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简介

作者&投稿:赵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操作名称
  • 4 血管造影的适应证
  • 5 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 6 准备
  • 7 方法
    • 7.1 1.动脉造影种类及方法
    • 7.2 2.股动脉穿刺法
    • 7.3 3.顺行性股动脉穿刺
    • 7.4 4.左腋窝动脉穿刺法
    • 7.5 5.头颅动脉造影
    • 7.6 6.内脏动脉造影
    • 7.7 7.术后管理
    • 7.8 8.合并症的预防
  • 8 注意事项

1 拼音

xuè guǎn zào yǐng

2 英文参考

vasography

3 操作名称

血管造影

4 适应证

血管造影适用于:

1.原发性血管性疾患(如血管闭塞性疾患、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2.小血管肿瘤的诊断和部位的确定(例如甲状旁腺瘤、胰细胞腺瘤等)。

3.手术前对有关血管的解剖位置的确定与判断(例如血管再造术、局部肿瘤摘除术、脏器移植术)等。

4.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疾病,尤其是血管性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5.经皮式血管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施行(例如血管修复术、栓塞术、注入术等)。

6.为重要心血管疾患施行先进的介入性检查与治疗(例如血管超声波、冠状动脉内镜、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经皮式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其支架的放置)等。

5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有多脏器功能异常且处于临床不稳定状态者。

2.相对禁忌证

(1)近期患有心肌梗死、严重性心律失常、严重性血清电解质紊乱等。

(2)以前曾有过较为明显而严重的造影剂过敏史。

(3)有中等度以上的肾功能不全。

(4)有血液凝血功能异常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5)有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或呼吸系严重性疾患导致在造影时不能安静平卧者。

(6)由于最近有过X线、钡餐等造影检查史(腹内潴留钡剂,不能清楚判明腹腔脏器血管造影情况者)。

(7)妊娠期:放射线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6 准备

1.常用造影剂

(1)双(乙酰胺)3碘苯甲酸钠(hypaque)。

(2)双(乙酰胺)3碘苯甲酸钠和甲基葡糖胺盐的混合液。

(3)泛影钠和泛影葡酸胺。

2.认真审查并校对病历与患者检查的全部临床资料,同时于术前让患者将“说明与同意书”填写清楚(表1A~C),不要遗漏。

(2)应做下列检查、化验:BUN、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即血浆凝血凝血酶原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等。

(3)血管造影施行前8小时以内的水分摄取受限,内服药可照常(上午做造影、早餐禁食;下午施行则中餐禁食)。

(4)患者于造影前15~20分钟前口服或肌注安定10mg,高龄及小儿酌减。

(5)进入造影室前必须排尿。

(6)送入造影室时应同时携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身份证。应有亲属在室外陪候。

7 方法

7.1 1.动脉造影种类及方法

(1)逆行股动脉导管法、Seldinger法

①消毒、准备穿刺部位(剃毛等)、铺洞巾。

②在腹股沟韧带处触摸股动脉搏动。

股静脉因位置较深,在皮肤表面不能看见,此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0cm处。用经皮穿刺针与皮肤呈40°角刺入皮肤,拔出塞盖后的活动套管鞘,见有血液涌出示已在动脉血管内。

③插入导引钢丝达预定造影之部位,拔出导引钢丝后,插入导管达造影部位(即病变部位),注人造影剂后(一般每次20ml左右)立即连续摄影。

7.2 2.股动脉穿刺法

用Seldinger针沿股动脉走向,基本方法同上。当感触到股动脉搏动时(通过Seldinger针微有搏动),继续往里推入血管内。然后拔出内套针,见有血液从外套针内涌出。造影剂剂量与方法同前。

7.3 3.顺行性股动脉穿刺

切开皮肤(与股动脉穿刺部位不同),依患病部位不同而选用不同动脉的不同部位,先进行消毒、切开皮肤、分离动脉、将针穿刺于血管内。余法同前。

7.4 4.左腋窝动脉穿刺法

或用左腋窝动脉,或用锁骨下动脉到达病患部位后进行造影,或取出血栓等。造影方法同前。

7.5 5.头颅动脉造影

患者仰卧,头过伸,铺消毒洞巾,于胸锁关节上4~5cm处(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颈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刺入血管内。施术者感觉到针进入动脉后见有针头随动脉而搏动,此时拔出针芯立即见有血液涌出,然后换成钝头针芯插入针芯,并随即将穿刺针往前推动1.5~2.0cm。重新端正头位嘱患者屏气勿动,并立即用装好造影剂的注射器从穿刺内快速推入8~10ml造影剂(儿童酌减),速度每秒5ml,当造影剂注入1/2时摄片。

7.6 6.内脏动脉造影

主要指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方法同前述动脉造影法。即用Seldinger法插管法,在第12胸椎体处将导管旋转使尖端指向腹前方,然后缓缓地向下移动,导管顶端如挂钉样套住,此时若有抵抗感示导管已进入了肠系膜上动脉。用5ml造影剂通过导管快速注入,若血管充盈呈“八”字形(左侧脾动脉较粗,右侧为肝动脉)时,则表示导管已进入腹腔动脉;当血管充盈呈多支扇形分散状时,表明导管在肠系膜上动脉内。

注意:静脉穿刺成功后流出的血液多呈黑色血液、速度较慢;而动脉内血液流出则呈鲜红色,速度较急、涌出。当手术结束后,静脉穿刺时,一般压迫10~15分钟;若用动脉穿刺法时结束后应压迫20~30分钟左右。

7.7 7.术后管理

(1)动脉穿刺后的压迫方法

①患者合作很重要

②导管拔去后约有20ml血液逆行进入血管内。Pigtail导管拔去前应先插入导引丝。

③压迫血管时(拔出导管后)应戴手套。同时应垫海绵或纱布,不应发现有血迹。

④压迫方法:用中指压迫穿刺部位,食指压迫穿刺部位的上部,无名指压迫其下部,即三指并拢压迫法。

⑤压迫血管时的压力大小掌握,以该处搏动不消失,末梢搏动确实能触到。

⑥压迫血管时应注意  确实有效地压迫15分钟,接着慢慢地减轻压力,再压迫5分钟,然后停止。不要一下子停止,防止出血。

⑦一旦发现有再出血,应反复压迫20分钟。

⑧压迫结束时全部末梢搏动应触及,并与术前搏动相比较。

(2)下肢呈伸展状态应在床上安静8小时,头的位置稍抬高。

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头4小时应每15分钟检查一次,后4小时应每30分钟检查一次,以后每4小时查看一次,有无出血,有无血肿。

(3)最初4小时每30分钟1次,后4小时每1小时1次测血压和脉搏。

(4)5%糖水+生理盐水各500ml以每小时250ml速度静脉滴入,此后以150ml/h速度再补入各500ml,静滴时注意患者心肺肾功能。

(5)术后应嘱多喝水、排尿量应≥600ml。若排尿有困难,应插导尿管。

(6)第二日可恢复术前饮食。

(7)肝素使用

应在术后6~12小时以后再给予。

(8)穿刺部位血肿或有出血(止血困难时)

①腹股沟部有血肿、或洗不掉的血痕硬结状物、应观察其增大或减小的变化,酌情处理。

②穿刺部位有止血困难的出血时,应注意脉搏的减弱或消失,四肢的神经系统症状,当疑及有腹膜后血肿时,应与外科医师联系。

7.8 8.合并症的预防

(1)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及造影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如表2。

(2)血栓症

①通常由于导管,即各种因素,例如导管太粗(与动脉内腔相比)、或导管材料差,导管表面血渍的长度(患者的50%在血管造影后导管表面上粘附有意义的血栓)等。

②血栓的发生与血管内膜损伤的程度、血管痉挛及患者血液凝固的程度状态有关系。

(3)出血

①在穿刺部位压迫动脉最重要;在大腿上部应正确地把握穿刺部位;一般在穿刺部位的上端及下端压迫时间短,或压迫手法没掌握好。

②通常是在皮肤穿刺部位的上方压迫(即一指压迫于皮肤刺入部之上端,另外二指置于穿刺部位的下端(方);压迫强度应以不完全阻断血流而又能触及末梢血管搏动为最理想)。

③穿刺针的刺入角度若与皮肤相平行,则易于刺伤股动脉后壁即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此时血管后血肿极易形成。

④假性动脉瘤:应避开表浅股动脉被刺破(最常见的是穿刺位置太低),此时应拔出导管后,按操作要求仔细进行穿刺后加压(较正常人加压稍难)。

⑤栓塞症:为预防末梢栓塞后遗症。

A.血栓一经确定,应立即考虑血栓取出术。

B.若疑有血栓发生的临床症状,且症状有进行性加重,则应选择血栓溶解术。

8 注意事项

1.以下几点主治医师应注意:

(1)肝素使用中的患者:APTT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与正常值对照之比为1.2~1.5)此时若行动脉穿刺应于穿刺前4小时中止肝素滴入。同时,在导管拔出后局部血管压迫6~12小时后再继续使用肝素。

(2)双香豆素类抗凝固剂使用的患者:若有可能应在动脉穿刺前数日即应中止此类药物,若PT延长的患者应予新鲜冻干血浆(FFP),或维生素K 25~50mg于穿刺前4小时肌注(使PT≤15秒)。

(3)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患者:行股动脉或腋窝动脉穿刺者应使血小板数≥75000/mm3。

(4)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早晨胰岛素量应减半,检查当日量与平素使用量相同,食物经口进入,下午胰岛素量的确定应在检查完毕返回病房后,依血糖(或尿糖)检查结果来重新制定;当术中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时,必须用鱼精蛋白中和之;对糖尿病患者,不管有无肾脏疾患,只要有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危险时,至少应补足液体。

(5)利多卡因过敏者(局部麻醉):主要注意下列各点:

①局部浸润利多卡因过敏试验阴性者,可于动脉穿刺时用局部浸润法,或用下法:

②盐酸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可用局部麻醉法,或:

③混入生理盐水内浸润麻醉。

2.给药时的注意点

(1)重症冠状动脉疾患或者脑血管疾患者,若血压偏低,应避免给予减少心输出量的药物。

(2)防止痉挛发作:避免使用痉挛阈值下降的药物(例如唛啶meperidine等)。

(3)肝细胞损害:避免用例如巴比妥类制剂、防止肝细胞损害。

(4)嗜铬细胞瘤:血压不稳定者应服用α受体阻滞剂等。

(5)多发性骨髓瘤与糖尿病性肾性肾病  为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必须补足液体。



~

血管造影简介
答:(3)血管造影施行前8小时以内的水分摄取受限,内服药可照常(上午做造影、早餐禁食;下午施行则中餐禁食)。 (4)患者于造影前15~20分钟前口服或肌注安定10mg,高龄及小儿酌减。 (5)进入造影室前必须排尿。 (6)送入造影室时应同时携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身份证。应有亲属在室外陪候。 7 方法 7.1 1.动脉造影种...

输尿管造影是什么
答:肾盂造影是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实现的对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脏器的影像呈现过程,在早期X线检查设备普及初期,一般是利用引入对比剂来实现泌尿系统的高密度影像以区别其他部位。目录 1简介 2普通X线肾盂造影 3特殊肾盂造影 1简介编辑 正常腹X线平片(A)和静脉肾盂造影片(B)由于医学设备的发展...

心血管造影简介
答:2 简介 心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腔或大血管进行连续摄片的一种特殊X线检查方法。它可以显示心脏、大血管、瓣膜等有无解剖结构的异常改变;了解心腔或大血管之间有否异常交通;反映心脏运动和血液动力学情况。这些对心血管疾患的诊断都十分重要。3 造影设备 3.1 快速换片装置 至少应能...

淋巴管造影简介
答:1.淋巴管系统有梗阻、扩张、水肿、破裂、先天性畸形、肿瘤转移及淋巴结病变等。上肢造影多用于乳腺癌,有局部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手术后复发者。下肢造影多用于子宫颈癌、淋巴瘤、外阴癌、 *** 癌、睾丸恶性肿瘤、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2.原因不明的肢体水肿。3.丝虫症者检查有关淋巴管病变情况。4....

血管造影是什么?
答: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检查,血管造影可以帮医生准确判断心脑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还能初步预测疾病的发展(比如出血、梗死的风险),是否需要干预、怎么干预等。血管造影的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有创检查,可算是低风险的手术。虽说在临床应用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但与切除皮肤...

ercp是什么
答:简介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诞生于60年代后期,医生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968年首次报道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以成功显示胰胆管结构来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

心血管造影术简介
答:(1)造影剂:60%~76%泛影葡胺,因其价格低、毒性较小,目前最常用。当有肾功能不全或对碘过敏时,可使用优维显等非离子造影剂。造影剂剂量一般每次1.0ml/kg,成人每次约40~50ml,造影剂注射速度为15~21ml/s。(2)造影心导管:右心造影管其顶端有端孔及2个侧孔,用于右心系统造影。猪尾...

血管造影的介绍
答: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

ERCP和MRCP的区别?
答:ERCP是属于一种介入治疗,也就是说经鼻胆道逆行造影;而MRCP属于一种磁共振检查,是胆道水成像;3、ERCP是一种有创性检查,类似做胃镜一样,导管进入胆总管后再打造影剂,拍片; 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做核磁,类似做ct,拍胸片一样。都能对胆总管检查。前者还可以在做检查时候同时进行治疗。

血管造影是什么?
答:1. 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检查,它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心脑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2. 这种检查还能初步预测疾病的发展,如出血或梗死的风险,并帮助决定是否需要干预以及如何干预。3. 血管造影确实是一种有创的心血管系统检查,虽然它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相当成熟,但与较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