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的名言警句

作者&投稿:检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

什么是仁义
答:对于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道德经》:“上德无为(读卫),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读卫)也;上义为之,而又以为(读卫)也”。仁者非慈。道为原始,德配太初,仁括阴阳。而至于慈?多为(读卫),多顾,多柔,多偏。是以自古先贤乃有“仁...

什么是“仁义”
答:“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何为"仁",何为"义"?
答: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

以"仁义是什么
答:仁义 解译:宽厚正直 含义:儒家重要伦理范畴

"仁义"的名言警句
答: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海涅 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 ——罗曼·罗兰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

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答:“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子曰:「君子喻於义,...

孔子的仁义说和礼乐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义”和“礼乐”,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

道家对儒家的"仁义"是如何理解认识的?
答:学界一般认为,儒家提倡仁义,而道家反对仁义.这一观点不能成立.老庄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其行仁行义的标准还要高于儒家,道家主张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仁义行为.但由于道家的仁义观带有理想化色彩,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这一观点远远不如儒家的实用 其实,你是想找寻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归宿。如果,你不反感...

有关仁义的作文素材
答: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怎样理解仁义礼智信
答:义 就是要有义气,当然不是江湖义气,是一颗正义的心,不管谁有错,都要勇于提出 礼 就是要有礼貌,一颗彬彬有理的心,对待任何事物或人都充满礼仪 智 就是要有智慧和理智,一颗慧心,细心观察,无时无刻用理智与智慧指引自己的行动 信 就是要有信义,说道作到,一颗信义之心 仁义礼智信 就是我们中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