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学生“请家长”好吗?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如何批评教育孩子???!!!

作者&投稿:霜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生犯错是很正常的,适当的“请家长”协助教育,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孩子的成长,但是绝对不能事事都“请家长”,如果那样的话,不仅惹家长反感,还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老师“请家长”协助教育学生是一把双刃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违纪不需要“请家长”

1、一般违纪

上课迟到、上课睡觉、上课看课外书、就寝说话、卫生打扫不干净……等一般违纪,老师就一定不要请家长,“请家长”确实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家长认为班主任小题大做,若这样的违纪老师就多次请家长,家长一定会反感,真正发生严重违纪时,很难做到配合学校工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初次严重违纪,但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

与别人发生争执,打架未遂,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双方孩子都确认没有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认真检讨的,也无需“请家长”,电话告知家长即可。不请家长不等于放纵学生违纪,老师可以让学生“写检讨”、“打扫卫生”等方式对其做出处罚。

这些情况下老师必须“请家长”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人身安全问题,班主任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并告知家长。

2.学生与别人打架,造成自己或者对方受伤,可能产生经济纠纷的。

3.多次违反校规校纪,经教育后仍然不思悔改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老师就必须“请家长”协助教育了。孩子们在成长期易犯错,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作为孩子的老师,要恰当地利用“请家长”这把双刃剑,坚决避免滥用“请家长”,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老师。

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呢?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孩子犯错以后,进行适当的批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呢?

1、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

古训说“人前不教子”,就是告诉我们,孩子有错误的时候,要找一个单独的空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这样的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很难接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心平气和最重要

孩子犯错以后,当即就进行批评,孩子会从心理上认为“我错了,你也批评我了,咱们扯平了”。有时候孩子犯错后,不管是老师还家长,比批评更重要的是心平和气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避免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



请家长当然好,因为这可以帮助教师管教学生,而且家长也应该了解他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不对的地方就要说,对的地方就要表扬

我觉得真不太好,毕竟家长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很闲。应该从孩子的角度进行教育孩子,这样他更能听进去。

我认为请家长的做法不好,因为这样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没有面子。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需要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直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并且要鼓励孩子改进自己。

家长怎样正确的批评教育孩子?~

1、孩子要睡觉不要批评。2、人多地方不批评孩子。3、孩子兴奋时不批评。4、吃饭时不能批评。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这是一个网友空间里的一篇文章,在我看到之后,就立即转到了我的空间里!这是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我做了一下修改,特地向老师们、家长们推荐……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回答:A、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B、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C、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并且用我们大人自己的是非标准来看待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 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你看我们是不是都用大人的标准来对毛待呢?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认知、思维去看就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 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放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 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 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 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 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 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 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 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 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 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 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 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 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 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 从这个事来看,老太太就是从自己的认识去看孩子的写字,所以在她的眼里就是一个好的字也没有,也就站在孩子一边老是批评。而我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的,孩子刚刚学习生字,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她也是非常愿意写的,所以这时候要找孩子写的好字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当然也指出写的不好的字,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孩子一听就更加有劲头去写,也爱写了,当然更会认真的写好。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1、无用的批评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2、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3、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4、怎么进行批评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1)首犯要说理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2)重犯要约定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3)再犯要惩罚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 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 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这是一个网友空间里的一篇文章,在我看到之后,就立即转到了我的空间里!这是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我做了一下修改,特地向老师们、家长们推荐……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回答:A、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B、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C、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并且用我们大人自己的是非标准来看待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 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你看我们是不是都用大人的标准来对毛待呢?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认知、思维去看就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 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放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 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 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 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 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 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 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 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 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 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 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 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 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 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 从这个事来看,老太太就是从自己的认识去看孩子的写字,所以在她的眼里就是一个好的字也没有,也就站在孩子一边老是批评。而我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的,孩子刚刚学习生字,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她也是非常愿意写的,所以这时候要找孩子写的好字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当然也指出写的不好的字,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孩子一听就更加有劲头去写,也爱写了,当然更会认真的写好。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1、无用的批评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2、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3、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4、怎么进行批评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1)首犯要说理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2)重犯要约定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3)再犯要惩罚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 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

孩子上课讲话,被老师请家长怎么办?
答:第一,家长要积极的应对和配合老师,做好“被请”的谈话工作。家长要放下防卫的心理,家长要明白,是自己的孩子上课时间违反了纪律,和同学讲话,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能有情绪,卸下我们家长习惯性的防卫心理,不能轻视被老师约谈的这一事情,因为涉及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和学习的事情,所以要...

辩论赛:中学生请家教的利与弊(反方论点以及证据)
答:歌德曾说"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成为我的,一定要再三思维,直到它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孩子如果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拜再多的师也没有用,永远是咀嚼别人的渣滓,无法得到真正的智慧。

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
答:就教师的人际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教师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之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和现实的意义。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应针对家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一、主动配合型这种类型的家长自身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能主动了解学生...

哪些情况需要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呢?
答:家长应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的建议一、应走出家教误区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

幼儿园总是要家长参与活动,每次都要去吗?你会如何选择?
答:首先,对于一些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重大益处的活动,比如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学生展示活动等,家长应考虑优先参加。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有利于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对于一些主要以娱乐或社交为主的活动,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和兴趣选择参加...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呢?
答:你好!关于你提的“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呢?”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一、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如释重负似地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都是十分错误的。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

家长应如何配合老师教好孩子呢?
答:支持老师的工作:家长应积极支持老师的工作,理解并尊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决策。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权威形象,鼓励孩子尊重并听从老师的指导。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家长会、运动会、文艺演出等。通过参与活动,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同时与老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联系,...

老师教育学生,家长该如何应对?
答:老师教育学生,家长应该给予配合和支持,不要求全责备,即使有的地方稍有不妥,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而是事后与老师个别沟通。

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经验分享
答: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请家长到校,都应主动给家长让座、面带微笑,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主动和家长联系,以表明老师的诚意和态度;在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不当家长面训斥学生;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家长说明情况,征求家长意见,形成共识;双方共同教育学生,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与家长联系...

老师和家庭应该如何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答:-关注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疏导。-建立信任关系: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对教育合作非常重要。双方应尊重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通过以上措施,老师和家长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