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有何表达效果? 观潮这篇课文,作者从视觉和哪两个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

作者&投稿:徐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比喻);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比喻)际天(夸张)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夸张),势极雄豪。\”这句按照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详细写了浙江之潮的到来过程,又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浙江之潮的雄奇壮观。

观潮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比喻);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比喻)际天(夸张)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夸张),势极雄豪。”这句按照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详细写了浙江之潮的到来过程,又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浙江之潮的雄奇壮观。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课文是从形态、气势、视觉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
原文(部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六七米高的白色成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扩展资料: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观潮》在文中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

《观潮》第一段中作者写潮水运用了哪两个修辞手法
答:整段用了3个修辞,但是描写潮水用了2个 第一段中“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是比喻。“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夸张。“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是引用。

《观潮》中三四自然段打比方的句子有哪些?
答: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观潮》一文中哪个地方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观潮里的排比句是:“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排比句(Parallelism sentence),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一般使用排比句来说理,可收...

观潮中的比喻句是什么?
答:作者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对这种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钱塘江大潮,人称“天下奇观”。《观潮》一文按照时间的顺序,给我们进行了精彩描述。特别是“潮来时”这个部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一...

观潮文章第1、2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2012-12-09 观潮 第一、二段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么表达作用? 27 2021-09-21 《观潮》的第一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012-05-27 观潮第一段三种修辞手法作用 2 2019-05-04 观潮中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14 2015-02-01 《观潮》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

《观潮》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答:1.《观潮》这篇文章结合了图画叙事、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它使用隐喻,夸张和其他描述手法。2.类比 用白线、白墙、白马来比较远近不同的潮水形态;潮水的声音被比作滚滚的雷声和滑坡。好处:作者这样写很具体,形象。即使读者没有到过那里,也仿佛看到了钱塘江的巨浪。3.比较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潮汐...

《观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答:《观潮》中全文分成四段,段意如下: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

《观潮》中把浪潮比作什么?
答: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文中景色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

课文观潮中描写浪潮声音的句子有什么
答: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