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康德的“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理性能力。

作者&投稿:宦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案】:康德的知识论把人类知识分为两部分:感性和知性,两者有不同的功能。康德把人的感性定义为“通过被对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就是说,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感性产生表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二是对所刺激对象做出适当的反应。康德把知性定义为:联结直观以思维对象的能力。知性如同感性一样,也可分为质料和形式。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即由时空统摄的感觉材料),知性的形式如同感性的形式一样,也是先天的纯形式。知性的纯形式是范畴。康德说:“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感性以直观提供对象,知性则以概念思考对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康德认为在感性能力和知性能力以外,人还具有理性能力。知性和理性都是逻辑思维的能力,但以不同的逻辑形式为思想的途径。与知性相对应的逻辑形式是判断,因而可以从判断形式推导出知性范畴。按照同样的思路,康德说,与理性相对应的逻辑形式是推理,从推理的形式可以推出理性的最高概念,即先验理念。人的理性具有把这些理念作为知识对象的自然秉性。先验理念是理性攀升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创造,它们只是符合三段式推理的上升趋向,并不与任何感性直观相符合。但是,人们在思考这些理念时,总要对它们有所判断,而除了范畴之外,人们又没有其他的判断的工具。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将范畴运用于理念,做出它们是否存在、有何属性、有何因果关系等等判断,这样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先验幻相。因为把范畴运用于理念,犯了两个违反康德认识论原则的致命错误。第一,范畴只有经验的使用,只能被运用于感性直观,把范畴运用于经验之外,是非法的超验的使用,产生的结论没有客观有效性。第二,范畴所适用的对象都是可知的现象,当范畴被误用于理念时,理念也同时被误解为知识的对象。但实际上,理念根本不是时空中的对象,不可能被认识。把不可认识的理念误当作知识的对象,这是一种幻觉,而且是理性难以避免的、经验不可纠正的幻觉,其结果是把先验理念变成了先验幻相。

~

什么是知性?什么是理性?知性与理性的区别与联系?
答:被动理性是与感性知觉相关联的理性,它赋有处理感性材料的职能,不能离开感性而自存。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明确地把思维区分为理智和理性两个阶段,库萨的尼古拉则把认识区分为感性、知性和心灵。近代以来的洛克和斯宾诺沙都有把理性作进一步区分的不同表述,沃尔夫等人也曾经给知性和理性下过定义。而康德则把“知性”...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康德 思想概述和比较
答:他重视运动的研究,认为本体论应该能解释自然事物的运动,而柏拉图却承认运动的重要性,认为运动不可认识,而他的理念本身是一个不运动的东西,那么这么一个不运动的东西如何和现实运动发生关系呢?在亚看来是不可行的。对分离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1770年为界,...

评康德审美的四原则!急!好答案我追50分!
答:既不同于希腊人在人类精神维度建构上理解教育,也不同于18世纪启蒙思想家将教育用着为改革民众、变革社会的工具,康德将教育视为人超越自然、获得自由本质的基本过程,把教育阐释为个体人获得道德普遍形式和知识从而认同群体、走向社会的路径。教育也是人类最终实现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生理与心理相协调、自然与人文相符合的必...

感性和知性这两个词什么意思?
答: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这些词可见于康德对于知识的划分,将人的认识能力即传统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康德的感性论来理解“...

理性主义属于唯心还是唯物?康德的知性主义呢?
答: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即人的理性...

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涵义
答: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涵义是:用感性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往往盲目不知所以。这句话是西方的哲人康德说的,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

感性和知性是什么意思???
答: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这些词可见于康德对于知识的划分,将人的认识能力即传统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康德的感性论来理解“...

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康德的哲学思想
答: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简介 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自在之物"世界;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认为...

对康德哲学的两种不同的批判和继承
答:据此他认为康德哲学的实质是有限的理智的哲学,因为康德认为感性和知性是显然不能分离的,作为现象的世界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康德哲学认为我们是由自身中创造出对象,而黑格尔认为对象就是主体自身,除此以外没有对象自身(物自体),而关于某物的思或者说概念和某物是一回事,抽去了我们在认识中把握的关于对象的共相,...

康德的知性与图型有何区别,能否举个例子来说明?
答:【所以,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就是给这些概念带来与客体的关系、因而带来所指的真实的唯一的条件,】范畴要与客体发生关系必须要经过图型,只有通过图型范畴才能针对感性经验的对象起到统摄的作用,也才能获得它们的“所指”或意义,因为没有所指的对象这些范畴就是“空的”,就没有意义。所以康德说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