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习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后来才出现)
(1)联系的定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影响、作用、制约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特征来强化对联系定义的理解。
(2)联系的普遍性特征(见教材54)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孤立存在的事物。
【例】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自然界内部是有联系的
【例】蛇和庄稼存在食物链――蛇吃田鼠、田鼠糟踏庄稼、蛇保护庄稼
b人类社会内部是有联系的
【例】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和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c思维领域内部是有联系的
【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做数理化题目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审题;做物理、化学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运算。学习文科知识需要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类思维内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都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多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D、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无视事物间的联系或人为割裂联系都是错误的。
【讨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的然联系(三个方面)
首先,联系不是个别事物具有的特点,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它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其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联系的存在是需要条件的。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例如,发生火灾后灭火,若不分清燃烧的物质是什么一味地用水浇,可能酿成大祸。可见,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还要看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他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把联系无限制扩大,尤其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1)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星体间的联系、生物界食物链、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第一、从产生看,人为事物的联系渗透着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着人类智慧,但这种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离开客观条件和规律,联系就无法存在。
第二、从过程看,任何人为事物联系的建立必须经过人类的实践才得以完成。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 “人化”的特点,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第三、从结果看,人为事物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所以,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固有的真实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3)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例】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蜻蜓飞得低,没有好天气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518我要发,148一世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说明,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改变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例】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例】政府开通政府网站,鼓励群众上网参政,提出意见、建议,就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这些联系都是人为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这同时说明联系是多样的。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区别是什么?
答:1、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含义不同。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题目有系统两个字可以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吗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每个事物的矛盾都是不同...

联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的含义:作为哲学范畴的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征 哲学中的联系有五个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系统性。(一)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

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的4个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是: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系统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具有如下两个法律基本特征):第一,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不存在,没有矛盾的阶段也不存在。金物足赤人无完人,意指所有的人都存在优点和缺点,也就是说,人是由缺点和优点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意义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指任何一个矛盾都存在矛盾着的...

哲学上讲的部分与整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答: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同的。矛盾的共性比抽象的,深刻的,矛盾的人格更加抽象和丰富。(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在不脱离人格共性的情况下,共性通过个性...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是什么体现的
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

历史题 “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是指什么?
答:第三,共同的制度规范。二战后,西欧各国几乎清一色地确立了议会民主制。宪政、三权分立、普选制、代议制、司法独立和法律至上的民主法制原则,决定了欧洲一体化的法律建设和机构设置,并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普遍准则。从一定程度上说,欧洲各国具有比较相似或相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正是在这种相同或相近的文化...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
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什么是主观普遍性
答:主观普遍性,"一种不是基于客体概念(哪怕只是经验性的概念)之上的普遍性完全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上的,亦即不包含判断的客观的量,而只包含主观的量,对后者我也用普适性来表达,这个术语并不表示一个表象对认识能力的关系的有效性,而是表示它对每个主体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的关系的有效性。(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