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么产生的?世界上前十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世界历史上最大一次自然灾害是什么?

作者&投稿:化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地震的成因,正统的观点认为:地壳内存在一种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称为地应力。
在地应力作用尚未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时,岩石会产生弹性变形,把能量积累起来;当地应
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弹性限度时,就会在那里发生破裂或破裂带,或使那里原有的破裂带重新
活动起来,将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震。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其实生硬定为十大不太合理。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它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国家要花大量的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年来,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75年8月 5~7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3天最大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的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公里,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干旱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旱灾,大部分地区春旱发生机会多、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热带气旋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7~8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年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面所说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于 7503号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而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登陆先后在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时为189.5毫米,24/小时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成潮灾。我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起的。东南沿海倍受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大风导致渤海南岸的潮灾。
低温冷害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强寒潮引起急剧降温。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过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上这种天气造成稻谷空壳、瘪粒而减产。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年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是 上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国在中、长期预测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滑坡它是斜坡上大量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以及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有史以来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频繁发生,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县迭溪地震时,周围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二个巨型高速滑坡相对而下,堵塞涡江,形成堰坝高160 多米;45天后壅塞之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公里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 多万立方米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发,山谷雷鸣、挟带泥砂石块的浑浩洪流席卷而下,扫荡着前进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灾害波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和各种设施。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国山区铁路
有1386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多公里线路的安全运行。
森林火灾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员不慎引发的火灾现象。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计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时遏制。我国森林火灾损失率随科技进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强在不断降低。但对于林地覆盖率仅为 13%和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国,减少损失与提高覆盖率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森林火灾不仅造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给生态和自然景观带来严重的破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过火林地 114万公顷,占全国林地的1%。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它是指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恶性杂草以及鼠害。就农作物而言,病、虫、草、鼠会从全国每个人的口中,每年夺走50公斤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还有猖撅的鼠害和恶性杂草,如果病虫大发生并成灾的话,对我国的基础产业一农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世界上前十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这个不是很关注

地震……那些自然灾害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

你好,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张力积聚到大于地球表面的承受力而产生的连续几句震颤。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最大明朝时期的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人数80万!!
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曾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写道:“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地震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附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华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没有丝毫准备有关;加之地震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岁荒粮歉,地震后完全丧失了抗御灾害的能力。 世界最大 应该是恐龙灭绝那样的几次生物灭绝事件

为什么会地震?地震原因有哪些?
答: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板块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2、...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答: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现象: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原理是怎样的?
答: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

关于地震知识
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答:1、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2、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

地震的来源是什么产生的
答: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答:1、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2、地下岩层板块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是怎样形成的?是地壳在怎样的运动?
答: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