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是佛,无心又作何解释? "佛外无心"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移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里的心是指本性真心的认识,“佛”是指觉悟,所谓无心就是指不用心,也就是不觉察不思维,也就没有觉悟,也就是无明,或者说是愚痴、不理智。

无心为无执着之心。

无心无佛,所以丹霞劈了佛像烧了。

佛曾经说过,如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喔。

另外楼主读佛教典籍时一定要注意“心”、“性”这样的词在这个语境下究竟指的是什么。

此心非彼心。

除去妄念之心

什么叫即心是佛无心是道 道是什么~

马祖道: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无心是道_
先看两个经典所言:
《华严经》有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祖堂集》卷二十《瑞云寺》上有文如下:
此相者,迷头认影相。何以故?若有人不了自己佛及净土,
情知他方佛净土,一心专求往生净土。见佛闻法,故勤修善行。念佛
名号,及净土名相。故表此相也。志公笑云“不解即心即佛,真似
骑驴觅驴”者, 即此相也。
然后,不可说,不可说
末学惭愧,善巧方便,简单说说:
“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本来圆满,不必向外求佛。”

观经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云何是心即能作佛也?释曰∶案唯识之理,心外无别法,万法万相皆是自心。故起信论言,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维摩经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言,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故知万法皆心变现。当用此心观彼佛时,阿弥陀佛为本性相。众生观心缘彼如来,不能心外见佛真相。当观心变作影像相,是影像相名曰相分,能观之心是于见分。见相两分皆不离于自证分。见分之力能现相分,故名是心作佛也。此相分即是自证分心,无别有体,故名是心是佛。欲观如来一切功德,皆用自心所变影像,故名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也。或由心想修种种行,为万德因名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中略)华严亦言,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此三无差别;心有垢位,名曰众生,心纯净时,名曰为佛,即其义也。

佛陀曾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但获得佛果之后,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了,这是 ...
答:没有念头就没有作为了吗?打坐就是死物?答案是否定的!只有邪鸟师才不懂这个道理!到处诽谤禅定!其实很多本经中,都有解释这个问题。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如来无心意识,云何当作众生事?未来众生,当有此疑!佛告文殊师利:如虚空,无心意识,亦为一切众生处,四大无心意识,为一切众生所依...

般舟三昧的经文讲解
答: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欲处色处无色处。是三处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涅盘。是法无可乐者。设使念为空耳。无所有也。菩萨在三昧中立者。所见如是。佛说,甚是,跋陀和!恢复自性清净后,...

法本无别,因机而异。吾虽修净土,然最服禅宗之“如来无实法可说”。比...
答: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答:此句是古德所开显的,意思是我们所执持的阿弥陀佛名号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便能澄清浊水。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投到我们凡夫众生浑浊散乱污染的心中,我们的心念亦法尔自然地趋近佛心,因为佛号即是实相,即是阿弥陀佛的心,所以我们的心也一定会像阿弥陀佛那样,具有他的...

何为有为法?何为无为法?是不是有心和无心的区别,请给个大众能看懂的答案...
答:有为法和无为法都离不开心。如果心不攀缘、不执著、不取不舍,就是无为。有为则是追求世间的名利等。

请教大德: 什么叫做心无造作?禅定?一念不生是什么意思?还有空性?做事...
答:从字面来解释比较繁琐,而且容易让你更困惑;同样如果用佛经里的术语或者是佛经里的言论来解释,那么你也比较难理解,毕竟你所问的本就是佛经里的基本概念。所以我这里的回答并非解释,而只是让你对你所问的概念有个大致了解。先说“禅定、心无造作”。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来说,禅定:就是一种修行的...

禅宗的美学价值之存在的追问的意义是什么意思??
答:禅宗没有提出一个“人是谁”的问题相对,但禅宗也不从“是什么”的意义上来谈人,禅师们常用的字眼是“如何是”、“怎样是”、“即心即佛”[6]、“非心非佛”[7]、“无心”[8]、“无念”、“无相”、“无住”[9]、“平常心”[10]、“无位真人”[11]等等是禅宗对佛性的诠释,也是禅宗对人的一种不...

经典佛经语录60句精选
答:13)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14)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15) 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16)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17)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

“菩提本无心”出自哪首诗?
答: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

佛学讲心的问题
答: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阿赖耶识能执持色身,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何故非一非异? 五蕴虽因如来藏而生,然非即是如来藏,五蕴若即是如来藏者,老死之后,如来藏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