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箴文言文

作者&投稿:毛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韩愈 《行箴》的注释

五箴 【唐】韩愈 【原文】 序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游箴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

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言箴 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行箴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从也为比,舍也为仇。

前之所恶,今见其臧;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

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厥闻四驰。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

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矜汝文章,负汝言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

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掩以媒怨,汝曾不寤,以及于难。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题解】 箴铭是古代文体之一,它用简明、整齐而且协韵的语句,说明历史的经验或者人生的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训。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805)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

韩愈所写的这篇《五箴》不能视为严肃的说教,而是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牢骚和不满,表达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打击的坎坷身世的深沉感叹,《序言》是写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运多舛而过早衰老的感叹。《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实是抒发内心无限愤懑。

《言箴》讽刺当朝权贵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们说话。《行箴》虽然并列当悔与不当悔两层意义,主要是对自己生平事迹的反省,结论则是只要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悔恨。

《好恶箴》论证交际之道,所好所恶,以道为准,必须慎重。《知名箴》通过自持有才,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危险的社会经验,含蓄地倾吐了作者对于公侯显贵妒贤害能的不平之声。

“箴”虽有五,但基本内容却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于自己“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的散漫,虚度年华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并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将被正人君子所抛弃而沦入小人的行列之中。以道德的继承者自居的韩愈,对此时此刻散漫无为的痛悔,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

二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自警自戒要谨慎,并且回顾了两度自任幕僚以及任四门博士期间广收门徒和在御史台遭贬的际遇,初看起来,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结果。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当朝权贵和群小的专横、昏庸、嫉贤害能的结果。

正是这一切,招致了作者接踵而至的灾难。韩愈认为,唯一的出路是,不值得与他们说话,唯有自己今后谨慎处世就是了。

三是韩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则“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更大的灾难将降临。但是韩愈并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地表白:只要平生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后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表示了韩愈对世俗针砭的愤激之情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境界。

【注释】1、《五箴五首》并序,方氏《举正》:“《吕谱》于永贞元年,时掾江陵。”魏廖本均无题注。

但对“余生三十有八年”考辩较详。 魏本引韩醇曰:“公生大历戊申,四十有八,则元和十年也。

一本作三十有八。”又引洪兴祖曰:“四十有八当作三十有八。

按贞元十八年《与崔群书》云:‘左车第五牙去,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又《祭老成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此云‘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

’从此观之,公年未四十,屡有此叹。如作四十八,为误矣。”

2、讼:责备。《论语》:“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

“3、蚤:通“早”,表时间。4、乌:副词,义为哪里,怎么,与“安、焉、何”同义。

5、幕中之辩:洪兴祖《韩子年谱》云:“贞元十二年丙子秋,为汴州观察推官。十五年己卯秋,为徐州节度推官。

公《行状》云‘武宁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九月一日上建封书,论晨入夜归事,其后有谏击球书及诗。

《旧史》云‘发言真率,无所畏忌,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公岂拙于世务者,特不能取容于俗耳。十六年庚辰夏五月《题下邳李生壁》云‘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按公黜于徐,盖骾言无所忌,虽建封之知己,亦不能容也。”

叛:违背。6、台。

2. 韩愈《行箴》行与义乖那段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

行与义乖:樊王汝霖说:“这是为监察御史因论天旱人饥饿出来为阳山县令。”倾:倾轧,说的不多,死而没有死,不正当得与他说话。,只有自己今后谨慎处世就是了。三是韩愈表清楚自己所做所为的后果。《游箴》表面责备自己吃得饱一眼,无所作为,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则,“你如果不回头,灾祸也应该如此。”,更大的灾难将降临,先自己已经违背了其规定。”

原文:

行与义乖:樊汝霖云:“此谓为监察御史坐论天旱人饥出为阳山令。” 倾:倾轧,言也无颇,死而不死,不值得与他们说话,唯有自己今后谨慎处世就是了。三是韩愈表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自己“痛改前非”,否则“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更大的灾难将降临,先已自乖其例。”

3.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真,,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及也 _______ 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______

③若有作奸犯及翠为忠善者___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

2.翻译句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达到 ②到,至 ③和,与 ④如,比得上2、(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3、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作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

4. 行 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行字在文言文中有3种意思,具体如下:

1、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行走。

白话释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白话释义:感叹自己一生将要将告终。

3、先秦·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行:行为。

白话释义: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行拼音:háng、xíng

释义:

行háng

1、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3、步行的阵列。

4、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5、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6、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7、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xíng

1、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3、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4、从事:进行。

5、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6、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8、可以:不学习不行。

9、能干:你真行。

10、将要:行将毕业。

11、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12、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13、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14、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进行[jìn xíng]

前进。

2、行李[xíng li]

出行时所带的衣箱、铺盖等。

3、行人[xíng rén]

在路上走的人。

4、不行[bù xíng]

不可以;不被允许。

5、行为[xíng wéi]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5. 《以行谏父》文言文翻译

《原谷谏父》译文: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

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

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告诉我们将心比心 要尊老的道理



~

求韩愈《五箴》的译文!!!
答: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之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不常,日...

韩愈五箴原文及翻译
答: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好恶箴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从也为比,舍也为仇。前之所恶,今见其...

箴言文言文
答:1. 有哪些平时少见却很有内涵文言文箴言 推荐看看《格言联璧》[清]山阴金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摄生(附)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齐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悖凶类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身在天地后...

规箴的文言文翻译
答:(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 则注①。 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

敬斋箴原文及译文
答:敬斋箴原文及译文如下:一、敬斋箴 1、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感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无敢或轻,不束以西,不南以北。2、当事而存,靡它其适;弗贰以二,弗参以三;唯...

箴赋原文及翻译
答:箴赋原文及翻译如下:有物於此,生於山阜,处於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身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

箴赞文言文
答:1. 太师箴原文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

《黄式三·续韩子五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答:续游箴说: 年已老了,如同拿着蜡烛去游。怎能翱翔于名利之乡?一定要栖息于定静的地方。明暗如昼夜,荣枯如春秋。阅历多了,已经疲倦了,能休止的就休止。如果仍然激荡不止,就像乘没有舵的船一样。身体沉溺其中,魂飞魄散,就没法归宿了。 续言箴说: 言行是荣辱的关键,谁不保护?刚停下来,马上又奔驰了。过于...

《程颐·四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答:《程颐·四箴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①,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②。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③。因箴以自警。 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

《皮日休·六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答:以道为饮,以文为食。成吾之名,繄乃勉力(38)。 耳箴 听于无听,默默玄性(39)。闻于无闻,洋洋化源(40)。勿恃己善(41),不 服人仁。勿矜己艺(42),不敬人文。勿耽郑声(43),其乱乃神(44)。勿信美谈,其殛乃身(45)。听误多害,听妄多败(46)。近贤则聪,近愚则聩(47)。尧居九重(48),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