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古大帝的康熙, 为何却传下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的民谣?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这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茆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一生勤政爱民,他始终没有想到在他感慨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居然听到“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这样的民间歌谣,让他痛心疾首,“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是怎么回事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08b87d6277f9e2fe52402c01430e924b999f3e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糠”是用来喂猪的饲料,“稀”是将饮食和水弄在一起,与康熙两个字同音,这是在康熙南巡时听到的歌曲。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先端,他打败了鳌拜,平定了藩镇之乱,收复了台湾,向北打退了沙俄的进攻,难免有些统治者的飘飘然,再加上身边趋炎附势一群小人们的歌功颂德,康熙以为天下太平。

  但在一次南巡过程中,康熙隐藏了身份,没想到让他看见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大街上孩子们纷纷唱着民谣“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康熙生活在百姓中,了解虽然时代太平,但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康熙回到京城,对想要粉饰太平的贪官污吏进行了严惩,他开始加大力度减轻徭役,在政治、经济上鼓励百姓农耕;整治河道,方便灌溉;延长垦荒的上税时间;废除匠籍制度,鼓励手工业发展等等手段,改善民生。

  但是真的有效果吗?老百姓生活真的改善了吗?

  就拿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来说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ecec0425a8cc7cd98c109df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盛世,这个词在历史上是对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最高评价,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有过不胜枚举的盛世期,代表着这个王朝最光辉的顶点。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去研究透彻那些“盛世”,只能通过苍白的史料来勾画,想象出千百年前那一幕幕,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59c022025a3d269758eec4e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历史学者张宏杰的著作<饥饿的盛世>一书中就直斥了“盛世”的说法,网上也有很多学者很多人嗤之以鼻,康乾盛世也算盛世?在大家眼中,似乎这个盛世就是完全虚假的,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民不聊生,闭关自守,落后于世界潮流。

  为什么历史上的盛世这么多,大家偏偏就对康乾盛世意见如此之大呢,其实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康乾盛世距离我们最近,相关史书典籍留下的多,而且当时由于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许多外国传教士和使节来过这个时期的中国,故而从他们的角度也记载了这场所谓的盛世。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030d7ed41adfa9ec8b13cd1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根据记载,清代文字狱从顺治开始,经过康熙时,文字狱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在清朝康熙年间,先后爆发二十多起文字狱,比较大型轰动的文字狱为明史案、黄培诗案、南山案和朱方旦案件。虽然康熙皇帝对知识分子采取宽容政策,但是依然有很多无辜学者死于文字狱中。从这一方面来说,阻碍了社会先进思想潮流的进步。除此之外,清朝康熙年间修建了大量的皇室陵园,为后来统治者大兴皇家园林开启了先河。

  到乾隆时代,文字狱更是登峰造极!如果说康熙朝针对的知识分子,雍正朝喜欢杀一儆百,那么乾隆是把矛头针对了全社会,而且手段极为严厉。胡中藻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说作者故意把“浊”字加于清朝国号之上,结果被凌迟!小吏徐述夔一句“且把壶儿搁半边”,乾隆说他是借壶指胡,就是满族,因此就治了罪。像这样的例子在乾隆朝的文字狱里边可谓是数不胜数。

  修个《四库全书》销毁的中国古代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历史学家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实施的如此之彻底!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0fddb877abec08fa503dc61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佣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b1177cb69958d109b2de49f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b0a77fb69958d109b2de492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此时的清王朝,各种问题千疮百孔,但是依旧还保持着表面的强大,从这几个方面,人口增长,土地开垦方面来说,清王朝还是可圈可点的,国家人口在乾隆晚年达到了超过了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5,是明朝最多人口数的2倍,比清初人口最少时增长了5倍。疆域方面,以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一统新疆为标志,中国面积达到了最高峰的13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在康熙六十一年达到851万顷,大大超出了明朝最高峰。随着南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得全面推广(这些作物是明末被引进),粮食大量增产,仅南方多熟稻一年就能增产60亿斤,民以食为天,有粮食就有客服一切自然灾害,不至于在荒年引发大量流民。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62a6059252dd42a36eb1d63083b5bb5c8eab81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但是,这个时候,中肯的说,老百姓只是少受了些苦,离幸福生活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元朝著名的曲作家张养浩曾有词曲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康乾盛世被广泛诟病,除了其所处的年代特殊,最主要还是它自身原因。18世纪60年代,欧洲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是清王朝却依旧沉溺于盛世美梦中,殊不知,世界正在经历大洗盘。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用文字狱和严刑峻法一次次将新思想扼杀,锁死了创新精神。自然经济下,土地是一切的根本,却也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统治者费尽心思去营造的国泰民安终究逃不过封建死循环

  我们不能去片面的批评康乾盛世的虚假,因为我们不能否认他有值得去肯定的一面,但是以现代的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种封建糟粕式的”盛世“,实在谈不上伟大!



康熙和乾隆都是虚假盛世,百姓过的很苦。清代被文人诋毁的皇帝雍正却是最干事事儿的,可到了儿子乾隆这混蛋手上,又跟他爷爷一样挥霍无度,满朝的贪腐,雍正好不容易扭转的现状又完蛋了。

为什么在康熙盛世的时候,民间还会传出“康熙康熙吃粥喝稀”的民谣?~

这句话是在野史中流传出来的,真正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但是我觉得既然有这么个流传,那就可能证明这是真的。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康熙帝也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为大清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他收复台湾,削三藩,还统一了各民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很优秀的皇帝了。

用现在的话来讲,他真的超级不错。
康熙帝在位期间,他特别注重发展经济,尤其是他自己亲自亲政以后,把鳌拜干掉了之后就赶紧马不停蹄的去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

老百姓们都很感谢他,康熙帝减轻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还让那些贵族地主无偿拿出自己的徒弟供给百姓居住或者耕种,大力发展经济,颇有那种大家要有钱就一起有钱的风范。
康熙帝真的很爱民,在他心里,他一直都觉得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的,社会也安定,边界也没什么战乱,但是偶尔有一次他微服出访,却听到了:“康熙康熙,吃糠吃稀”。他很震惊,实在搞不明白是这么回事,这下他自己就亲自去查了。

这一查不得了,原来是有人在从中作梗,自古以来贪官都有,将上面下来的皇粮一层一层的瓜分,哪里还能到了老百姓手里。
康熙感慨万分,觉得自己不知道老百姓还是这样的生活,心里很是过不去,这就开始大力整治这些贪官,最大力度的减轻赋税徭役,改善民生。

形容康熙王朝的时候,部分人民不聊生啊。。。下面百姓过的日子是吃的是糠,一种给现在猪吃的东西。稀就是吃的喝的只能是很稀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