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耿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出自《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其中一首,作者毛泽东。这两句诗的直白意思是: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其背后引申意是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

【出处】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

【原文】

第一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二首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译文】

第一首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第二首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关键词注解】

第一首

  1. 瘟神:古人迷信,谓人间瘟疫之散播有鬼神主宰。

  2. 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血吸虫: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患病者起初时下痢,继而食欲减退,精神萎弱,四体消瘦,逐渐削弱以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剧时,腹部膨大如鼓,俗称鼓胀,进入晚期后肝硬化,死亡率很高。

  3. 华佗:指东汉年至三国时期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医,这里泛指旧社会的医生。

  4. 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是一种蔓生的、多生长在墙壁上的野生藤本植物。这里比喻村庄被薜荔等杂草覆盖,一片荒芜败落的景象。遗矢:遗屎,指血吸虫病后期人常腹泻的症状。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

  5. “坐地”二句:毛泽东1965年10月25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6. 牛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7. 逐逝波:追逐流光逝水,一去而不复返。

第二首

  1. 舜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人贤君。

  2. 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语出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3. 五岭:指五岭山脉,泛指南方的大山。

  4. 三河:原指黄河、淮河、洛河,此处泛指北方广阔的原野。

  5. 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烧化纸船等。

【创作背景】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县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这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同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毛泽东这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品鉴赏】

这两首诗是联章体,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第一首诗是写历史,描写解放前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肆虐,广大农村凄凉萧条的景象和劳动人民悲惨的处境,深刻揭露批判了旧社会。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其中“绿水青山”表明江南山清水秀,用山水的“枉自多”来暗示人民之稀少,揭示了血吸虫病危害之严重。像华佗那样想救死扶伤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毫无办法,以此说明长期以来人民深受血吸虫病之害。这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两句形象地勾画出了广大江南农村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悲惨图景: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两句是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两句是紧承颈联而生发出来的。作者的思绪因“巡天遥看一千河”,又想到天河边的牛郎。牛郎可说是天上诸神中出身于劳动人民的代表,自然对民间的疾苦尤为关心,所以当牛郎问起人间瘟神肆虐之事,毛泽东便回答说,昔日血吸虫给人民带来的悲哀痛苦,如今已如东流去的水波一去不返了。这是第一首诗意的结束,也是第二首诗的起点。

第二首诗是写现实,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描绘出新时代新中国的画面,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紧承首联“春风”句的境界,进一步开拓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烂漫风光。“红雨”“青山”突出了美丽明艳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红雨”句虽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将进酒》中的诗句,但与李贺诗句的情调不同。在李贺诗中,“红雨”触发了诗人的暮春伤感;而在毛泽东笔下,“红雨”却成为明丽的景象:花雨随心洒落,翻作红色的波浪。“青山”也不再是“绿水青山枉自多”了,而是比旧时更明媚,更新艳,更富有生机了,它也不再是交通的阻碍,而是被人民所征服,成为沟通天堑的桥梁。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随心”“着意”两词,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内心喜悦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紧承“六亿”句,进步开拓诗境,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从而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具体内涵。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是对两首诗的总括,点明送瘟神的主题。送走瘟神,原本是民间祛灾病、禳不祥、驱瘟神、除恶鬼的习俗,作者用这两句诗表明中国人民消灭血吸虫、送走瘟神的决心。“纸船明烛”一经烧起,瘟神无处可藏,还欲何往,只好逃之夭夭。称瘟神为君,用尊称,极富调侃,包含着对瘟神的嘲笑意味,给人一种战胜瘟神的幽默感,表现了作者积极豪迈的乐观之情。

总起来说,这两首诗既独立成章,又有机联系,前首写旧社会之悲,后首写新时代之喜,成为一个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统一整体。

中国现代诗人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想像在这里占据着中枢的地位。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一现实事件反映人诗人的头脑中,诗人对它作出判断,引起一定的情感,由这情感又唤起一系列的想像,这想像的意象又加强了这情感。这就是浮想联。而把这联翩的浮想,经过剪裁,加以润色,用一定工具,在这里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便成为诗篇。 

中国现代编辑家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这首送瘟神的诗,联系“春风杨柳”,联系“尽舜尧”,联系“天连”、“地动”,不光是为了消灭血吸虫,也概括了像血吸虫那样丑恶的害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它们在旧社会可以危害甚烈。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提高了觉悟,团结起来,发挥智慧和干不论什么丑恶害人的东西都可以消除掉。这是《送瘟神》二首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含义。 

中国当代诗人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这两首诗集中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的文学创作理论。同时,这两首诗不仅是作者所倡导的民歌与古典相结合的具体实践,而且是这一结合的经典之作。从传统的格律看,其音韵、对偶均属正体。在内容上,将人与华佗治病的历史故事、牛郎的神话传说、后人对尧舜的赞美以及自然科学(天文学)方面的地球自转、银河等老百姓熟悉不过的事情,与消灭血吸虫、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形象生动、贴切、易于理解,尤其是诗中所透露喜怒哀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共同感受。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解释及出处…
答:意思: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毛泽东写的,出自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解释:八万里: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宇宙天际中运行,人坐在地球...

坐地日行八千里的作者
答: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出自《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其中一首,作者毛泽东。这两句诗的直白意思是: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其背后引申意是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 【出处】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 【原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意思?
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释义:绿水和青山白白地那么多,华佗对血吸虫也无可奈何。万千村落全是薜荔和人屎,家家户户冷清清鬼在悲歌。坐在地上每天行走八万里,巡回高天能看到远远天河。牛郎也想问问瘟神的事情,一切悲欢离合都随了流波。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答:坐地、巡天、牛郎: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钊的信,“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本意: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引申意思: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弘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出处】毛泽东 《七律二首·送瘟神》,收录于《毛主席诗词》【原文】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原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意思
答:“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含义: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原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学原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一、原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二、译文 人们住在地球上,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巡视了宇宙中万千星河。牛郎要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

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什么意思?
答: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在宇宙的天际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等于巡视宇宙,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