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修无常 怎样对无常生起定解:在日常生活中十个观修

作者&投稿:弭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时,你身体也是无常的,以后不一定再路过这里。既然如此,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如理如法,始终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如《般若摄颂》云:“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
  
  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人也全部视为妖魔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饮食
  
  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在山中节食苦行时,许多空行母现身供养衣食,并说:“尊者啊,您在修行的时候,如果吃一点人间的食物,穿一点衣服,同时服用一点点空行的妙食,对禅修和善行会大有帮助。这些衣食,我们会替您筹备的。”尊者回答:“世间人所有的财物和资具,是不能与修行人的觉受和证解相比的。因为我有了禅定的妙食,故世间的衣食和享受有没有都无所谓!”
  
  我们若有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即便没有,饮食也要比较清净,切莫沾染罪业的过患。我以前一直强调,每人一天三顿饭,千万不要杀生。有些人早上吃一只青蛙,中午吃一条毒蛇,晚上吃一只鸡,尤其是生活在海边的人,每顿饭吃掉的众生不是一两只,而是无数只,这种人比屠夫还残忍、比恶魔还可怕,不如早一点离开世间好。
  
  此外,我们除了尽量吃素,每次吃饭还应供养三宝,或者行持过午不食,以清净心来过清净的生活。
  
  (四)睡眠
  
  躺卧睡眠是无常的,如果在贪心、痴心中入睡,则无实在意义,即使做梦也是一种迷乱。但若有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便可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退一步说,纵然没有这种境界,睡时也应观想佛陀发光,遍布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修法中安睡。
  
  (五)财富
  
  拥有的珍宝财富是无常的,故当依止圣者七财——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世间人对有漏的财物极为重视。前段时间,有些台湾居士去一个寺院参加开光仪式,当时在场有一个藏族老乡,我以前认识。她整个身体装饰得金光闪闪,十个手指戴满了金戒指,脖子上也有很多金子,一块一块的……那些台湾居士见了,都说她这样做实在是浪费,平心而论,这种打扮十分俗气,一点也不好看。
  
  所以,水平不太高的人,认为财富是身份的象征,把拥有高档的衣服、轿车、房屋,当作是成功的标志。而修行比较好、境界比较高的人,视钱财如粪土,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他们唯一重视的,只是净戒、信心、知惭、有愧等圣财。当然,作为修行人,所有的行为特立独行,一点都不随顺世间,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不管怎样,无论你在什么情况下,都务必要重视圣者七财。
  
  (六)亲友
  
  亲朋近邻是无常的,整天随顺他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应当远离闹市,前往寺院或寂静处激发出离心,到了那时,你自然而然会珍惜时间。其实珍惜时间很重要。如果你现在不珍惜,没有好好修习,以后不一定有这个机会。明代的一元禅师说过:“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因此,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要有一种出离心,觉得这个人身太难得,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有些刚刚出家的人,也许会有一点出离心,但这个需要长期保持,不然的话,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血并不可靠。
  
  (七)名利
  
  名誉地位是无常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没必要去希求这些,应恒常身居低位。
  
  现在有些人活得特别累,为了小小的地位,一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是没有意义。当然,如果你有地位对众生有利,那有一些也可以;但若对众生毫无利益,则应像噶当派的大德一样,内在虽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外在却甘愿默默无闻,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发心、做善事。
  
  (八)语言
  
  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平时说些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应督促自己念咒、诵经。
  
  《窍诀宝藏论》中讲了要断除的六种大错误[ 颂云:“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来世依处师,取悦保护亲友大错误;不诵悉地根本之咒语,永无休止闲谈大错误;不积信等圣者之七财,积累苦源财产大错误;不修心性本义之实相,成办散乱琐事大错误;不调罪过祸源之我执,追求名闻利养大错误;不作遣无明暗之闻思,自高盲修瞎炼大错误。断此错误趋近解脱道。”],其中对亲朋好友极力取悦,对上师三宝非常冷淡,这是一大错误;整日无休止地与人闲聊,却从来不愿意持诵密咒,这是一大错误;真正的法不去修,反而希求世间八法,这是一大错误……诸如此类讲了很多道理。
  
  现在有些人,仅仅念莲师心咒一万遍,就抱怨特别累,念一个小时头都要裂开了;而让他讲些是是非非,尤其是说别人的过失,三四个小时还觉得短,甚至要熬夜“加班”。所以,凡夫人确实烦恼深重,做善行的话,就像爬山,一直在算时间,磕半个小时头或念一个小时经,就累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而让他做些世间琐事,马上精神抖擞、活力百倍。这是非常颠倒的。因此,我们行持善法要有毅力、要精进,至于造恶业方面,务必要想方设法加以杜绝。
  
  (九)善念
  
  信心、出离心也是无常的,即使依靠偶尔的因缘生起,“我再也不回家了!再也不踏入红尘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烟消云散、无踪无影了。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和信心,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坚定的誓言来摄持相续。
  
  (十)妄念
  
  想法妄念统统是无常的,故当具备贤善的人格。如今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分别寻思特别重,总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这也是无常的,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慈悲心,拥有贤善的人格。否则,即使你再能说会道,口才无人能及,想象力特别丰富,可对自他有没有利也很难说。
  
  (十一)验相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时晚上做一些好梦,白天显现种种境相,看到光、看到圣尊……这些验相和证悟相也是无常的,没有必要太高兴。你平时生起强烈的烦恼,从来都不察觉,而稍微有一点觉受、有一点境界,就开始到处打电话:“我开悟啦!看到什么东西了。”其实看到什么并不重要,内心转变才最重要。若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反反复复在心中观修,对此真正产生定解,然后修更高的法才会事半功倍。否则,暂时的一些验相并不稳固。
  
  卓沃衮波上师曾说:“总之死亡无常法,自之相续若未生,密集之法亦不深;相续生起死念时,三皈之辞也高深。”的确,基础没有打好的话,表面上能看到明点,接受过《上师心滴》等最高的密法,也只不过是冰上建筑,因为没有观好无常,这种境界不会长久,很容易被世间种种迷乱夺走。所以,真正要修行的人,基础一定要打牢,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希望你们牢记于心。
  
  对我而言,并不是特别吝啬,不愿给你们传密法。实际上传密法不太难,即便是《上师心滴》的一个引导文,也可以在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中全部讲完。文字上我应该会讲,但你们没有修完加行的话,很多境界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不稳固。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共同四加行、不共五加行修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修一些甚深法要,这样修行才会成功。否则,每个人的风脉明点不同,你暂时可能出现一些验相,但这只是道位的验相,很容易退失,故不必对此十分耽著,务必要追求果位的验相,即达到大圆满第四步境界——法性尽地。到了那时,你已了脱生死,就像雄鹰翱翔虚空一样,可自在操纵死亡,死亡到来也无所畏惧,从此之后无需修行了。
——索达吉堪布:从生活中11个方面观修无常

什么意思??修无常?没看明白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

人生无常之理,《菩提道次第》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 “三理”是: (1)生必然死亡理。 (2)死无定时理。 (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 “九因”为: (1)人的死亡无法改变。 (2)人的寿命处于日减月损,无法增补。 (3)人的一生短暂而能为长远利益学修佛法的机会甚少。 (4)人类寿命长短没有绝对的期限。 (5)人的生因少而死因多。 (6)人的生命脆弱,经不起风险。 (7)物质财富对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8)亲朋好友挽救不了生命。 (9)平时有用的身体,面对死亡却无能为力,最终会变成一具僵尸。 “三决定”: (1)决定学修佛法。 (2)决定立即学修佛法。 (3)决定全力以赴地学习佛法。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临死亡和死亡过程中有恃无恐,安然面对。

instead of taking

漫谈日常修行
答:如果从日常生活中起修,在定力方面就会好得多。一个有定力的修行人,处卑不忧,处尊不惊。 我们要求佛教徒远离荤腥,远离女色,这对于初修者是一种方便,有利于初修者更快地远离世俗旧习,净心净行;但对于有所成就的、具有相应定力的修行者来说,就不应该很敏感,更不至于谈荤色变,谈女心乱,否则就不能说有定力。

生活如道场,我们每个人都是修行者
答:世事无常,生命往复轮回,修心,修性,修思想,大智慧也。 大多文化古老且晦涩难懂,年轻人易止步于浩瀚文学之海前,不得轻易悟之,但还是当努力修行,正因为年轻,才更有拼搏之力。 每每给学生讲语文课,遇到难题,学生懒得动脑。我就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仔细去“悟”语文,只有他们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会比...

如何面对人生的无常
答: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看待无常,那就是:无常的变化使得人生充满乐趣,时时为我们带来惊奇!无常,使我们的生活不致于枯燥乏味。使得我们对一本小说有著追读下去的兴趣的,不也正是这种‘未知的结局’吗?那么,有时也把人生当作一本还没有看完的小说,并以此来保持一份对生命的热诚和...

哪位修行者可解释一下何为无常的证道
答:无常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哪一样不是无常?所谓的证,是真正的做到了,就如大人不再需要小孩的玩具一样,因为真正的明白那些是没有意义的。一切的一切,都归于尘土,我们吃的喝的用的,我们的身体,亲人,亲情,甚至包括日月,几十亿年以后也要毁灭。佛法有一部经,叫做佛说无常经,那是再简单...

人生本无常
答:人生本无常,毎一天看似一样,但却不知有多少人在经历悲伤,痛苦和失去。意外是无常,生病是无常,生活中的毎一件事都是无常。 有很多人会觉得,生命既是如此无常,未来太多的不可预料,又何苦花费心血精力去拼搏创造,倒不如及时行乐,简单的虚度时光便好。 也有很多人陷在无常的生活中难以自拔,例如失去挚爱的亲人,遭遇...

生命的无常
答:世事无常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测的意思。世事无常的意思是指人世间的事情变化无常,生活状况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体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的认知。这个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测的意思。第二就是世间的事情无常,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说的就是世间的的万物都是...

如何修道啊?
答: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介绍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修禅定,这个禅定我们讲的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 我们知道六道是六种不同的空间,虽然畜生道有一部分我们见到,有一部分我们见不到。畜生的种类很多,见得到的是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空间我们就见不到了。可是禅定能够突破,我们在讲席当中说了不少。

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壹.无常
答:壹•无常 灾难,猝不及防。尽管我们听闻过有关无常的教言,明白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人生不免在得与失之间起起伏伏,可我们还是难以接受生活以这样猛厉的方式揭示无常的真相。无常,为什么不能来得温和一些? 时间也是空间,隔开了灾难与我们。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隔着适当的距离,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而太近,会被...

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
答:善加把握修法的最佳状态,才不会对修法产生厌烦恐惧心理,使修法时时刻刻处于轻松满足之中,这样每次修法都有收获,从而激起更加精进修行的欲求,使修法不断增上。 如何把握呢?应如猫捕鼠般集中身心一切力量痛念生死无常,世间一切境界如梦如幻如空花,无有意义,摒弃一切无义杂务屑事,集中一切精力,修行解脱道。在观察...

何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自心现量
答:都是幻有,本自空寂。就是大家周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无常的,不要为得失利益,起烦恼心。自心现量:这是唯识的现量实证,于相离相。就是生活中,见财色名食睡,不起贪嗔痴心。这些语句,其实是很精深的,涉及到般若、唯识。如果你能懂,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果不全懂,先慢慢打基础,慢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