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吁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与群臣论止盗》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上与群臣论止盗》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上与群臣论止盗》注释

  ①论:讨论。

  ②止:禁止。

  ③或 :有的人。

  ④哂(shěn):微笑。

  ⑤为: 成为。

  ⑥故: 所以。

  ⑦不暇:没有时间;不,没有 ;暇,时间。

  ⑧去:去除。

  ⑨轻:减轻。

  ⑩使:让。

  ⑪安: 怎么。

  ⑫自是:从此以后;是:这。

  ⑬升平:太平。

  ⑭野宿:在郊外露宿。

  唐太宗论止盗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上与群臣论止盗》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唐高祖武德九年原文注释翻译
答: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当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平!"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那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

唐太宗止盗文言文翻译
答:唐太宗止盗文言文翻译如下: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唐朝初期的一位皇帝,他以聪明睿智、善于治理著称。有一天,他发现国库的金子数量急剧减少,非常担忧。于是,他下令在全城张贴告示,悬赏捉拿盗贼。告示贴出后,一个名叫马文的人来到官府自首,声称是他偷了金子。2、唐太宗听说后,立即下令将马文关入大牢...

课外文言文金国治盗
答:阅读题有的答案就在文中,要根据问题的指向找到要关文段,摘引关键的语句作答。 4. 寻5篇课外文言文(要原文 翻译 题目) 【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司马光《资治通鉴》)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有人主张)重法以禁之。上(太宗)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路不拾遗的文言文
答:5. 太宗论盗 译文 路不拾遗翻译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去奢克俭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8. 谁有古文《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原文以及翻译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

文言文词语翻译题目
答:【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司马光《资治通鉴》)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有人主张)重法以禁之。上(太宗)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赋,选用廉吏,使民之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书不可不成诵的文言文翻译
答:3. 寻5篇课外文言文(要原文 翻译 题目) 【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司马光《资治通鉴》)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有人主张)重法以禁之。上(太宗)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赋,选用廉吏,使民之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

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
答: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纸上谈兵》译文
答: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

翻译文言文“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
答:老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该句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的《唐太宗论止盗》篇。《唐太宗论止盗》的核心 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