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优贤扬历 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 优贤飏历 见“优贤扬历”。 优游涵泳 谓从容求索,深入体会。 优游岁月 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优游自得 悠闲如意。 优游自如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

一字成话语?
答: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盈盈一水 比喻相隔不远。 赢金一经 谓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典出《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

佛曰:如是我闻。请问这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请不要直译,谢谢!
答:「如是」,指法之词,通指本经十卷洪文。意思是说:如是大佛顶法,是我阿难,亲从佛闻。又如是,是指众生本具不生不灭之心体,唯是如此,诸佛所证也唯是如此,众生所迷亦唯是如此,即使是诸佛出世,亦无非是为如此之法。故《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又如是,是信成就,...

谁知道阿弥陀经的歌词
答:侨梵波提、宾头卢颇罗惰、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菟楼驮,如 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 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乐。其土有佛...

佛经里的“如是我闻”什么意思?
答:“如是我闻”表示经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说,非从他闻,真实无谬道。“如是我闻”中的这个“如”指的就是“阿”,“是”指的是弥陀,“我”指的是佛,“如是我”,即“阿弥陀佛”,“闻”就是闻法见道。“如是我闻”则万法皆成。真正搞明白这句话,就等于贯通了三藏十二部经,贯通佛...

有幽潭花这种花吗?
答:关于优昙花,《法华文句》四上中说:“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卷八载明:“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花。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世,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又《转轮圣王修行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