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记录初熔和全熔的温度

作者&投稿:初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外围开始出现小液滴和消失成为透明液体。
根据道客巴巴资料查询显示,观察到样品外围开始出现小液滴的时候开始记录初熔的温度。当固体样品刚刚消失成为透明液体时开始记录全熔的温度。
初熔是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是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

熔点是指一种物质照规定方法测定,在熔化时
答:测定方法: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

加热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的测定
答:在油浴温度远低于样品熔点时可以快些,等离样品熔点15度的时候就要慢些了,让管内外壁充分进行热交换。快到熔点时,温度要求每分钟上升0.2-0.3度,以便更为精确的测定熔点。熔点测定的现象:“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尿素的初熔点和全熔点
答:尿素的初熔点为132.7℃,全熔点为160℃。尿素在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尿素有一定的吸湿性,与温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常温下,相对湿度小于 70%时,吸湿性不大,但当温度超过 20℃,相对湿度大于 80%时,1 个月内就会溶化成液体。尿素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加热至 150-160℃将脱氨成缩...

知道了初溶温度和完全溶解温度怎么求熔点,怎么求平均熔点?
答:物质的熔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两限分别称为初熔温度和终熔温度,初熔温度即物质开始熔解的温度,终熔温度即物质完全熔解的温度。包裹体冻结后回升温度时,最初出现液相的瞬间温度。某流体体系的初熔温度是该体系的特征值,将这一温度与已知相图对比,可定性地确定所测包裹体流体的主要...

熔点检验物质纯度的原理
答:原理: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非常敏锐,自初熔至全熔温度不超过零点五至一摄氏度。若混有杂质,则熔点变化明确,一般变现为熔点距扩大、熔点下降。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

熔程一般多大
答:相关信息:在一定压力下,固体化合物固相与液相平衡时的温度。这时固相和液相的蒸汽压相等。每种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从初熔到全熔(该范围称为熔程),温差不超过0.5~1℃。熔点是鉴定固体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也是化合物纯度的判断标准。当化合物中混有...

熔点的熔点表是什么?
答:熔解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在压强增加时熔点就要升高。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

尿素的熔点,苯甲酸的熔点,我要的是初熔时的温度,还有尿素和苯甲酸混合物...
答:尿素的熔点为132.7℃,苯甲酸的熔点为122.13℃,尿素和苯甲酸混合物的初熔与全熔在60℃到90℃之间。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

测定熔点时为什么要测量3次?
答:测定熔点时要控制升温速度:能更好的观察其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减小误差 ,若升温太快会使测量值偏高。测定方法: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

如何使用熔点仪测熔点
答:说明:如果发生误动,则无法修改初、终熔读数,只好重新测量。6.若要读出初熔,按一下初熔读出键,显示屏上数字就是初熔值,但几秒后,显示屏上的数字又转换到终熔值。这样一直可以重复读出。7.谨慎取出测量完毕的毛细管。8.如果要重复测同种样品,那么按一下“置入”键,仪器自动进入起始温度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