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床类型和特征  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作者&投稿:蔺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内铅锌矿床有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喷气型(火山岩容矿)、喷气沉积型(沉积岩容矿)以及热液型(包括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等类型。火山喷气型铅锌矿床常与铜矿紧密相伴,如以郭米寺、小铁山等为代表的Pb-Zn-Cu型矿床等。喷气沉积型矿床是祁连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其典型矿床为锡铁山、大东沟、蓄积山等。热液型矿床的产地甚多,但绝大多数属于矿点或矿化点,仅个别达到小型规模。火山喷气型的Pb-Zn-Cu型矿床已在有关铜矿类型中论述,本节仅就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予以总结。

一、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

1.大东沟铅锌矿床

大东沟中型铅锌矿地处肃北县境内,位于柳沟峡-小柳沟前加里东期大陆裂谷带

内。大东沟矿区地质图见图3-55。

图3-55 肃北县大东沟铅锌矿区地质草图

(据甘肃省酒泉地调队1994年资料改编)

1—第四系;长城系:2—上岩组;3—中岩组;4—下岩组第三岩性段;5—下岩组第二岩性段;6—下岩组第一岩性段;7—北大河岩群;8—石膏;9—加里东期黑云石英闪长岩;10—花岗斑岩脉;11—辉长辉绿岩脉;12—正断层;13一逆断层;14—平移断层;15—推测断层;16—背斜轴线;17—向斜轴线;18—地质界线;19—产状;20—铅锌矿体

矿区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及中元古代长城系。北大河岩群出露于矿区南北两侧,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长城系为一套浅海- 潟湖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根据岩性组合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3个岩组:下岩组可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为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硅质灰岩,底部夹变砂岩和石英绢云千枚岩透镜体;第二岩性段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夹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夹石膏透镜体,厚30~40m,铅锌矿体赋存在千枚岩中;第三岩性段为薄层大理岩化灰岩、绿泥绢云千枚岩、石膏透镜体,为矿层顶板。中岩组为含炭绢云千枚岩夹灰岩透镜体及绿泥绢云千枚岩。上岩组为薄层状大理岩化灰岩夹薄层绢云千枚岩,底部以夹紫红色粉砂岩透镜体为特征。铅锌矿体赋存于下岩组第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地层总体走向310°,倾向20°~40°,倾角30°~60°,层间褶皱及小揉皱发育。据大东沟岩石地球化学剖面资料,第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的Pb、Zn、Ag等成矿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分别达279、28.9、103,显示出较大的成矿系数。区域上该千枚岩的铅丰度值大于2000×10-6,高于同类岩石克拉克值的100倍,显示出其为矿区的主要矿源层。其变质作用较浅,围岩蚀变为绿泥石化、硅化,次为碳酸盐化。

矿区侵入岩为加里东中期中酸性岩类,如石英黑云母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98.0Ma±0.4Ma)。对花岗岩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其A/CNK值为1.26,SiO2为66.13%,属过铝质,其成因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铅锌矿床分布于岩体旁侧,反映出铅锌成矿与花岗岩的侵入及其相伴的热液活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矿化带长约4000m,宽10~60m,平均35m,与地层产状吻合,倾向10°~40°,倾角30°~60°。矿区15~40线间,海拔低于4300m,为主要矿体赋存地段,29线以西及38线以东海拔在4300m以上,地表含矿性差。说明矿区剥蚀程度低,有向下含矿性变好的趋势。矿化带已圈定矿体共20个,呈层状、透镜状,平均厚度0.42~5.96m,长30~730m。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稳定,在矿体富集地段,围岩硅化程度高(图3-56)。

图3-56 大东沟铅锌矿区0线6矿体剖面

(据甘肃省酒泉地调队,1994)

1—大理岩化灰岩;2—绿泥绢云千枚岩;3—构造破碎带;4—铅锌矿体及编号

5—化学样采集位置及编号;6—穿脉平硐及编号

矿石类型为原生硫化矿石,即含磁铁矿铅矿石及含磁铁矿铅锌矿石。矿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交代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条纹及条带状、块状等构造。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等,次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白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Pb平均品位为0.68%~5.85%,Zn含量为0.11%~0.67%。

对矿石中方铅矿的铅同位素测定表明(表3-16),铅同位素组成较单一,与吊大坂铅锌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相一致(王志良等,1998)。在206Pb/204Pb-207Pb/204Pb图解上投入造山带铅同位素演化曲线附近,推断铅主要来源于地慢,同时有一定量加里东中期热液改造过程中造山带铅的混入。对表3-16中相应样品的硫同位素分析,其δ34S值为9.6‰~12.0‰,平均为10.8‰。前人研究资料(张理刚,1995)表明前寒武系沉积型矿床的δ34S值为+14‰,由此可推断本矿区的地层硫参与了成矿作用。

表3-16 大东沟铅锌矿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此外,王志良等(1999)对矿区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明显地继承了长城系的稀土元素配分特点,但加里东中期花岗质岩浆的侵位,使得矿石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和重稀土元素含量之间的分馏程度比地层更高。

该矿床具以下成矿特征:①矿体产于千枚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条纹及条带与围岩层理一致,并具同步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出原始沉积;②矿石中金属矿物的相互交代表明了成矿热液具多期活动及改造富集作用;③矿质来源于长城系属潟湖-潮坪沉积环境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④矿石中铅同位素年龄值为1151.35~1176.76Ma,与含矿地层年龄接近。以上种种特征表明,该铅矿床属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成矿作用是在海岸潟湖-萨勃哈成岩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作用。

2.锡铁山铅锌矿床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赛什腾山-锡铁山岛弧带

的中段,产于弧后大型沉积盆地的次级盆地内。矿区出露地层有元古宇达肯大坂岩群、中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火山-沉积岩系、上泥盆统红色砂砾岩系及下石炭统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图3-57)。滩间山群火山—沉积岩系是主要的含矿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岩组:①下部火山—沉积岩组(O2STa),由下部的流纹质-英安质火山岩、中部的基性火山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和上部的沉积岩组成,沉积岩层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层。岩组中常见硅质岩、含Zn的铁锰碳酸盐岩薄层或纹层。该岩组形成于柴北缘大陆边缘裂谷环境。②中—基性火山岩组(O2STb),由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斜长绢云绿泥片岩等)及沉积岩夹层组成,常见铁碧玉岩和硅质岩薄层或透镜体顺层展布。其中的基性火山岩具有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等多重地球化学特性。局部地段在该层序底部断续分布有一薄层超镁铁岩(菱镁蛇纹岩),表明该岩组形成于地幔强烈上隆的裂陷环境。该岩组火山岩中见含Cu(黄铜矿)的铅锌矿化,是区域上的一个重要含Cu层位。③紫红色砂(砾)岩组(O2STc),由紫红色变砂岩夹含砾砂岩构成,显示了地壳抬升,裂陷喷发的第一个火山旋回基本结束。④上部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组(O2STd),由一套厚大的中—基性火山岩夹沉积岩组成,基性火山岩中见枕状熔岩,岩石大多具洋脊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性。该岩组中常见含铁硅质岩、碧玉岩及重晶石岩薄层或透镜体顺层展布。由此可知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含矿岩系,是一套由火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系。它们由下部的火山-沉积旋回(a、b岩组)和上部的火山-沉积旋回(c、d岩组)组成。铅锌含矿层位于下部旋回的沉积岩中。含矿岩系中含丰富的化学沉积岩,由上到下显示铁(锰)硅质岩(燧石)→重晶石岩→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层,依次构成了一个含矿的化学沉积岩序列,从而显示了海底喷气沉积的垂向分带特征。

该矿床有两个含矿层,其中滩间山群

 岩段为主含矿层,滩间山群O2STb为次含矿层。主含矿层是一套变质的灰黑色碳硅泥质沉积岩与碳酸盐岩的互层沉积,呈北西向(325°士)层状分布,其下部是滩间山群

岩段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已变质为灰绿色绿泥斜长石英片岩)。主含矿层一般可分出十多层不同岩性互层组成的岩层,其主要的岩石种类有:①含碳的片岩类,由含量变化较大的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斜长石构成,岩石含碳(总碳)在1%左右,其中有机碳在0.2%~0.9%之间,普遍见浸染状黄铁矿星点;②大理岩镁含量低(平均0.41%),而向矿区两侧,大理岩的MgO含量增高,在断层沟一带见有菱镁大理岩出露。总体上,由下而上,由矿床中部向两侧,大理岩中镁、铁、锰的含量有增高趋势,而铁锰质大理岩或锰矿层则主要产于该岩段之大理岩中,并主要见于矿区的NW 部位;③含锌菱铁矿石膏岩,薄层状(厚度一般小于1m),由含锌菱铁矿和石膏微晶组成极细的层纹,整合于层状矿体和大理岩层间,亦见呈脉状分布于片岩中,岩石含ZnO4.39%~11.76%,且Zn均以类质同象形式取代菱铁矿之Fe,常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胶黄铁矿和黄铁矿,矿体之顶、底尚未发现明显的热液沉积岩,且矿体规模小、品位低、沿走向及倾向变化大。该含矿层的重要特点是:含矿层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多;黄铜矿及金含量较高,据20件矿石组合样统计,含Au0~2.3×106,平均0.34×106,含黄铜矿石英脉大都产于该含矿层中、下部,表明滩间山群b岩组是一个重要的铜、金的含矿层。

图3-57 青海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床地质图

(引自青海地质科研所,1986)

1—第四系残、冲积层;2—下石炭统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3—粉砂岩、粉砂质板岩;4—泥钙质胶结复成分砾岩、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奥陶统-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火山-沉积岩组:5—千枚状板岩;6—绢云绿泥片岩;7—绿泥石英片岩;8—绿泥绢云石英片岩;9—斜长角闪岩;10—达肯大坂岩群石英片岩、片麻岩、混合片麻岩;11—石墨质片岩;12—大理岩;13—角闪岩;14—石英脉;15—矿体;16—矿带界线及编号;17—断层;18—地质界线;19—背斜轴;20—钻孔、勘探线及编号

矿区为一向SW陡倾的单斜层,局部地表或浅部向NE陡倾,深部则转向SW倾。受强烈的后期挤压,层间滑脱、小揉皱及挠曲十分发育,导致矿体产状相对复杂多变。区内断裂十分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切层(地层)和顺层两组:顺层断裂以矿区北侧的滩间山群绿片岩系与达肯大坂岩群变质岩系的边界断裂规模最大。该断裂明显具先张后压的多期活动特点,可见糜棱岩、千糜岩与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共存,表明其曾经有过韧性剪切—脆性破裂的活动历史。类似的断裂还经常见之于滩间山群内部的不同岩组的界面上,但规模较小。顺层断裂构造破碎带既是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控矿构造。切层(地层)断裂主要有SN向与NEE向两组,多为逆时针方向滑移的扭性断裂,规模及断距不大,常错断地层及层状矿体,但局部为脉状矿体所充填的现象。

矿化带呈NW—SE向展布,长约5500m,宽50~350m,有平行的3条矿带。现已探明铅锌工业矿体150多个,主要集中于无名沟(S2线)至锡铁山沟(S20线)间长1700m的地段,成群出现在主含矿层中。矿体群自地表(3200~3350m 标高)向下延深至2800m 标高,深部逐渐尖灭。矿体形态有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细脉浸染状矿体和细脉-网脉状矿化体3类。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主要赋存于主含矿层的中、上部,具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占矿区已探明铅锌储量的90%以上。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大体一致。这类矿体主要位于厚层大理岩顶或底部与含碳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的界面上,单个矿体长一般150~250m,厚一般3~5m,最大延深约400m(图3-58)。细脉浸染状矿体规模小(最大者长180m,厚5m)、品位低,矿体数量亦少,主要赋存于次含矿层的中、下部片岩内。矿体由细脉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组成,含少量含铜石英脉矿石,矿体形态不规则,与围岩界线不清,其产状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之间常有较小的交角(图3-59)。细脉-网脉状矿化体系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集合体构成细脉和网脉,这类矿体很少,规模亦小,是后期热液矿化的典型代表。

图3-58 锡铁山矿床S12勘探线地质剖面

(据青海省第五地质队)

1—紫红色细砂岩(O2STc);2—斜长绿泥片岩(O2STb);3—含碳绢云石英片岩

;4—大理岩;5—铅锌矿体;6—断层

图3-59 锡铁山矿床S5勘探线地质剖面

(据青海省第五地质队)

1—复成分砾岩(D3); 2—细砂岩(O2STc);3—斜长绿泥片岩(O2STb.次含矿层);4—含碳绢云石英片岩(

主含矿层);5—大理岩(

主含矿层);6—Pb-Zn主矿体;7—细脉浸染状矿体;8 断层

矿石工业类型有硫化矿石和氧化矿石两大类,以前者为主。硫化矿石有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及角砾状矿石等。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黄铁矿、胶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有少量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黄锡矿、硫镉矿、黝铜矿、锡石及金银矿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等),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石膏,偶见电气石、重晶石等,脉石矿物与围岩矿物组成基本一致。矿石组构较复杂,大致有两类:①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中,以黄铁矿、胶黄铁矿集合体为主的条带与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的条带交互出现的条带状构造极发育,其次为花斑状构造,常见胶状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等。花斑状构造常发育于似层状矿体的边部,由粗晶方铅矿、闪锌矿和脉石矿物构成的花斑状集合体,是后期热液作用的结果;②在细脉浸染状或细脉-网脉状矿体中,部分矿石常具细脉状构造,部分矿石中见角砾或碎屑,可能反映了成矿的多期次特征,某些金属矿物(如黄铁矿)常发育碎裂结构,则显示其受动力变质的影响。

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3期:喷气沉积成矿期(中晚奥陶世)、变质热液改造期(志留纪)和岩浆期后热液改造期(晚华力西期)。喷气沉积成矿期形成层状及条带状、胶状细粒胶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矿石,变质热液改造期主要形成块状及条带状中粗粒矿石,岩浆期后热液改造期则形成块状、粗—巨粒方铅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组合的矿石和切层的脉状矿石、角砾状矿石。锡铁山矿床矿石主元素为Pb、Zn、S、Fe,伴生元素Ag、Au、Sn、Cd、In、Cu、As等。就其储量而言,它为大型铅锌硫(银、金)矿床。氧化带平均含Pb4.73%、Zn1.66%、金0.78×106,银0.56×10-6;原生带平均Pb3.34%、Zn6.75%,Au、Ag的含量往往与硫化物含量呈同消长关系,Ag在方铅矿中含量最高,Au则与热液改造型的硫化物相关。铅锌品位变化具以下特点,即①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比细脉浸染状矿体品位高,大理岩中的透镜状矿体最富;主含矿层下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品位高,次含矿层中的矿体品位低;具后期热液改造特点的矿体或矿石品位高,改造愈强烈、矿石矿物重结晶愈好、粒度粗大者,铅锌品位最高,尤其铅品位高。②沿走向,矿床的北西段以铅锌矿石为主,黄铁矿相对较少,Pb、Zn品位高,矿床南东段矿石中黄铁矿增多,Pb、Zn品位降低。显示出由NW 往SE,Pb、Zn含量有降低趋势。③自NW 往SE,主矿体中的Zn/Pb比值有明显的逐步增高趋势,矿床NW 端为无铅锌矿的锰矿体,往SE,至锡铁山沟一带,矿体的Zn/Pb<1,至无名沟一带,Zn/Pb达最高(> 2),在无名沟东南400m的Z36线一带的深部(3000m标高之下),铅锌矿体逐渐为硫铁矿体(含铜)取代,从而显示出明显的水平分带。在垂向上,总体上存在由SE深部向NW 浅部Zn/Pb比值降低的趋势,而矿体的垂向延深,则表现在锡铁山沟SE侧600m处、无名沟SE侧400m处及锡铁山沟NW 侧100m处存在3处矿化中心。如果不考虑后期热液叠加而使铅更富集的因素,仅以喷气沉积作为主成矿作用,并假定主含矿层的陡倾斜产状是成矿后的构造过程的话,则可推断主喷气口可能在矿床SE部的深部。

对矿石的铅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该矿床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μ值的变化为8.31~9.12,ω值30.87~40.56,K值3.6~4.32,具异常铅特征。这表明该矿床的铅为壳幔混合铅,混合方式为由海底火山作用带入海洋的地慢铅与大陆风化带入海水的地壳铅混合,也不排除在消减带火成活动热流上升溶解下地壳铅和上部地壳铅的混合(邬介人等,1994)。矿石中硫化物δ34S小于6‰,重晶石δ34S值为10.51‰~10.54‰,表明可能有深部物质的参加。

据研究(张德全等,2005),该矿床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关于此类矿床的类型,一些研究者把其归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邬介人等,1985),鉴于该矿床与加拿大的苏利文、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河矿床以及我国秦岭南坡泥盆纪成矿期的一些矿床有许多相似之处(宋志高,1986),本次研究把该矿床归为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

3.蓄积山多金属矿床

蓄积山多金属矿区(也称树基沟多金属矿区)位于乌兰县内宗务隆山中段南坡,地处华力西期宗务隆山裂陷带

内。该矿床由青海省海西地质队1959年发现并予以检查和评价,其后又有数个单位进行过检查和评价。该矿床一直由地方小规模开采。

图3-60 蓄积山多金属矿区地质略图

(引自张德全等,2000)

1—第四系冲洪积层;石炭—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2—千枚岩;3—灰岩夹千枚岩;4—绢云母千枚岩、千枚岩夹灰岩;5—厚层状白云质灰岩;6—石英脉;7—逆断层;8—平移断层;9—性质不明断层;10—地质界线;11—氧化带;12—矿体及编号

区内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浅变质岩系,岩性以灰岩和千枚岩为主,构成走向近东西,向北倾的单斜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其次有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矿化在空间上主要与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关系密切,矿体产出具一定层位,仅赋存于中吾农山群上部的灰岩和杂色砂岩(已变质为千枚岩)中(图3-60),矿体沿灰岩和杂色砂岩的界面分布,主矿体大多产于灰岩中。围岩蚀变较发育,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前两种与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分布范围较大,在矿体和断层破碎带附近蚀变强烈,远离之则减弱。矿化地段的灰岩均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硅化强烈地段矿化以脉状为主,硅化较弱地段则以浸染状和团块状为主。矿床有两个含矿层共5个矿体,其中2条为含铜(或含铅)石英脉型矿体。上含矿层位于矿区北部,产在上岩组厚层—块状含硅质灰岩与下岩组上部千枚岩之间的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中,断续长1500m,宽10~20m,矿体位于含矿层东段,赋存于厚层状灰岩与绢云母石英千枚岩接触界面的构造角砾灰岩中,矿体长22m,平均厚4.79m,矿石呈细脉状、浸染状构造,局部见角砾状构造。原生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黝铜矿、铜蓝、黄铁矿为主,次为斜辉锑铅矿,表生氧化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铅矾、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矿石铅品位最高19.89%,平均7.04%,银最高为164.3×10-6,平均70.40×10-6,铜平均为0.45%。下含矿层位于矿区中部,长1660m,宽20~30m,区内主要工业矿体均位于该含矿层中。如Ⅰ矿体位于其中段,长为377.5m,平均厚2.16m,延深20~40m(图3-61),矿体顶板围岩为灰岩、千枚岩,底板为灰岩,矿石以粒状、碎裂状及糜棱结构为主,尚有胶环带状结构,以浸染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块状及角砾状构造少见,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含微量黝铜矿、斑铜矿、斜辉锑铅矿、白铁矿、铅矾、孔雀石、蓝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重晶石。矿石铅品位最高35.85%,平均5.09%,银最高为239.5×10-6,平均62.66×10-6,Cu0.02%,Sb一般小于0.1%,As一般0.03%。含铜石英脉在矿区见有多处,但品位一般较低。矿石矿物以细脉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主要为黝铜矿和方铅矿,其次为铅矾、孔雀石、蓝铜矿。矿床成因为喷气沉积-热液改造型。

二、热液型铅锌矿床

本类型是指那些受断裂构造、裂隙构造控制,矿体、矿化体主要呈脉状、囊状或不规则状产出的矿产地,包括单矿脉、含矿石英(方解石、萤石)脉或其他脉状、网脉状矿化。该类型铅锌矿床分布范围广,不受地层岩性的控制,赋矿岩石可以是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砂岩、板岩、火山岩及中一酸性侵入岩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呈脉状,规模小,多为矿点,少数矿床规模达到小型。矿石品位变化大,成矿元素主要是铅,其次为银、锌、铜等。典型的如哲合隆小型铅矿床。

图3-61 蓄积山铅矿床2-2′线剖面图

(引自青海地质科研所,1986)

1—第四系残、坡积,石炭系—下二叠统中吾农山群;2—千枚岩;3—含砾千枚岩夹泥灰岩;4—薄层及中厚层灰岩;5—泥钙质千枚岩夹薄层灰岩;6—薄层灰岩夹千枚岩;7—矿体及编号;8—断层及地质界线;9—平硐;10—钻孔及编号

哲合隆铅矿床位于青海天峻县境内,矿区大地构造属于南祁连哈尔腾-哲合隆断陷带

之布哈河复向斜,矿区位于布哈河复向斜中哈吉尔背斜南翼,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上岩组千枚岩段,为一套浅变质浅海—滨海相的碎屑岩建造。矿区为倾向北北东的单斜层,北西—北西西向及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是本区的构造格架,形成时期可能为加里东中晚期,其中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规模较大。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小,但却是矿区主要的储矿构造,控制矿脉的产出及展布(图3-62)。岩浆侵入活动以脉岩为主,主要为闪长玢岩脉、石英脉、花岗斑岩脉及碳酸盐脉,其中石英脉与成矿关系密切。

矿(化)体以含矿石英脉为特征,主要为含铅石英脉和方铅矿脉。矿(化)体赋存于垂直地层走向的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带内。已发现的11个矿体,各矿体的赋存围岩岩性不一,有绿泥绢云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变长石砂岩等,其中赋存于变砂岩的矿体铜铅锌含量较高。此外围岩内还分布有星点状和细脉状方铅矿。矿体呈脉状展布,平面上具雁行状排列,剖面上具斜列特征,沿倾向延深较大,最大斜深可达115m(如Ⅳ矿体),矿体长6~180m,厚0.3~2.9m。矿体围岩蚀变不发育,近矿围岩具硅化和岩石褪色现象。

矿石类型简单,有致密块状、浸染状、角砾状矿石等。成矿元素以铅为主,伴生银及金、锌等元素。致密块状矿石方铅矿含量90%~95%;浸染状矿石为矿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方铅矿含量10%~50%,与闪锌矿构成团块,呈星点状浸染到脉石矿物或贯入到脉石矿物裂隙中;似角砾状矿石分布局限,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石英等组成脉体胶结围岩角砾而成。矿区氧化带不发育,仅在矿体上部形成褐黄色的褐铁矿化带。

三、喷气沉积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有以下共同特点。

1)它们都形成于地壳拉伸-裂解的构造环境中,而且定位于大型裂陷盆地的次级海盆内。

2)具有稳定的含矿层位,它们多产在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层位中。例如大东沟铅锌矿床产于元古宇长城系下岩组二岩性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锡铁山矿床的含矿层为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火山—沉积岩组上部的碳硅泥质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岩层中常见硅质岩、含Zn的铁锰碳酸盐岩薄层或纹层;而蓄积山矿床则赋存于上石炭统中吾农山群上部的灰岩和杂色砂岩(已变质为千枚岩)中,矿体沿灰岩和杂色砂岩的界面分布,主矿体大多产于灰岩中。

图3-62 哲合隆矿区地质图

(引自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1990)

志留系上岩组:1—变长石石英砂岩;2—砂岩与千枚岩互层;3—绿泥绢云千枚岩;4—变长石砂岩;5—绢云母千枚岩;6—变长石砂岩;7—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8—闪长玢岩脉;9—矿体及编号

3)含矿层上下均出现代表喷气作用形成的标志层,如石膏层、重晶石、硅质岩、碧玉岩层及含铁(锰)碳酸盐层等。

4)矿床具多阶段成矿特征,主矿床形成后均受到后期的变质热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影响和改造,成矿时代越老的矿床,其变质、变形程度越强烈,如大东沟矿床的矿层具同步褶皱弯曲现象,锡铁山矿床发育明显切层的脉状矿体,而蓄积山矿床矿体则产于上岩组厚层—块状含硅质灰岩与下岩组上部千枚岩之间的东西向层间断层破碎带中。

5)矿床的层控和构造控制特征明显,矿体多具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条带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角砾状等形态。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条带状是矿体的主要类型,具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产状与围岩产状大体一致,具层控性;而呈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角砾状等形态的矿体多为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改造的产物。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改造作用使矿体或矿石品位增高,改造愈强烈,矿石矿物重结晶愈好、粒度愈粗,粒度粗大者,铅锌品位最高,尤其是铅品位高。

6)矿石矿物较复杂,有方铅矿、黄铁矿、胶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黝铜矿,以及少量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黄锡矿、硫镉矿、锡石及金银矿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等),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石膏,偶见电气石、重晶石等,矿石组分较复杂,除主成矿元素铅锌外,还伴生有Ag、Au、Cu、As及Cd、In、Sn等其他组分,部分伴生组分甚至达到工业品位,可综合利用开发。

7)围岩蚀变发育,主要的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前两种与矿化关系密切。



铅锌矿有哪些基本特征?~

具蓝灰色,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4℃,沸点1750℃,展性良好,易与其它金属(如锌、锡、锑、砷等)制成合金。

粤东北地区斑岩型及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点)达数十处,其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2处,中型铜多金属矿床2处,铅锌矿床1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点)十余处。在其邻区的北西端,福建上杭紫金山为一大型斑岩-火山热液型铜金矿床,东侧平和的钟腾为一中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东南侧的钟丘洋为一中型斑岩型铜矿床,在其西侧大宝山为一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控岩控矿构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岩成矿时代等,可将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裂隙充填型及斑岩-火山热液型四大类,其中以热液裂隙充填型和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最为重要,也是本书要论述的重点。上述四大成因类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列于表2-1。

盘龙铅锌矿床
答:据矿物的共生组合、相对含量等特点,将区内原生矿石分为闪锌矿石、方铅闪锌矿石、铅锌黄铁矿石及闪锌方铅矿石等4种矿石类型,以前两者为主(梁国宝等,2003)。 闪锌矿石:矿石呈灰色、浅棕色,不规则中—粗粒镶嵌结构及交代结构,局部具环...

锌矿的种类
答: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

辽宁八家子银铅锌矿床
答:(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段和矿体 八家子银铅锌矿床产于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与中元古代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及白云质大理岩中北西向和南北向的断裂带中。从接触带向北西方向,依次有5个矿段分布,包括北山、红旗、炉沟、东风和冰沟(图...

模型二十二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找矿模型
答:据其成矿特征看,五部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陆相火山岩型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矿远景区划室,1990) 。 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1. 矿床成因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与 “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容矿的银 - 多金...

澳大利亚“世纪”铅锌矿床
答:通过对比研究查明了矿床的成矿环境,表明了朗希尔矿田具有发现类似层状锌、铅矿床的潜力,为“世纪”矿床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00多年来,在“世纪”矿床周围的勘查活动从未停止过,几经上下和反复,9次被勘查公司租用和放弃,但是最终还是...

河南省南召水洞岭铜锌矿床特征、成因及整装勘查分析
答:水洞岭矿区就印证了这句话,水洞岭矿区开采历史悠久,至今多处尚存明清时代开矿和炼银遗址,1954年、1970年,中南地质队和中南冶金601队动用地表工程,认为该区地表矿体规模不大,品位低,往深部无变化趋势,属裂隙充填型矿床而被放弃。1990...

铅锌矿成矿时代及其演化
答:我国的铅锌矿床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一直到新生代均有形成。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铅锌矿床类型和规模却各不相同,其中燕山期是最重要的成矿期,显示了矿床形成随地壳发展而演化的特点(图4-9)。图4-9 我国...

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答:该类型特指产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中上部及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顶部碳酸盐岩中,矿体严格受岩相、岩性和不同形式的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具有沉积热液改造特征且成矿与火成侵入岩没有直接关系的铅锌矿床。与区内其他铅锌...

加拿大霍华兹山口铅锌矿床
答:上述不同之处表明,霍华兹山口的矿床在形成模式上有其自己的特征。据认为,矿床中的锌和铅硫化物是在沉积同期淀积在塞尔温盆地的一些次级盆地(很可能为大的古水下洼地)内的。硫同位素数据表明,海水中的硫酸盐衍生出生物成因硫化物。金属的...

三义庄铁、锌、钼矿床
答:岩体中钼矿化特征是边部多于中间,尤其是西北接触带最好,东接触带也见连续性较好的矿层。 辉钼矿主要为细脉浸染型,钼矿化与石英细脉或硅化有密切成因联系,多以鳞片状附在石英细脉上。钼品位为0.099%。 3.矿床成因类型 铁锌钼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