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作者&投稿:子车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数感就是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下面分享下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方法:
一、要培养好学生数感,首要的就是让数字变得有意义。比如说,孩子想学习“1”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苹果,或给他一个橘子,告诉他现在手中的这一个玩具,数量是“1”。在有一个苹果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苹果,这里的数量是“2”。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积累起一些数学上的概念。例如,大和小,多和少,远和近,高和矮前和后。
二、培养学生数感,要让孩子体验数学
数感的建立都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学习离不开在孩子脑中建构出一个真实的形象。与其让孩子用抽象的算式来表达“?+?=10”,不如和他做游戏。给他任意几个积木块,如果给他的数量是5,让他再从其他积木那里再加几个,加一个,就往后数一位,直到组成10为止。
三、家长应基于游戏培养孩子数感
数感培养要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让孩子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学,孩子自然会更容易接受,同时将数学知识点贯穿其中,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从运算、几何、逻辑等多方面强化课本知识点,启发孩子思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玩中学”,“玩”是其中的重点。可通过数学游戏进行互动学习,激发孩子的兴趣,启发孩子的智力,达到有效培养数感的效果 。

应该从3-4岁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数感

在3岁以前,大多数孩子都以直觉行动思维来理解事物,而到了4岁,孩子基本能够分辨出物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此时,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物体开始,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增加孩子接触数字的机会。

在我4岁的时候,妈妈正在剥豇豆,分成两堆。我过来数一下,一堆15根,另外一堆16根,好奇地问妈妈为啥分成两堆呢?总共有多少根呢?

(备注:我当时只会一位数的加法,两位数加法不会)

妈妈说因为需要分2天吃,既然我想学两位数加法,就教一下啦。

然后在白纸上排了个竖式,妈妈和我说个位数+个位数,十位数+十位数,个位数超过10,十位数就进位+1。

通过这个简单的豇豆计算,我就慢慢学会了两位数的运算,之后三位数、四位数都水到渠成。



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家长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活中的物与事,启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当小朋友接触到一项新事物时就特别喜欢实践,反而会缠着家长出题目。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出门坐公交车,都主动要求挤到前门去,就是为了能够看到驾驶员和售票员的工号做加减法。80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当时工号基本上是四五位数,我在车上看着这些数字,直接靠心算计算四位数加减法。

即使不坐车,平时走路的时候,我一边看着门牌号码,一边也在心算。

在生活中,日历、家长年龄、时钟都含有数字,只要巧妙引导,就能让孩子既理解生活中的数字,又能培养数感,还能增进亲子关系,真是一举三得。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一张照片,掷骰子是个非常不错的训练小孩口算的方式。通过骰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加减法,计算一下3个骰子之和,再掷一次后,可以比较两者的大小,计算两者之差。这也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哦!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例如:对“亿”这个感念的感知,学生普通感到困难。可以举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这样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头发,学生对“亿”就会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再继续举例:中国的人口约有13.75亿,全世界人口约有70亿,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的时间。这样学生就能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这些具体数量有了感知和体验。

2、动手操作建立数感

例如,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带着尺子在小区里实际测量一下停车位的长和宽,然后计算一下停车位的周长和占地面积,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建立起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在估算中加强数感

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有深刻的体会,尤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数感的加强。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有一个空盒,有一堆糖,有人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指出,数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对学生培养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必须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具体数一数实物,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如,联系本校实际,“我校有学生1000人”,让学生回忆一下每星期一,1000人在操场集合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是10000人。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如对于60、97、35、6、52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1/4这个数,对于不同的整体所代表的实际大小是不一样的,1个苹果的1/4是1/4个苹果,1筐苹果的1/4可能是10个。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猜数游戏,能很好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一个同学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能猜中吗?”
  学生甲逐一猜数:3500、3600、4100……显然,无章可循,很费周折。
  学生乙则提出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
  “这个数比5000大吗?”“对!”
  “这个数比7000大吗?”“不对!”
  “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
  …… ……
  可见,这种游戏活动,使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观察身边的事物,怎样用数来表示。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基数)、顺序(序数)、可以用来测量、命名和编码。
  如,52可以表示52个人,52路车,52号房间,52ml容量,距离某地52千米,52号足球队员等,又如,(《标准》第22页)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学生,该生是男生”。
  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如一位教师在上“大数目的认识”一课时,讨论“100万这个数究竟有多大?”事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在班上交流。有的学生在《少儿百科全书》中查到:100万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9.9天心脏跳动的次数;100万小时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活的小时数;有的学生拿出爸爸书架上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注明有100万字,让同学们看一看有多厚,有多少页,展示每页的字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100万这个数有一些具体的感受,同时可以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用大数交流,学会表达和交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及学习习惯
答: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1.联系身边事物,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例如在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Ƅ
答: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 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朱莉娅
答: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孩子“数感”比训练运算速度
答:僧魂改编自原著《长清僧》篇。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的理解数的内涵。只有学生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岁孩子不识数,奶奶独创数学启蒙法,把娃培养成了数学学霸
答:1.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奶奶自然是知道对于一名数感不好,不识数的孩子来说,想做好数学启蒙,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才是关键。而用贴纸给孩子做数学启蒙,迎合孩子的天性,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并不是什么贴纸书都可以做数学启蒙的,大多数贴纸书的设计只是为了...

怎么培养孩子数学能力
答: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完全不同之处,也有助分类。5、时间 除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这个针走到哪儿是10分钟,要让他感知时间,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6、空间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答:《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为此,我们在数学...

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答: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怎样提高孩子的数学?
答:其实这就是数感,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亲近数学,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了。 二、与孩子一起“做”数学。 “做”数学是指家兴趣是孩子天 *** 好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