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行才能真正的明心见性? 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见性,开悟

作者&投稿:诏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没有世间,你又哪儿去求觉悟呢?哪儿去找菩提呢?要知道,从体上讲,菩提和烦恼是没有两样的,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
说到修佛学佛修行,很多人认为,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红尘才可修,或者搞个闭关、出家才能修,却不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
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的修行永不可能成就。
一切如来示现八正道成佛,必然是在世间。
一切菩萨必然入世、度生。
一切大罗汉即便经过八万四千大劫,还是要回到世间,还是要入世度生。
一切世界有三界,跳出三界,却无个第四界可去,仍然是在三界入世度生。
若是修不好世间法,而妄图修行成佛,是没有可能的。
即便是带业往生,在极乐世界修行,也只是暂时不还旧债,迟早还是要来这个世界了清债务,绝不是永不再来的。
正如南怀瑾老先生在《南禅七日》里所讲,成佛做祖了怎么样,还是要来渡众生的。
所以修好世间法很重要,是基础。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这是许多学佛人背得烂熟的话;在六祖许多精辟的语句中,这也是其中的一句。说来容易,真正理解了、实行了的人还是少见啊!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没有世间,你又哪儿去求觉悟呢?哪儿去找菩提呢?要知道,从体上讲,菩提和烦恼是没有两样的,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都不会用,喜怒哀乐都没有了,你说这象什么佛!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喜怒哀乐的本性就是菩提。佛经上说:“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以第一义不二故。”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没有回头时,胡作非为是张三,回头后,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那个张三。回头做好事的那个力量,就是他以前干坏事的那个力量嘛。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千万不要离开世间,离开自己的烦恼到别处去求什么法。你要在世间深悟到世间的真相,倒过来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变成了你的妙用,全是菩提了。
如果没有这些喜怒哀乐,佛又用什么来给众生说法呢?用什么方便来接引众生呢?佛是烦恼学的专家,是烦恼学的大博士,其原因,佛就是从烦恼中钻出来的,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烦恼,也才因之建立了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法。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走遍天下,哪儿找得到长角的兔子呢?这四句的确太好太妙了,可以说是禅宗的总纲。
有的人一说修行,总想找个清净地方,去闭关。你见那些闭关的有几个成功的?“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闭关是有大本钱才行的。这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间,只有在世间才能觉悟的道理,也没有半点火候,就去闭关,往往烦恼一来,想老婆了,想酒肉了,想朋友了,想热闹了,结果是闭不了几天。有的人倒有勇气,强撑着,结果弄出病来。有些人倒是有“成果”,结果修成了“百不思、百不想”的废人。要多些时间看看自己,看自己做过的事,用以上来对照,不照已,照心。
『佛法』是指佛祖相传顿教之法。『世间』,「世」有迁流的意思,「间」有界限的意思。世间与世界是相同的意思。佛法讲世间,一般讲两种世间:一种是「有情世间」,另外一种是「器世间」。佛法就在世间里面,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儒家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如果离开世间做人的本分,去寻觅菩提觉道,就好比向兔子头上去找角一样的傻。兔没有角,就好比离开世间,决定没有菩提一样。古德也常用金与器来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若舍器去求金,就与求兔角是一样愚痴。
世间一切诸法,佛在《法华经》为我们作「如是」之解,所谓「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能见到这十大要领,你就能见到百界千如。见到百界千如,才是真正的世间觉,成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它分作三句读。以「相」来说,第一句「如是相」,第二句是「是相如」,第三句是「相如是」。一个字有三种读法,十个字合起来就三十种读法,从这个读法里面,我们就能悟入一切法的真实相。我们修学果然能依照十如是用心,时节因缘成熟,头头是道,遇缘触着,当下豁然大悟。这种境界,在古代依照这种方法修行见性的人很多。由此可知,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可见,迷就叫世间,觉就叫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迷悟在心,不在境界。所以,境界确实是「如」、「是」;换句话说,有所「不如」,有所「不是」,都是迷心的错误妄见。古人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定慧,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我们要是
能稍稍体会得,与佛又有什么不相同呢?所以,只要我们在一切境界中不起贪瞋妄念,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行住坐卧,触目遇缘,与佛之妙用也没有什么不相同的。古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我们要是把一切心息掉,妄情从哪里起来?妄情不起,起作用的就是真心。所谓「但息妄缘,即如如佛」,这就是常住真心,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慧律法师也曾开示过:学佛要能有正确的修行观,才能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学佛以前还算是很快乐的,但是学佛以后,他自己觉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难过。曾有一位女信徒的先生跑来找我,向我「讨回」他的老婆。他抱怨:「从他太太学佛以后,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修行的功课,家事不做,小孩子上、下课也不接送;而我下班回到家里,肚子饿得不得了想吃饭,她却叫我带著小孩去馆子吃。」如此,平日和谐的生活不再,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争吵。
在家居士有心学佛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认清楚自己与出家的法师在修行上是有分别的;不论修行的基本态度或修行的方法都应该不相同。 出家人以修行为他一生的职志,每日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与修行相关的功课上。而在家居士就无法做到如此,因为如果你每天花十多个小时来做功课,结果往往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亲子疏离,友情消失。因为你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学佛就变成了一种痛苦与负担。 事实上,修行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绝不是有了师父不要老公,有了佛法就不用吃饭。学佛了,更应先尽到自己为人妇、为人母的本份,将家庭料理照顾好之后,这样,你用多馀的时间来念佛拜佛、亲近三宝,不仅家庭和谐美满,而自己也更能以观照的工夫来突破贪欲与执著,巧妙地思惟如何运用佛法待人处事,如此,智慧才能获得提升与开发。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

首先要有一个已经明心见性的师父来指导你正确修行。

不能靠到处打听,盲修瞎练来修行,这样永远也不会明心见性的。

修学佛法,不能自学,必须要有师父带领,从基础一步一步的修学。



明心见性有好几个层次的。简单来说就是三个门槛

1,实证到完成根本智,禅宗叫,初关,对应的级别是初地菩萨
2,实证到完成后得智,禅宗叫,重关,对应的级别是八地菩萨
3,实证到完成破一品无明惑,禅宗叫,牢关,对应的级别是佛

只要完成第一个阶段,后面的陆陆续续就能完成,因为不会在退转了。

要完成第一个阶段,需要几个条件,第一阶段最核心的就是‘置心一处’
1,福报(持戒,治心,各种行门也就是放生积累福报,修忏悔法积累等等)
2,法门(这一步第一阶段就是在完成,置心一处,念诵佛,经文,持诵咒,打坐观呼吸,等等都是在完成‘置心一处’为下一步非散心位思维法义做准备)

有过来人引导最好,实在没有,释迦如来的教法仍在,好好用功,也有希望,特别是大乘经典

请问如何才能明心见性?怎么才算是明心见性了呢~

明心见性就是矛盾永息,疑惑永灭,邪见永除。他必须对法理方面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认可和了解,还有深切的体悟,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高级思想境界,是知行合一,,是彻底明白,彻底开悟,一种综合的表现状态,还是要多学习了解多历练,在生活实践当中去反复锤打历练和经历很多考试,当这样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对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有所深切体悟,和透彻的明晰,那就是真正的明心见性,能修到这样的,层次境界,也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第8节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怎样修行才开明心见性?生活中怎样去对待不平之事?
答:明心就是以意识心见到真心。真心是能生万法的精神存在,它有如虚空,不为人所知,也很难见到。菩萨一般要到七住位时才能做到明心。做到明心也是极难。其方法有参话头、无相念佛等,主要是获得一种动中定力,才能与无相的真心相应,才能体会到真心的总相。这在禅宗中叫“破初参”。见性就是眼见佛性...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答:但是我听杭州有的师兄弟们讲:‘我们杭州人没有一个成就的。’糟了,这一定把成道的真义弄错了。怎样才是成就呢?一定要发神通才算成就了吗?没有发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不能成就了?这显然是一个极大错误。让我们先来谈谈成就是什么,即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

如何明心见性
答:内观是一种观察自己内心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发现内心的种种情绪和想法,并逐渐了解自己的本性和真实需求。可以通过正念、呼吸等方式进行内观。佛法是一门关于人生本质和真相的学问,通过学习佛法,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和世界的本质,从而实现明心见性的目标。修行是一种通过实践和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

怎样做到佛教所说的明心见性,怎样认识自己?
答:先认识不足,是认识自己的本性,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修行,而能使自己的心灵净化,才提高自己的境界,认识提高了,境界提高了,就更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一生都重复这个过程,那么,自己就可以有了明心见性了!而平常的认清自己,那不是明心,而是认识,只有心灵净化后的本心,才是明心见性!

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成佛呢?佛学到底怎么去修行呢
答:[cp]【人之初性本善。】初是开始懂得。做人成佛是明心🌹良知,见性为人。性是见自己(识得本心),本是见天地(证悟本性、自性),善是见众生(三心不可得,明心见性成就无上菩提),此为人生三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性是良知,是非之心,金刚心。自性...

去人欲,存天理。破除虚妄,明心见性?
答:在佛教中,“去人欲”主要是指去除掉内心的贪嗔痴等欲望,以见到自己内心的本来无一物。这个过程类似于修行中的“明心见性”,即通过修行和观照,去除掉内心的妄念和执着,见到自己内心的本性。在佛教中,“明心见性”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关键步骤,只有真正见到自己内心的本性,才能摆脱生死轮回之...

要达到禅宗中的明心见性状态,该从何入手比较好啊
答:可以修心中心法,灌顶后每天打坐两小时,最迟三年,可以明心见性。

怎么做才能明心见性?
答:1,要功德平齐诸佛,成佛资粮道要圆满,才可以明心见性.此点要求福要圆满 2,要自悟八九分,只差一步,才可以明心见性.此点要求:慧要圆满 3,要遇到明师,得明师指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要满足,或许你能才明心见性.也就是说:福慧圆满加上遇明师.或许你才能明心见性....

佛教的 明心见性 怎么样才能做到?
答:资粮位圆满之后进入加行位,加行位分四个阶段,即暖、顶、忍、世第一法,加行位圆满就能明心见性进入见道位。从发菩提心进入资粮位开始,到见道位,需要修行一大阿僧祇劫(极长的,长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可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现世想要明心见性并不现实。

如何明心见性
答:禅宗接引上上根机之人,一般凡夫要在此生通过修禅明心见性,得度生死,太难了。所以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这个根性,如果是的,那就应当努力修学,只有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门,我们在这一生才能得到真正殊胜的利益,甚至今生了生脱死。对于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里面开示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