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贝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七课 教育的目的
人文修养是种思维活动,是对美与人文情怀的学习。而割裂的知识对此毫无帮助。仅有满腹经纶的人是普天下最无趣的废物。我们所要培养的人应是在某领域人文修养与专业知识兼备的人。专业知识赋予他们发展的起点,人文修养赋予他们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高度。我们必须牢记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发展,而自我主要发展于16至30岁之间。而在孩子12岁之前,母亲对于孩子的培养至关重要。有的人年少时在学校平平无奇,后来却功成名就,人们往往对此感到惊奇。对此,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一句话阐释了我的观点,他说:“18岁前难窥端倪,18岁后大气方成。
要培养孩子去思考,我们最应该警惕的是避免灌输一种我称之为“惰化”的思想,即,不经应用,证实或相互结合,合陈出新,一味灌输给孩子的思想。
教育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现象莫过于某一时代曾经一度天才辈出的学府,数代人后充斥着的却只有迂腐,循规蹈矩之士。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被灌输了太多的 “惰化思想”。以惰化思想教育学生不仅无益,而且有害------corruptio optimi,pessima(最坏的事情便是使最好的事情变坏)。除仅有的几次知识变革之外,过去的教育从根本上受到了惰化思想的侵蚀。有些见过世面的聪慧女子虽未接受过教育,却在中年之际成为社会中最为有人文修养的人。其原因便在于她们免于惰化思想的骇人重荷。每一次为人文带来巨大飞跃的知识变革都是对惰化思想的强烈抵制。但而后,教育机构竟可悲地忽视了人类的心理作用,再一次使人文学科为新惰化的思想所束缚。
面对这灵魂的枯竭,我们的教育体系应如何是好?我们要阐明两条教育戒律:“不可教太多学科”和“教学要深入”。
教太多门学科,但每门却只教一小部分会使学生消极的接受互不相关的思想,这些对学生们来说没有丝毫启迪作用。教育中所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应当少而精,并尽可能多的使之相互组成新思想。孩子们应能消化所学,并能理解在这些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伊始,孩子就应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有新发现时,所学思想将会使他理解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尽管这里的理解需要逻辑分析,并不仅仅指的是逻辑分析。这里的理解指的是法国谚语“理解了缘由,也就宽恕了一切”中的理解。迂腐之士讥笑学以致用的教育。但教育不学以致用,那又是什么呢?是天分,要小心翼翼的藏在手帕里吗?当然,不管一个志向为何,教育就应当是学以致用的,教育对圣奥古斯汀有用,教育对拿破仑也有用。学可致用因为理解可致用。
对于文学教育对理解力的贡献,我并想多谈。我也不想评判古典或现代文学的教育价值。我只想说我们所需要的理解是对于“今“的理解。过去的知识为当下的我们服务,这是它唯一的用处。而厚古薄今是对于年轻人的伤害是最致命的。“今”包含了过往的一切。“今”是一片圣土,因为“今”既是过去的终点,又是未来的起点。同时人们应当明白两千年前的时代并不比两百年前的时代“古”。不要被迂腐的时代考究所欺骗。萨福克里斯和维吉尔的时代并不比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时代 “古”。各个时代圣人之间的交流自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伟大盛会,但如果说有一间会议厅能化想象为现实,那就只有“今”;而各个时代的圣人为来此参会而跨越的那些时间,或长或短没什么区别。
现在谈一下科学与逻辑教育。像我之前所说,科学与逻辑教育中也存在着惰化思想,这些不经应用的思想有害无益。应用某一思想,我的意思是使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与其中的感性认识,感觉,愿望,欲望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思维活动联系起来。我知道有些人凭借消极的吸收互不相干的思想来巩固自己的内心。但人文修养并不是那样提升的。(可能除了某些报社编辑之外)
在科学教育中,对于某一思想,应先证明它。但容我先拓展一下在这里“证明”的意思-----我是指证明某一思想的价值性。除非某一思想具有正确的论点,否则它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因此,不管是通过逻辑论证亦或是实验证明,证明某一思想的本质之处在于证明其论点是正确的。虽教师们对于某思想论点正确与否的证明不甚重要,但德高望重的教师们的论断的确具有权威性,这些论断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论据充足的起点。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一组论点时,我们应先评断它们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在后半生都要做的。从严格意义上说,除非某件事比较重要,否则它并不值得我们去尝试证明它正确与否。狭义上讲,我们并不需要在时间上严格将这两个证明和评价步骤分开,这两步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但以能否致用而言,应优先评判其价值。
而且我们并不应孤立地应用某一论点。特别是不能只为某一论点而进行一系列实验1,再为论点2进行一系列实验,如此直到学完一本书。没什么比这更无聊了。相互联系的正确思想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各种各样的论点也应可以任意顺序不限次数地应用。从理论主题中选出一些重要的实际应用,而后以系统的理论阐述研究它们。理论阐述要保持简短,但要保证阐述的严格与规范。阐述也不应太长,太长则不利于他人深刻准确地理解。吞下太多理论知识却不消化完只会是徒劳无获。而且理论也不应该与实践相混淆。孩子应当明白什么时候是在证明思想,什么时候是在应用思想。我的观点是所证明的应被应用,而只要条件允许,所应用的也应被证明。总而言之,证明和应用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类的智力、品德和文化素养,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类的智力。教育系统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类的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1、教育可以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等,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生活,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竞争力。教育可以培养思想、道德、情操等,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2、教育可以唤醒灵魂、挖掘潜能、促进自由和全面发展,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教育可以服务科技、文化、经济等...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个人素质。通过教育,我们能够获取知识、塑造性格、培养能力,并获得适应社会的技能。教育使人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传授知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传授知识。通过学习各种学科,我们能够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获得科学、文化、艺术...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它就像一把工具,帮助我们发展重要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阅读和写作一样,教育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并为未来做好准备。教育有不同的目标,但一些常见的目的包括:1. 学习知识:教育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科目,如数学、科学、...

教育是为了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因文化、社会和个人而异,通常可以总结为: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促进个人发展、传承文化和价值观、促进社会进步。1、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学习各种学科和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必要的技能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2、培养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是一种系统性、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感染力地影响个人行为和发展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人们以某种方式去改变他人的认识、态度、思想和行为。教育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如书本学习、教师讲授、实践、实验和社交互动等方式来传递知识。二、教育的目的 教育旨在提升个人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道德和...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答: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深入实践。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成才,而是为了让人全面发展,成为独立、有责任心和有尊严的人。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成功,还应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仅仅让其成才...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