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宠儿——珐琅彩瓷

作者&投稿:鲁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人们习惯把和附着在瓷器表面的叫“釉”;附着在金属材料上的叫“珐琅彩”;附着在建筑材料上的叫“琉璃釉”。

在康熙朝,珐琅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胎并非本朝所制,实际年代要早于康熙朝。胎质略显粗糙,没有本朝的细腻。 其时,多在器物的外壁未上釉处,施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彩料作地。上用珐琅彩彩绘。题材以缠枝花卉为主,但绝没有鸟,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在花朵中有时会填写一些文字,如“万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文字以篆书为主。由于彩料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镜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细小的冰裂纹。康熙朝也有在宜兴紫砂胎上绘珐琅彩的制品。康熙40年后才有款,款识多用蓝彩料,或是用胭脂红彩料来书写楷书“康熙御制”四字堆料款,加双方框。也有少数例外,用刻字阴文款。

雍正早期有少数仍延用康熙的在色地上绘彩,但绝大多数已改用在白釉上绘彩。因此白釉画珐琅自雍正起才有。 彩料也自雍正起采用国产料,改变了康熙只用进口料、色彩单调的局面。在绘画上雍正朝也有很大突破。改变了康熙时只画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图式。在题材上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图式都有,并配以诗文,将诗书画融为一体。

雍正朝珐琅瓷的款识有如下几种:用蓝料堆凸图章款的有两种,书写“雍正年制”的使用仿宋体;书写“雍正御制”的使用楷书体。此外,有“大清雍正年制”6字款,也有两种:一种用蓝料;一种用青花。

乾隆朝珐琅彩则融会了前两朝的特点,并形成了所谓“五彩珐琅”。 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除前两朝的题材外,并多见人物和仙山楼阁的题材, 而且绘画、装饰多出现西洋韵味。 与雍正的松散画法不同,乾隆时文饰堆砌,画面繁复而满。还开发出一种锦地花卉(即用细针在瓷胎上画出暗纹花卉,形成锦地),让画面出现双层效果。款识主要是在白地上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也有少数赭色料款。但在一些小器上则无边框,有蓝料,也有少数用红彩。也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止于乾隆朝后期。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仿烧的珐琅彩瓷。 这批仿烧瓷,最流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士宁的画风。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人物和鸟兽画。这些瓷品一般工艺水平较高。多为薄胎瓷器,彩绘工细,色泽艳丽,艺术格调较高(当然,这里也不光是仿珐琅彩瓷,也包括其他的五彩和粉彩瓷)。

辨识民国仿品,可从其胎釉和彩料入手去辨别。 这个时期的仿品,大部分瓷器的胎釉都具有晚清民国时期的明显特征。 即胎面不够光滑均匀,胎质较疏松。釉薄色白。民国与清代珐琅彩瓷,所用的彩料也不同。除少数外,大部分都是使用粉彩料。既有类似康雍乾粉彩的彩料,也有色浓厚的“重工粉彩”料,或浅绛粉彩料。根据这些差异,仔细辨别,还是可分出是非来的。

一、珐琅彩瓷工艺复杂、技术难度极高、釉料非常珍贵、价值高超、艺术卓越,当今亦可成为最奢侈的艺术品。

珐琅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其中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工艺最美。它是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创举,有“彩瓷皇后”之美称。珐琅彩瓷是皇帝做监工、故宫做瓷窑的万瓷之王,由于它为皇室御用瓷,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烧制,且不计成本,工艺极其复杂,制作一件珐琅小瓶往往要精描细绘三、四个月时间,且每一件都不相同。

二、珐琅彩瓷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产量极少,工艺绝迹数百年,存世原件更是稀世孤品。

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釉上彩之冠”,产量极少;从创烧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垄断不外传,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

 千年以上的器物传世,必然是少之又少的,但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和文化传承,厚葬之风和窖藏之风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也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方式,几千年来历代帝王将相总是把一个时代精髓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带入地下世界,秘密保存,然后在一定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方式重现于世。如果是国家层面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是国家财富,来历明晰,传承清楚,自然是作为国家宝藏被妥善保存。但如果在民间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发现或盗掘,那这些器物必然大多是流入民间,而且实际情况的确是数量可观。对这些器物的鉴别,在现如今的主流机构面前,由于可说和不可说,可知和不可知的原因,目前是不被承认的,但这类器物有别于传世器物,多有用料考究,工艺精绝,器物如新的外在特征,艺术审美高价值而吸引了一批眼光独到的民间藏家的收藏和研究。

~

哪里有纪录片《台北故宫》都全套下载???
答:海上丝路贸易的宠儿青花瓷和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皇家秘器--珐琅彩瓷,都默存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经的荣耀。本集将围绕台北故宫的藏品,透过两岸专家的交流,渐次展开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尘封过往。第六集《玉润光华》中国人自古爱玉,延续至今。现今台北故宫万般藏品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仍是玉器——翡翠白菜。五千年来,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