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村庄,三代帝王故事在这里上演

作者&投稿:冻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宝鸡市区周边有许多有趣的村子,其中不少村子都和历的帝王将相有联系,像马冢村,据说东周天子周赧王的千里马埋葬于此;庙沟村传说是后梁名将王彦章战死的地方;石坝河村至今流传着党阁老为民减负的传说;西山车辙村和一位的娘娘有关,相传大唐长孙皇后曾省亲路过此处;最“牛”的村子要数解甲滩村,竟然有三位帝王的精彩故事在这个神秘的小山村上演!
  不过话说回来,民间传说和历史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少距离?这个问题还是交给考古学家去研究吧!反正简单又质朴的西府人,通过这些帝王将相的故事,寄托着他们的爱和憎、侠与义,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位于秦岭北麓深山区的解甲滩村是一个正待开发的世外桃源。从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高家村一路西行,进太寅沟,过小桥,环村皆山,奇峰矗立,古木森森,农舍错落,清涧穿绕。村子有 8个组,229户人,这几年生态民俗旅游搞得有声有色。“我们村有三个皇帝来过!汉高祖刘邦在这儿斩过白蛇,汉光武帝刘秀在这儿擒拿了新朝皇帝王莽,村子附近很多地名都和皇帝有关。”解甲滩村村民扳起指头,将蟒挡山、王莽洞、皇冠岭等去处一一道来,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汉高祖斩白蛇的宝鸡版本
  据传,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地方,是今苏鲁豫皖交界的芒砀山;但解甲滩村民深信,刘邦斩白蛇的地方应在解甲滩,因为这里有个山叫“蟒挡山”。
  说“蟒挡山”,先说云盖寺。云盖寺是村南将台山上的一座千年古刹,据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秦腔传统剧目中,就有《火烧云盖寺》。村民世代相传,在秦朝末年,已怀帝王之志的刘邦在占领关中后,曾去云盖寺拜佛祈愿,在一山中遇一白色大蟒挡道,刘邦拔剑欲斩大蟒,没想到大蟒竟口吐人言说:“你可不能斩我啊!你斩我的头,我闹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闹你的尾!”刘邦笑道:“那我就斩你的腰,看你能闹哪去!”说罢手起剑落,将这条白色巨蟒拦腰砍为两段。
  这下惹下麻烦了!据说,白蟒后来托生为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一代*雄王莽。王莽自然要报复老刘家,就在西汉和东汉的中间,闹出一个历时 15年的“新莽王朝”来。
  那座当年白蟒挡道的山,也就叫成了“蟒挡山”,村民说,至今蟒挡山中仍然有大蟒出现。

王莽从秘洞逃往将台山
  史载,绿林军攻进长安,新朝皇帝王莽逃到长安南郊附近时被乱军所杀。而解甲滩村民自有他们的说法:实际上,王莽没有死在长安,而是从皇帝龙书案下早已挖好的秘洞中逃了出来,而洞的另一出口,就是今天的宝鸡市高家镇解甲滩村将台山的“王莽洞”。
  王莽洞在将台山西南端的半石岩上,不大的洞口被苍松翠柏遮掩,洞深不可测,从未有人敢进去探险寻奇,“王莽洞是白蟒修炼成精的地方,所以王莽被*后又回来了。除了王莽洞,我们这里还留下了旗杆石、太师椅、棺套石匣等有关王莽的许多遗迹。”村民说。
  原来,逃到老家的王莽不甘心失败,欲图东山再起。将台山山顶有一块巨石,他把这块巨石作为他的点将台,并在旁边凿了 5个石窝插上旗杆,开始操练军马,准备迎接刘秀的进攻。
  为了迎敌,王莽可谓煞费苦心!他看将台山北部的山峪里,道路复杂曲折,形似九曲回肠,遂布下九曲迷魂阵,派军队埋伏于此。在迷魂阵半山腰有一块形似太师椅的石头,据传即为王莽休息时的座椅。
  为激励士兵,王莽又用剑砍下一块石头,命人做成一副石棺材,表达他以死相搏、绝无退路的决心。现在看来,这副石棺是一块整体石料,有盖揭不开。据说棺里放有宝剑,打雷下雨的时候,宝剑就从棺里飞出,亮光四射。村里大胆的后生,为看里面的宝贝没少费功夫,但最终没撬开棺材。

 刘秀在绑缠沟擒获王莽
  历,王莽政权是被赤眉、绿林等起义军*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又剿灭农民起义力量重建汉朝;传说中,刘秀领军来到宝鸡解甲滩追剿王莽,并在一个叫“黑杀湾”的地方斩杀了王莽。
  据传,刘秀军队和莽军在解甲滩一长满葛条的山沟里激战。混乱之中,王莽的战马突然被葛条绊倒,王莽摔下马来,被刘秀手下的大将马武、铫期活捉。两人怕王莽逃跑,顺手割了很长的葛条将他捆得结结实实。王莽头戴的帽子,被高兴至极的将士们取下来挂在山头示众,“皇冠岭”由此得名。当押解王莽出太寅沟时,适逢夜晚,王莽企图逃跑,刘秀部下索性将他杀死,王莽死的地方后来叫“黑杀湾”。
  王莽被擒拿的山沟叫“绑缠沟”,人们发现,沟里的葛条长得特别长,特别结实。战事过后,当地老百姓用葛条绑玉米棒、捆柴、搭架,节省了大量的绳索铁丝,此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王莽死后,他的头颅被众将献给驻扎在太寅河边山岭上的刘秀,于是此处山岭名曰“献头岭”,从此刘秀卸甲息兵,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据渭滨区博物馆馆长郝明科研究,解甲滩献头岭与王莽无关,此头似应是东汉末年征西将军韩遂的。韩遂乃马超的父亲马腾的结义兄弟,后来为部下所杀将首级送给曹操。宝鸡一带正是当年韩遂活动的区域。
  在历史舞台上,王莽篡汉改制是闹剧一场,不得人心;在民间传说中,王莽因狡诈、虚伪的形象同样不招老百姓的喜欢。这段流传甚久的故事恰好是一个印证,说明西府百姓自古有爱好和平、向往长治久安的传统。

~

与牛有关的谚语 成语 以及故事
答:齐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蹊田夺牛 蹊:践踏;夺:强取...

兰州故事介绍兰州的历史或者兰州的故事
答:故交们将关帝庙前的冲击扇砂滩地称之为庙滩子,庙后西南的巷道称庙巷子,从庙巷子下行穿过明代边墙就到庙坪(今旭日村庄),以上三地名的起原皆出于此,这等于庙滩子地名的由来。5、兰州牛肉面的传说 马保子家景穷苦,为生计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为了暖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鸣卖。后来,他又把...

古代小书法家的故事
答:书童回来把老板的话说给王羲之,王羲之说:“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来了,好!我就再写一个。”王羲之...唐代怀素写字的故事:怀素年幼时家穷,买不起笔。只能用树枝在地上画,最终成就了一带书法家。柳公权的...皇帝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

古代有名的事迹和我讲下,不管是谁的,什么朝代的?
答:当皇帝赐婚高门六大姓都不屑一顾的时候,那才真正是把清高的贵族气质展现了个淋漓尽至。 河东张在唐朝时又被称为三相张家。 第一代张相乃是开元名相张嘉贞,第二代张相其子张延赏,第三代张相其孙张弘靖,爷孙三人上演宰相帽子戏法,不仅在唐朝,在中国古代也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再加上,张延赏的老丈人苗晋卿苗相,...

广西桂林阳朔有什么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答: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多情的刘三姐约憨厚勤劳的阿牛哥到大榕树下将代表着爱情的绣球送给与阿牛哥,唱道:竹子当收你就收,笋子当留您就留。绣球当捡你就捡,莫留两手捡忧愁。于是,他们结成百年之好,如今,他们子孙依然在大榕树边的壮族村庄里。3、阳朔兴坪渔村 兴坪渔村山环水抱,村后有七个山峰...

汉族民俗故事
答: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俗名“熬年”。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

刘伯温游学见幼年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何预测他成为皇帝?
答:故事的主角刘伯温和朱元璋,分别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算命先生和,一介平民放牛娃长大的明太祖朱元璋,故事里面说到,当初刘伯温见到朱重八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明太祖,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正是一个放牛娃,刘伯温看见朱元璋枕在一头牛的身上正在眯着眼睡觉,而他睡觉的姿势正是面朝天呈现的一个“大&...

在《史记》中,描写了那些帝王的故事?
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
答: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才接受百官的朝贺;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黄河边上“黄袍加身”,才坐上皇帝龙椅的。 黄河、黄土、黄帝、...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条把山西、河南两...

有关火的神话故事与简介
答:布洛陀取火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或传说,但其中一些故事细节也令我们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这一带农村中尚存的极少数的居住在木楼里的农户走走,不难发现他们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辙或巧合,笔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农村木楼早已销声匿迹,而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漂亮楼房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