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的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变怎样

作者&投稿:侨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氢氧化钠:2OH(-)+CO2=====CO3(2-)+H2O
过量:CO3(2-)+CO2+H2O======2HCO3(-)
氢氧化钙:Ca(2+)+2OH(-)+CO2====CaCO3(沉淀)+H2O
过量:CaCO3+CO2+H2O====Ca(2+)+2HCO3(-)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向氢氧化钠里通二氧化碳,一直看不到沉淀,向碳酸氢钙里通二氧化碳,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因CaCO3难溶,而碳酸氢钠,碳酸氢钙,碳酸钠均可溶,弄明白原理图像也就迎刃而解了

开始生成沉淀:碳酸钙、及可溶的碳酸钠
随着二氧化碳的过量,最后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钙,二者都溶于水

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离子方程式:
2OH(-)+CO2=====CO3(2-)+H2O
过量:CO3(2-)+CO2+H2O======2HCO3(-)
这两个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钙:
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沉淀)+H2O
CaCO3+CO2+H2O======Ca(HCO3)2
离子方程式:
Ca(2+)+2OH(-)+CO2====CaCO3(沉淀)+H2O
过量:CaCO3+CO2+H2O====Ca(2+)+2HCO3(-)
反应一:产生不溶于水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为CaCO3
反应二:白色沉淀逐渐消失,直至完全溶解
图像的话,不知道你要哪一种,不过只要把反应各个步骤和过程中的改变量和变化过程弄清就可以了~ O(∩_∩)O

找资料书不就完了 还上网 晕
你认为谁会耐心地给你画图啊 ....

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至过量的图像~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颜色不产生变化;通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会变浑浊,最终有白色沉淀物产生。

溶液先变浑浊,然后重新变清澈.原因如下:
(未过量时)Ca(OH)2+CO2=CaCO3(浑浊的原因)+H2O
(过量后)CaCO3+CO2+H2O=Ca(HCO3)2(可溶)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为什么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2)某学生做实验...
答:(1)因碱在水中解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 - ,则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在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 (2)由于稀硫酸溅到衣服上后,稀硫酸中的水分不断蒸发,稀硫酸逐渐变成了浓硫酸,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使衣服碳化,出现小洞.故答案...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反应时,二氧化碳的量由少到多,具体反应过...
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中都是全部电离成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可以解释 ;第一步:氢氧根离子 + CO2 = 碳酸根离子 + H2O (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中和反应,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再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不断反应掉,然后剩下碳酸根离子。)第二步:钙离子 + ...

什么是强酸和强碱?
答:其中高氯酸、氢碘酸、氢溴酸、盐酸(氢氯酸)、硫酸、硝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它们都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人体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宜用清水冲洗或苏打水冲洗。2、四大强碱:四大强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氢氧化钾(苛性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碱溶于水...

向饱和Ca(OH)2中滴加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钙而沉淀。实质上是化学平衡问题,氢氧化钙溶解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结合为氢氧化钙,两过程速率相等,达到平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

向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过量,溶...
答:第三部 :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3 2- +CO2+H2o=2HCO3- 第四步: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反应。CaCO3+CO2+H2o=Ca2+ +2HCO3 前两步可以这样想,如果二氧化碳先和氢氧化钠反应,那会生成碳酸钠,这样,碳酸钠会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可能么?不可能,所以,二氧化碳先和氢...

初中化学酸碱盐通性详解
答:下面我们以常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来说明碱的通性。 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2NaOH+CO2=Na2CO3+...

向含有1mol氢氧化钠和1mol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渐通入CO2至过量,画出...
答:按反应先后顺序如下: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CO2 + Na2CO3 + H2O ---> 2NaHCO3 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答:氧化钙溶液实质上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度积ksp=cOH-*cCa。当氢氧根离子与钙离子的乘积大于溶度积常数时,溶液就会出现沉淀。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无疑是加大了氢氧根的溶度,使得溶液的溶度积大于溶度积常数,于是出现氢氧化钙沉淀。

如何证明变质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答:氢氧化钠的话变质生成Na2CO3,取样,加入Cu(OH)2如果有蓝色絮状沉淀,说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话变质生成CaCO3。取样,过滤沉淀CaCO3,加入CO2会再出现沉淀,说明变质的氢氧化钙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钙。

稀盐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任意混合反应后的剩余物可能只是氢氧化钙吗...
答:初中化学不可能只剩余氢氧化钙,稀盐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同时进行。因为稀盐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反应本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他们会同时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是同时进行。初中化学先后的反应有两类,一类是金属哪边出现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