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黔西盆地群地质构造特征 关键参数

作者&投稿:廖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黔西盆地群是滇黔桂盆地群的组成部分。滇黔桂盆地群是华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改造变形的沉积构造盆地。晚二叠世发育了含煤岩系,形成二叠纪含煤盆地。

滇黔桂盆地群位于扬子陆块上扬子地块的西南部,盆地基底为中、新元古界牛首山群与板溪群浅变质岩系。震旦至志留纪扬子陆块增生阶段,亦是华南克拉通盆地早期形成阶段,为陆表海沉积。晚震旦世至奥陶纪晚期上扬子海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奥陶纪末隆升为滇黔桂古陆,至志留纪末除滇东形成南北向狭窄海湾外,滇黔桂大部仍为古陆。晚古生代华南大陆形成时期,是华南克拉通盆地发展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亦是华南克拉通盆地聚煤期。早泥盆世早、中期海进形成川黔海湾,晚期扩大为黔桂浅海,除早石炭世早期海域稍有缩小,直至石炭纪晚期滇黔桂浅海域依旧广泛。早二叠世海域更为开阔,遍及整个扬子陆块,黔桂海域成为次深海。晚二叠世吴家坪期、长兴期是滇黔桂盆地主要聚煤期,川滇古陆隆升,海水东退,古陆以东地区形成川滇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造就了有利成煤的古地理环境。印支期是华南大陆形成时期,亦是华南克拉通盆地晚期定型阶段。三叠纪早、中期(印度期至拉丁期),自贵阳—兴义—开远一线,东南为黔桂次深海巨厚沉积,西北为川滇滨海平原,黔西盆地群位于滨海平原中部地带,沉积了陆相、海陆交替相、滨海相粉砂岩、页岩、灰岩,成为含煤沉积岩系良好的盖层。晚三叠世隆升后形成滇黔冲积平原、滇黔桂三角洲平原,沉积了陆相、海陆交替相碎屑岩。早侏罗世黔西地区西部和北部为陆内河湖相砂泥岩沉积,是早侏罗世四川坳陷盆地的南部边缘带。中侏罗世以后至新生代,区内仅有零星小型断陷盆地叠置于期前变形改造的构造盆地之上。

华南克拉通盆地在中三叠世末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印支运动华南大陆以扬子陆块为中心,受到藏滇、印支陆块向北推挤,华北陆块向南俯冲和来自东南方向古太平洋板块的强烈挤压,形成一系列大型复式褶皱带、逆冲推覆带和广泛的多层次滑脱,出现了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形变相叠加的构造格局。由于北特提斯洋闭合,藏滇板块与扬子陆缘对接,龙门山—箐河一带受到侧向挤压,自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康滇地块安宁河、绿汁江和小江等古老的南北向断裂性质发生转变。由于印支陆块的汇聚,右江海槽闭合,滇黔桂地区形成北西向褶皱带,伴有那坡、右江、靖西-崇左、南丹-紫云等兼有左旋走滑的断裂带。黔西地区被印支运动改造变形的前三叠纪沉积地层,形成以北东走向为主导被北西向构造所交切的构造型式。

燕山运动华南大陆受到周边板块不均衡的或交替性的碰撞挤压,板缘及板内变形十分复杂。位于板内的滨太平洋陆缘造山作用,早、中侏罗世先在陆内形成北北东—北东向隆起带和花岗岩带,盖层褶皱作用在印支褶皱基础上迭次向四川前陆盆地推进,使先后两期褶皱重接、斜接,在川东和湘鄂西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带,形成川东鄂西盆地群。黔西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受印支陆块来自西南向北东方向的推挤,在形成北东向褶皱的同时与北西向构造线相交会形成复杂式样的构造型式,成为滇黔桂盆地群区别于川东鄂西盆地群的重要标志。由于北东向构造被北西向构造线交切,使北东向褶皱迁就变形或被北西向断裂切割。格目底向斜,六枝、郎岱向斜的大煤山背斜形成一条明显的北西向褶皱带,盘县向斜、比德—三塘向斜形成三角形或倒三角形构造形态,是两种应力场形成的北东、北西两种变形交合的结果。郎岱、格目底向斜核部为侏罗纪沉积地层,说明黔西地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而又被燕山运动所加剧,构造盆地定型于燕山期后。

黔西地区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云贵高原在喜马拉雅期受印度板块的推挤和藏滇板块的挤压形成北西—南东走向的弧形构造带,同时隆升为高原,成为西高东低、向东倾斜的中国大陆第二阶梯,在地块快速隆升时被褶断变形的岩层遭受剥蚀夷平,形成现今残留的构造、地理面貌。现今勘探研究的黔西盆地群,包括盘县(亦资孔)、青山、郎岱、补郎(安顺)盆地,以及盘江、兴义、兴仁、毕节、黔西、二塘等盆地。

盘县盆地(向斜)面积1227 km2,以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形成圈闭,向斜核部为中三叠统,由北东和北西两组构造轴向组合呈似三角形复式向斜,两组走向断裂将其分割成盘关、照子河、土城和旧普安四个向斜。盘关向斜位于南部,面积557 km2,向斜宽缓,走向北东,中部凸起,形成南北两个凹陷,向斜北部断裂发育。照子河向斜面积380 km2,呈北西西向,位于盘关向斜、旧普安向斜与土城向斜之间。土城向斜面积130 km2,走向北西西,向斜南翼有一条北西西向逆断层与照子河向斜相接,实际上土城向斜与照子河向斜是被断裂分割的一个完整的向斜。旧普安向斜位于盆地东南部,面积160 km2,呈东西向展布,西翼以断裂与盘关向斜相隔,北翼以褶皱与照子河向斜相连。

青山盆地(向斜)位于盘县盆地东侧,面积1268km2,呈北东走向,盆地由上二叠统煤系地层形成圈闭,其下玄武岩层发育,向斜东北部以碧痕营背斜为界,师宗—安顺—贵阳北东向断裂穿过向斜中轴线,老鬼山背斜将向斜分为西部雨那向斜和东部青山向斜。

格目底盆地(向斜)位于盘县盆地的北部,面积612 km2,北界以水城(垭都)—紫云断裂为界,南以公鸡山背斜为界,呈条带状北西走向,由上二叠统煤系地层形成圈闭,其上为下、中三叠统岩层,向斜东、西端两个核部由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岩层组成,向斜北翼被多条北西、北东向断裂切割。

比德-三塘盆地(向斜)位于格目底盆地东侧,面积1692 km2,西部以新寨背斜相隔与六盘水断裂相接,北部与毕节北东向构造带相接,向斜由上二叠统煤系地层形成圈闭,核部由三叠系组成,向斜被北东向断层和北东、北西向背斜复杂化,形成倒三角形式的复向斜。

六枝、郎岱盆地(向斜)位于格目底盆地之东,比德—三塘盆地之南,面积267 km2和364 km2,两向斜间被北西向大煤山背斜所分隔,均由上二叠统煤系地层形成圈闭。六枝向斜核部为中三叠统地层,郎岱向斜核部为中侏罗统地层,向斜深陷煤系地层埋深达3000 m。



滇东黔西盆地群~

滇东黔西盆地群属晚二叠世上扬子沉积盆地的一部分。煤生气率高,煤层分布广、厚度大,盆地总生气量大;煤储层吸附量高、可解吸率高,煤层割理发育,构造裂缝适中;煤层气盖层封闭性能良好,处于滞流带承压水封堵环境,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4 723.72×108m3,可采资源量为12 892.88×108m3。Ⅰ类资源占地质资源总量的5%,Ⅱ类资源占地质资源总量的45%。
(一)概况
滇东黔西地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包括六盘水市、普安、晴隆、关岭和赫章、威宁的一部分,地理坐标:东经104°19′~105°57′,东纬25°13′5″~27°07′,面积约3万km2。
该地区煤层气的研究相对较晚,贵州省地质局地科所(1995)对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目标评价进行了研究;贵州煤田地质局(1996)对贵州省煤层气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但是由于资料和认识程度的限制,目前滇东黔西地区的煤层气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二)煤层、煤岩和煤质特征
1.煤层特征
滇东黔西地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主要含煤层位于长兴组下部龙潭组上段的中下部和下段的中部。含煤地层埋深在向斜中心可达2 000m。上二叠统煤层较厚,一般在20~40m 之间,最高可达50m,其展布以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厚度分布从向斜边部至中心逐渐增大。
2.煤岩煤质特征
滇东黔西地区各种煤层其宏观煤岩组分组成以暗煤、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以半暗型、半亮型、光亮型为主。
滇东黔西地区煤岩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占总的68.19%~94.5%,平均为85%左右。无机组分含量较低,占5.5%~31.8%。
由于煤系埋藏条件及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滇东黔西地区在不同区块不同部位媒的热演化程度均不同。从气煤—无烟煤均有分布,但以高阶(Ro为1.3%-2.2%)烟煤为主。在区域分布上基本遵循由西向东和自北而南煤的热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
(三)煤层含气量
共收集含气量数据311个,在各向斜中分布如表6-18所示,本次研究主要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的滇东黔西地区煤层平均含气量为11.3m3/t。
表6-18 六盘水地区主要向斜煤层含气量统计表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含气量值整体较高,在200 m 深度处,郎岱、六枝西南翼,格木底和旧普安东南翼等含气量显得较高,一般都大于5m3/t,而其他向斜如睛隆、青山、潘龙和发耳等均较低。在500m和1 000 m 等深度处各向斜含气量的变化情况同上。
分析表明,格木底向斜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经回归分析,相关方程为:W=0.619H12/+2.076,相关系数r=0.7973,随深度H 加大,含气量W 也相应增大,在埋深达到100m 时含气量大于8m3/t,达到400m 时含气量大于15m3/t,在1 000m,含气量大于20m3/t(表6-19)。
表6-19 格木底向斜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与埋藏深度关系


盘县土城、盘关向斜二叠系上统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相关性非常好(表6-20),回归方程为W=0.272H1/2+0.369,相关系数可达0.8870,但与格木底向斜相比在同一深度上盘县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要低,在100 m 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低于2m3/t,在400m 含气量要低于7m3/t,比格木底向斜要少一倍。
表6-20 盘县土城、盘关向斜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表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采用含气梯度法对深部煤层含气性进行预测,对含气梯度适用深度以下采用压力—吸附曲线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6-21。
表6-21 计算单元深部煤层含气性预测成果表


(四)成藏条件
1.煤层生气率高,煤层分布广、厚度大,盆地总生气量大
本区煤类主要为中高煤阶煤,煤生气率高。煤层分布面积大于200km2的聚煤、煤层气盆地(复向斜)有盘县盆地、格木底向斜、六枝向斜、郎岱向斜、青山向斜、补郎向斜。这些盆地(复向斜)中主煤层呈稳定、较稳定的层状,分布连续、面积广。煤层集中段煤层总厚度达40m,可采煤层平均总厚一般达15m以上。盆地总生气量大。
2.煤储层吸附量高、可解吸率高,煤层割理发育,构造裂缝适中
由于镜质组含量高,煤演化程度适中,吸附量高(大于15m3/t)、可解吸率高(大于70%)。煤层割理、内生裂隙发育,割理组呈网状、树枝状分布,连通性好,构造裂缝适中。
3.煤层气盖层封闭性能良好,处于滞流带承压水封堵环境,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
不少区带煤层水水体弹性能量较高,煤系下伏玄武岩是一隔水层,煤系上覆飞仙关组泥岩、粉砂质泥岩也是含水性很弱的隔水层,水型为NaH CO3型,矿化度2 000~6 000m g/L,向深部增加由于煤系中泥岩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和隔水性,在纵向上又有多套盖层叠加形成多层封闭,在横向上与向斜、地层扭曲、封闭性质断层等非渗透性质边界组合,构成了不同程度的遮挡,使地下水活动受阻,形成滞流带承压水封堵环境,气藏得以保存和富集。
(五)煤层气资源量
滇东黔西盆地群煤层气风化带下限至煤层埋深2 000m 以浅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4 723.72×108m3,资源丰度为2.16×108m3/km2,可采资源量为12 892.88×108m3。
从层系来看,煤层气资源都分布在二叠系。
按区带统计,六盘水、贵阳、织纳和恩洪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7 065.15×108m3、3 861.35×108m3、11 768.26×108m3和2 028.96×108m3,占地质资源总量的49.15%、11.12%、33.89%和5.84%;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 299.72×108m3、1 450.33×108m3、3 425.03×108m3和717.80×108m3,占可采资源总量的56.62%、11.25%、26.57%和5.57%。
按深度统计,煤层埋深1 000m以浅、1 000~1 500m和1 500~2 000m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22 496.57×108m3、7 259.12×108m3和4 968.02×108m3,占地质资源总量的64.79%、20.91%和14.31%;埋深1 000m以浅与1 000~1 500m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分别为9 815.94×108m3和3 076.94×108m3,占可采资源总量的76.13%和23.87%。
该含气盆地Ⅰ类资源量为19 094.11×108m3,占地质资源总量的54.99%,Ⅱ类资源量为15 629.61×108m3,占地质资源总量的45.01%;Ⅰ类资源分布在六盘水和恩洪,Ⅱ类资源分布在贵阳和织纳(表6-22、表6-23)。
表6-22 滇东黔西盆地群煤层气资源层系分布汇总表


表6-23 滇东黔西盆地群各含气区带煤层气资源类别表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样本点,对煤层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进行专门研究。本轮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包括:对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风化带深度;对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有重要影响的可采系数;对资源优劣程度评价有重要影响的煤层气资源类别评价标准等。
(一)煤储层含气量
煤储层含气量值的选用有以下方法:
1.实测法
钻井取心获得的含气量为损失气量、解吸气量(模拟地下温度)和残余气量之和。可采用煤层气井中实测的煤层含气量,也可采用煤田勘探所实测的煤层含气量。
一部分盆地内已多次开展过煤层气资源评价,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更主要的是,这些数据和资料来源于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生产,是可靠的。因此,此类盆地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可在分析、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直接编绘煤层埋深图、煤层厚度图、煤层气含量图。
2.类比法
在缺乏煤层含气量实测值的计算单元内,可以类比相邻或地质条件相似、具有相同埋深范围单元内的含气量值。在类比时,应注意研究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和含气量之间的关系,以便预测的含气量值更接近地质实际。
例如在珲春盆地,由于是低阶煤区,煤层含气量低,煤矿瓦斯等级低,煤田勘探孔或矿井瓦斯资料十分缺乏,少量的煤层气含气量数据都分布在板石计算单元内,而其他计算单元内则没有煤层含气量数据,因此,只能采用类比的方法获得其他区块的煤层含气量(表4-2)。
表4-2 珲春盆地煤层含气量参数预测结果表


3.推测法
以获得浅部计算单元内含气量与深度关系为前提,可推算地质条件相似的深部计算单元内的含气量值。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梯度法、等温吸附法、测井曲线法和地质综合分析法。所有参与计算的煤层含气量均以原地基为准。
(1)梯度法
梯度法主要适用于同一构造单元中的深部外推预测区,或不同构造单元中基本条件相近的预测区,是可靠程度较高且应用最广的预测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为:在构造相对简单的含煤块段,在一定的埋深范围内,煤层含气量主要受煤层埋深控制。因此,梯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为:同一构造单元中已有浅部区含气性资料;煤级受埋深控制,煤级相当或变化较小;埋深与煤层气含量关系密切。
在滇东黔西盆地群,对于缺乏含气量数据的地区,主要采用了推测法来进行含气量预测。本次工作系统地对格木底向斜、郎岱—六枝向斜及土城、盘关向斜煤层含气量和埋藏深度大量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表4-3、表4-4)。
格木底向斜煤层含气量与埋深的关系,经回归分析,相关方程为:
W=0.619H1/2+2.076,相关系数达0.7973,随深度H加大,含气量W也相应增大,在埋深达到100m时含气量大于8m3/t,达到400m时含气量大于15m3/t,在1000m时含气量大于20m3/t。
表4-3 格木底向斜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与埋藏深度关系


表4-4 盘县土城、盘关向斜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表


盘县土城、盘关向斜二叠系上统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相关性非常好(表4-4),回归方程为W=0.272H1/2+0.369,相关系数可达0.8870,但与格木底向斜相比在同一深度上盘县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要低,在100m 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低于2m3/t,在400m含气量要低于7m3/t,比格木底向斜要少一倍。
(2)等温吸附法
等温吸附法预测深部煤层含气量的理论基础为:煤储层含气性取决于煤的吸附能力和含气饱和度,即含气量=理论吸附量×含气饱和度。煤的吸附能力又是煤储层压力和温度的函数,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与煤储层压力关系密切,其关系可由等温吸附实验得到,理论吸附量可以由兰格缪尔方程求得;煤储层压力由试井获得或直接由煤层埋深来估算;含气饱和度根据浅部煤层实测饱和度或煤储层成藏条件估算。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吐哈盆地只有艾维尔沟地质资料比较丰富,但煤产地煤层含气性测试成果不能用于吐鲁番和哈密坳陷深部煤层含气性预测,因为艾维尔沟煤产地除深成变质作用外,还叠加了强烈动力变质作用,煤变质程度相对较高,达气煤~瘦煤级段。因此对吐鲁番和哈密坳陷深部煤层含气性采用等温吸附法、地质综合分析法进行预测(表4-5)。
盆地南缘艾丁湖、沙尔湖及大南湖煤层赋存较浅,大都处于煤层风化带上限深度范围内,煤变质程度低,煤层含气量低,一般不超过3m3/t;盆地中部凹陷和北部凹陷埋深1000m左右,煤层含气量可能达到5m3/t。
(3)测井曲线法
目前我国煤层气工作者利用测井响应拟合煤层气含量,划分煤体结构类型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其应用的前提是:在成煤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同一区内有匹配的测井曲线和煤层气实测资料,未知区内有测井曲线。
表4-5 吐鲁番和哈密坳陷深部煤层含气性预测成果表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环县、韦州、汝箕沟、石炭井、平罗西、石嘴山、乌海计算单元,这些计算单元煤层含气量的确定是通过一些煤矿的瓦斯涌出量和油田井的气测曲线来进行对比而得,含气量分别为5m3/t、6.5m3/t、9m3/t、6m3/t、9m3/t、9m3/t、9m3/t、9m3/t。
(4)地质综合分析法
在基本上没有煤级、煤质和含气性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是预测煤层含气性的唯一方法。通过对预测区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及煤层埋藏—热演化—生烃一保存历史分析,确定煤的变质作用类型和煤的变质程度,进而预测其含气性。
准噶尔盆地西缘、北缘和东缘,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深部主要采用等温吸附法、地质综合分析法进行预测(表4-6)。
表4-6 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含气性预测成果表


(二)煤层气风化带深度
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煤层气风化带深度。
1.甲烷浓度—深度关系法

图4-1 苏州、锡澄虞、皖南宣泾区带甲烷含量和深度关系图

由于煤层甲烷浓度和含气量总的变化趋势为由浅部向深部是逐渐增高的,因此,可利用甲烷浓度—深度关系获得甲烷浓度80%对应的深度(图4-1);也可以用甲烷浓度—含气量关系求得甲烷浓度80%对应的含气量,再利用含气量—深度资料获得该含气量对应的深度,该深度即为煤层气风化带界线。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在有实测甲烷浓度的煤田或矿区,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2.类比法
对缺乏甲烷浓度的含气区带或矿区,采用类比法。如苏浙皖边含气盆地群宜溧、常州、长广含气区带无实测甲烷浓度资料,便与同一含气盆地群的苏州、锡澄虞、皖南宣泾区带类比,来获得风化带深度。
(三)可采系数
本实施方案中的可采系数,是依据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原始含气量和与排采废弃压力对应的含气量计算的理论值,可用来反映基于煤等温吸附特性的煤层气可采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

为便于应用上式可变为: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

式中:
Ca——煤层气废弃时的煤层含气量,m3/t
Ci— —煤储层原始含气量,m3/t
VL— 煤储层兰氏体积,m3/t
PL— —煤储层兰氏压力,MPa
Pa— —废弃压力,MPa
在本轮资源评价中,当煤层埋深小于1500m时,采用公式直接计算煤层气资源可采系数。对埋深大于1500m的煤储层,不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下面以抚顺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为例说明。
抚顺煤田是高沼气煤田,煤层瓦斯风化带深度大致在200m左右;抚顺煤田在已进行煤矿开发的地区都有煤层气含量实测值,见表4-7、表4-8及图4-2。
表4-7 北龙风矿实测煤层气含量数据表


表4-8 抚顺煤田探2井煤层气含量、等温吸附数据表


根据抚顺煤田老虎台矿煤层气参数井探2井实际取芯、分析化验数据,煤层气可采系数计算参数确定如下:
①含气量(m3/t):根据抚顺煤田老虎台矿煤层气参数井探2井实际取芯、分析化验数据,本煤田煤储层原始含气量取9.65m3/t。
②兰氏体积(m3/t):根据抚顺煤田老虎台矿煤层气参数井探2井实际取芯、分析化验数据,本煤田煤的兰氏体积取17.30m3/t。
③兰氏压力(MPa):根据抚顺煤田老虎台矿煤层气参数井探2井实际取芯、分析化验数据,本煤田煤的兰氏压力取3.32MPa。
④废弃压力:依据《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对于长焰煤、气煤,废弃压力值选取0.7MPa。
通过计算,抚顺盆地煤层气资源可采系数为68.8%。

图4-2 抚顺矿区主煤层等温吸附曲线图

通过计算,全国煤层气资源平均可采系数为43.69%。其中,二连盆地群煤层气资源可采系数最大,为81.45%,其他主要盆地(群)煤层气资源可采系数见图4-3。

图4-3 全国主要盆地(群)煤层气资源可采系数直方图

(四)煤层气资源类别评价标准
本标准用于各计算单元煤层气资源类别的评价。
将煤层气资源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三个资源类别。煤层气资源类别主要由单层煤厚、含气量、煤层埋深、煤层渗透率和煤层压力特征等五项参数决定。各参数赋分标准见表4-9,五项参数分值相加,得到资源的评价总分。考虑不同的勘探程度,分以下三种情况确定资源类别:
(1)当五项因素同时参与评价时,I类资源:积分>180分;Ⅱ类资源:180~140分;Ⅲ类资源:<140分。
表4-9 煤层气资源类别评价参数取值标准


(2)当缺乏某一参数时,I类资源:>160分;Ⅱ类资源:160~120分;Ⅲ类资源:<120分。
(3)当缺乏某两项参数时,I类资源:>110分;Ⅲ类资源:110~70分;Ⅲ类资源:<70分。

可可西里地层分区
答:本地层分区位于图幅北部,南以萨玛绥加日-玉帽山断裂与若拉岗日结合带地层分区分开,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TB)和中新统唢呐湖组(N1s)及第四系。本书重点介绍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的岩石地层特征。 呈近东西向分布于雪景湖、双联湖、梭子湖、春盛湖一带。东西长130 km,南北宽20~30 km,出露面积约4 200...

盆地同生断层分布及特征
答:盆地北缘凡口矿床,其同生断裂导引深部建造的热液进入海底,在三级盆地沉积形成具有各种沉积组构的铅锌矿石。各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也能反映其控矿断裂所导引的物质循环深度和循环范围。图4-8 凡口矿区2 线剖面图 (据赖应篯,1986年资料改编)1—第四系;2—中上石炭统壶天群;3—下石炭统;4—...

鄂尔多斯盆地
答:因此,热作用的深与浅、南北向的扩张-俯冲与俯冲-碰撞造山、板内构造的挤压与拉张控制着盆地形成和发展。由于多个构造阶段的作用,现今盆地呈南北向展布的矩形盆地,盆内地层大多近水平分布,倾角1°~3°,构造简单,次级构造不发育。盆缘发育褶曲、断裂及挠曲构造,且围绕盆地呈环形分布特征。其中东缘以阶状构造为主...

构造地形
答:在构造地形中,分为明显地带有地质构造形态的特点的正向构造,如背斜、穹窿、地垒等形成高凸的或相对高凸的正地形;以及负向构造,如向斜、构造盆地、地堑等形成负地形。地质构造形态未被破坏或轻微破坏的构造地形,叫做原生构造地形。原生构造地形的形态与地质构造的形态是一致的。地质构造形态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剥蚀作用的...

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成因
答: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一)沁水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答:沁水盆地为一北北东向复式向斜,两翼不完全对称,西翼较陡10°~20°,东翼较缓10°左右,复向斜轴线位于榆社—沁县—沁水一线,构造较为简单,断裂不甚发育,东西两侧似对称状,南北两端翘起呈箕状斜坡,边侧下古生界出露区为倾角较大的向盆内倾向的单斜,外围较陡向盆内逐变平缓,褶皱比较发育,褶曲幅度不大,面积较小...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矿床类型
答:(一)构造特征 根据新近的地球物理和区域地质构造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壳幔结构具有“多层、断块”性质。在纵向上分为陆相中-新生界、海相中-古生界、浅变质岩、深变质岩、下地壳和上地幔6大层,在横向上被10多条岩石圈断裂分割成若干块段。本区这种“层、块交错、立体网络”构造格局,是经长期地史演化形成的。根...

四川盆地深部地质结构
答:2.1.1 重力异常反应的盆地深部构造特征 区域重力场是按地壳结构(包括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结构以及地壳深部的结构)的特点和构造发展史而划分的各种地质构造区域的重力场的分布形态,主要是指大规模的变动所引起的重力场的形态,而不计小规模的异常影响。利用重力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研究岩石圈水平界面因隆起、拗陷...

寒武系含矿建造的地质特征
答:并在板内形成一系列平行板块边界的、持续性的地堑-地垒式同生断裂构造,控制了板内沉积相展布方向和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形成,此特征并为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形迹所继承;扬子古板块东部的湘黔海盆扩张伴有沉降运动,而西部的川西-康滇古陆因滇青藏洋板块俯冲影响而强烈抬升,造成沉积盆地不均衡地向东下挠,以基底欠...

(二)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
答:同时,扬子陆块黔西盆地群盘关向斜(六盘水)对南方二叠系含煤岩系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还在阜新盆地、铁法盆地对侏罗系、下白垩统含煤岩系进行勘探试验,并在铁法盆地取得成功,获取煤层气单井最高产量8928 m3/d。 在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同时,同步进行了煤层气勘探技术攻关和地质评价研究。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