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211类的大学的学生是不是和普通大学在以后发展是普遍意义上有优势? 211、985院校的学生比普通本科毕业的有什么优势?

作者&投稿:愚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问题,激发我的感慨,我决定穿衣服码字了。嘿嘿,希望你不要嫌我话太多。。。

你的问题应该是想问——普本(非211、二本、三本,这不是官方的划分)的学生和重本(暂且只将211、985归为重本)的学生在以后发展上有很大的差距是吗?
“普通大学是不是一开始就和985 211 类的大学生有了很大的差距?”可是,你的问题,却让我有点不知道你倒底是在纠结学校的区别还是学生的区别。

首先,211、985院校在师资、学习氛围等等方面优越于一般高校,但有些一般高校(尤其是发达地区的三本院校)的宿舍条件、教学楼设备又超过了一些历史悠久的211、985。

但是,大学者,最重要的是大师,而非大楼。

在我看来,211、985的同学对一个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毕竟一个沉醉于理论研究的人很难和一个烟酒生混在一起。
一般来说,好学校对一个人的正面影响会大于一般高校。这也是为什么名校情结越演越烈。

每一个人,终究只是一个个体,即使身处泥淖,也是可以独善其身的,但前提是,你有足够强大的自制力+上进心。我想,你也听说过很多二本、三本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虽说普通大学的生源质量(由考分评定)普遍比不上211、985院校,但是,大学四年中如果一个学生孜孜不倦地努力、韬光养晦,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那么他也会跳出“普遍比不上”的圈子,乃至超过那些在名校里混混噩噩的人。

什么是不可弥补的呢?——高考分数的差距。当然,想复读的除外。
除此之外,一切皆可弥补。
至于发展的道路,在我们这个“惟有读书高”的国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名校的毕业生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话又说回来,努力的普本生和堕落的名校生,你想HR会选谁?
所谓名校,不过是一个光坏,它固然可以吸引他人的目光,但是,这个光坏下面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有人又说了,和优秀的名校生相比,普本生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还好,还好还有一句——文凭只看三个月。

相信那句老话,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不过,当下,大学生太多了,不要呆呆地等风吹走阻止你发光的灰尘,更需要自己努力一点,出点汗,让灰尘随着汗水流下。好吧,发光吧,金子!

上面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逻辑性(我太激动了……)。
但是,我真心地想跟你最后说几点。
1。名校确实比普本好。(个人看法,可以拍砖)
2。普本的学生未必比名校生差。
3。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4。自信一点,未来无可限量!什么名校、什么草根大学,若干年后,等你闯出了自己的蓝天,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虚的。(借他人的良言。我只是一个准大学生)
5。祝你好运!

(推荐一本书《求职,从大一开始》,我看过的,感触蛮大的,可以买,也可以下载。)

差距肯定是有的,而且对你开始几年的工作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刚工作的时候,985和211院校的工资往往比普通院校的高一些。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毕竟除了个别地方(比如高等院校之类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是以赚钱为主,能给单位干好活,赚来钱那就够了。

如果你有能力有才华,又精通人事关系,搞好同事关系的同时,能让领导觉得你既听话又踏实还有能力,那发展起来自然是顺风顺水的。说的难听点,只要领导想提拔你,至于什么211、985,就算你克莱登大学毕业的,照样提拔重用——这年头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多了去了。

反之没能力没才华,又不会和领导搞好关系的,干活干部好,赚钱没能力,同事关系搞得很僵,别说211毕业,就算牛津耶鲁斯坦福回来的也是白搭——领导把你找个角落晾起来,看你怎么办。

有,但别因为这个就把自己给吓怕了。敢情上外,川外,北外是985?人家不是照样挺好。行行出状元。虽然中国恶心的出了211.985这些。但是影响自己以后发展的因素很多。管好自己,学好,就好。北大状元还卖猪肉呢?不是吗?

“985”学生毕业后发展是不是比普通大学学生好?~

首先说,如果“985”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还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发展好,那就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失败的。事实是,“985”高校毕业生真的比普通学校毕业生发展好。
对于这两类不同层次大学的学生就业情况,社会上经常会关注,因此有一个大致的统计。结果显示,“985”学校学生就业综合情况比非“985”学校学生要好。但对于就业以后的后续发展,跟踪调查难度太大,且没有多少统计价值,因此情况不明。所以只能根据就业情况分析。
企业在招聘时,本质上是希望招聘到有能力的学生的。但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几乎不可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能力在这时是隐性的。能够直接看见的就是文凭,所以企业往往会选择文凭更好的学生。当然,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如果是一般小企业,“985”学校的学生可能看不上,同时企业也可能认为这些“985”学生的要求高,从而不选择这些学生,反而选择非“985”学校的学生更合算。对于大型企业,由于有能力满足较高的要求,则相应会选择“985”学校的学生。
那么,文凭能不能代表能力呢?这是历来人们争论的话题。
个人认为,文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
01 能够考上“985”学校的学生并不是书呆子,他们同样具有很强的能力优势大家都知道,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于他人。而是学习兴趣低下,导致行为习惯偏差。反之,学生成绩好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要考上“985”学校,远非死记硬背,还涉及到诸多其他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敏捷度、判断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生活自控能力等等。
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学生,这些能力要普遍高于成绩差的学生。当然,这里不存在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导致的。
从这些优势能力来看,这也正是企业需要的能力。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根据文凭来选择员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选择能力强的员工。
02 有人说,成绩差不代表能力差。那么,成绩差的学生具有什么更好的能力呢?我国教育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学生普遍更关注课本知识,而对于生活、自然、生命等方面关注较低。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肯定高于成绩差的学生。
成绩差的学生有些方面的能力强于成绩好的学生呢?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在课本上的关注点相对较少,而在其他方面关注相对较多。所以,成绩差的学生的能力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好;二是抗压受挫能力较强;三是组织领导能力可能较强;四是各种业余爱好技能可能发展较好,如美术、音乐、球艺等等。
另外,从性格品质上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性情相对坦率,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在思想道德品质上的分布概率应该和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一致。
但从企业招聘人才角度来看,这些能力中除了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某些岗位优势,其他能力对一般企业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从能力选择上看,企业也更愿意选择“985”学校毕业生。因为他们的能力更适用于企业,尤其是技术性研发企业。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而言,如果进了企业后,凭借他们的能力优势,如抗挫、善于交往、善于组织等,人缘关系可能会更好,相对更容易爬到管理阶层。尤其是在政府部门或者服务行业,可能更容易向上发展。再就是如果自己独立创业,可能成功几率更高。
03 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从实际招聘就业情况看,“985”高校学生薪资待遇、就业单位等普遍要好于其他普通高校。由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就业的企业层次已经不同,后续的发展已经没必要比较了。下面是一些学生的经历。
一、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在郑州,那时候工资还不能开到3000一个月,工作也难找。研究生去南京读的。到研究生(211)毕业的时候,班级同学的工作是8-12k/月,一年14-16个月工资。与此同时,认识的“985”院校同学,工资为14-20k/月。二、我在中等“211”念书。我们土木学院今年秋招,世界500强单位来了200多家。来的人事部门很多主动请我们辅导员,还有毕业班的同学吃饭,希望能抢先签到人。招聘单位都是连哄带骗,基本去了就收。一个大企业更是把讲台摆到宿舍楼下,路过一个问一个。三、从黑龙江来看,500强之类的企业,他们来黑龙江招聘只有两站,一个是哈工大,一个哈工程。四、从我参加的招聘会来看,好的企业是不会去普通的二本区招聘的,虽然毕业季每个学校都会有无数个招聘会,但是企业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工作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五、我是从“985”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读的电气工程。我也参加过一些招聘会,我有这么一个体会。学校是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你去到哪里。但是你能有多远那是完全看个人能力的。六、如果你在一个普通院校,即使你的专业非常好,好到可以与“985”和“211”相抗衡,那也是没什么用。因为企业面对众多的简历,首先看的是就是你的学校,它会先根据学校划分。从当前来看,绝大多数“985”高校学生本科毕业后会继续读研,很少会选择直接就业。而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目前没有统计。但可以推测,研究生出来工资水平、就业环境等指标肯定高于本科水平。而从读研的概率看,“985”学校学生也远大于普通高校。

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