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的"道″,到底是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

作者&投稿:越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道是什么,经法里面一句话就说清楚了:道生于物。就好像有人才有社会一样,有了物才会有道。就像人聚集成的社会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物的物性相互作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就是道。所以有物也必然有道。比如“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用人之道“任能勿过其所长”。

《道德经》里所说的道应该是“古今如一”,就是说天地间基本规则古时候和现在是一样的,不会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也就是现代科学的核心“能量守恒”。

还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应该是“道源”,只要思考“这个世界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会碰触到。比如我们文明中的“冥冥”,康德哲学的“物自体”,物理里头的“时空”“引力”等等。

道源最大的问题是它作用在一切物体之上,但是我们无法触摸到,甚至连概念都难以形成,更别说去利用了。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道源的存在,但又不可能真实地触摸到它。

举个例子,如果流水中的波纹足够复杂,复杂到了产生了智慧,那么这些智慧生物就会认为波纹才是真实的存在,流水对它们反而变成了虚无。

道是创造这个宇宙的智慧,当然是一种物质的东西,但是那是四维空间智慧,而四维空间智慧是如何构成的呢?这对于三维空间的智慧也就是人来说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证实的存在。二维空间是光的世界去,三维空间是能量的世界,四维空间是夷希微的世界。也就是说,道是四维空间智慧,而其在三维空间的表现就是规律,三维空间是四维空间制作好的一个不可改变的世界。而三维空间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道就是天意。



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因为《道德经》中的道,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道德经》中讲的“道”不是一种物质,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思想。

我觉得并不是的,因为“道”是一种比较虚无的东西,并不具有实物感。

古汉语没有“客观”这个概念,所以他使用“道”字来表示“客观”整部道德经讲的应该是,运用内观 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道”就是“客观”

每日道家放生,不分地区,从不间断,随缘参与-在线登记参与~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道...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人们明白什么道理?
答: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

道德经的内容是什么?
答: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

道德经讲了什么道理
答:道德经讲的道理如下:1、道的概念:《道德经》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即“道”。道是宇宙的规律和本源,是万物的根源。人应当与道相合,顺应自然,不要违背宇宙的规律。2、无为而治:《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干预和操控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让事物自行发展。只有...

道德经是讲什么的
答:《道德经》主要讲道、德,即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总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个人应该怎么办。《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你真的读懂了吗?
答:紫清真人白玉蟾,是道家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他小时候很聪明,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后来出家学道,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白玉蟾注解的《道德经》,着重于心性,在诸多《道德经》的注解中独具特色,...

智者不争,仁者不责,善者不评出处
答:出自老子《道德经》智者不争 《道德经·第八章》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中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愚蠢的人,一心想争个高低,斗个输赢;有智慧的人,则懂得审时度势,脚踏实地。仁者不责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道德经》中,大家印象深刻的话有哪些?
答: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点评:至高无上的善,就如同“水”一样,默默无闻地滋养天地万物,却从来不争名夺利,还甘愿处下。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点评:能够了解别人,看透别人,那只是一点聪明而已;能够看清自己,了解自己,那才...

道德经主要内容是?
答: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