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文艺术素养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系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投稿:融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精锐教育杭州庆春路校区数学柴老师为你解答 美术课和艺术课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被视为小科目,在此次的课标修订中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因为它们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与创造性的培养。这两门课修订后的课标有哪些变化?在落实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针对广大教师关心的一些问题,本期专版刊发了修订组专家的解读。——编者
培养综合素养 提升创造力
——访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滕守尧教授
  ■本报记者 杜悦
  实验稿艺术课标在各地实验区已试验10年,实施过程中显示出哪些问题?课标修订过程中主要关注了哪些方面?修订后的课标有哪些变化?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滕守尧教授。
  记者:10年来艺术课标在各地的实验情况是怎么样的?试验区师生有哪些反馈意见?
  滕守尧: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发布,根据实验稿课标同时开发了若干套教材,全国22个地区参与实验,涉及中小学生人数达65万。实验3年后,国家曾组织过专门调查组到实验区作了大规模调查,当时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师认为综合艺术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与其他课程比较,艺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尤其是创造力和人文素养具有天然优势。95%的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态度是“很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是理解、支持、喜欢艺术课程的。
  在调查组与教师的讨论中,一些教师提出了师资培养和培训、评价和奖励等问题,还有相关标准和教材对某些问题解释有些模糊的问题。但在回答“你是赞成分科还是赞成继续推进艺术综合课程”时,80%的教师赞成继续推行艺术课程。
  我们认为,试验区师生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其认识亦相当深刻、到位,并且在长达10年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国家根据教育改革的进程和实验的情况,组成了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吸收更多的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参与修订。
  记者:实验稿艺术课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滕守尧:课标修订组在充分调查和研讨后,认为,虽然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综合艺术课程的设立符合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适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但它没有指出,综合艺术教育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珍宝,致使许多师生在研究和实践中脱离了中华传统之源。实验稿确定了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也确立了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标准;但没有对“艺术能力”进行清晰的和具体的界定,没有指出它与艺术的知识技能有何区别,致使师生对艺术的总体目标认识模糊。实验稿指出了综合艺术课程涵盖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习领域,却没有清晰说明各门类艺术之间如何联系和综合,容易使人理解为综合艺术课程就是各门类艺术课程的捆绑或相加。这些缺陷在艺术课程的实践中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艺术教师读了实验稿课标后,虽然对“综合”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却不知如何去综合;知道了必须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结而产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却不知道由此发展出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究竟是什么。这是艺术教师开展艺术教学时普遍感到困难和模糊的重要原因。另外,它虽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建议,但未能对各级行政领导如何支持艺术课程提出具体的规定,致使实施艺术课程的所有地区都没有专门的艺术教研员,艺术课的课程得不到任何评价和支持,所有的奖励都给予了音乐和美术教师,与艺术教师无关,严重损害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
  记者:修订后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有哪几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些变化?
  滕守尧:修订稿发生了很大变化。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诗、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很明显,这一提法使综合艺术之“水"有了源,使综合艺术教育这棵“树"有了本,从而增加了从事综合艺术教育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底气。在“课程设计思路”的图示中,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五者连环相套,构成了综合艺术的总体框架,并以更具体和明晰的案例说明如何综合,使人对各类艺术的综合一目了然。
  修订稿明确指出,综合不仅包含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技,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还包含了艺术课程三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在感知与体验基础上的创造与表现,在创造与表现基础上的反思与评价。这三大环节的教学又分别形成与之相应的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修订稿对以上三大能力作出十分具体和清晰的界定,并放入内容标准,提出各不同学段应达到的三大能力水平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水平的教学建议。
  修订稿对学生应获得的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所作的清晰界定,不仅解答了师生的许多困惑,而且使师生对下述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虽然中小学生学习的艺术课程包含艺术的知识技能,但它们绝不是技术娴熟的演员、音乐家、画家演示的技术,其作品也不应是专业艺术家创作的东西。把学生当成专业艺术家来培养,已经超出了基础教育的能力和范围。中小学学生学习的艺术课程,应该是有限的知识和技术与其熟悉的生活、情感、文化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当有限的艺术知识技能与学生个人生活和情感感受融为一体,并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时,其表达也许从技术的层面看并不成熟,但对中小学生来说,它就是艺术。反过来,如果让中小学生仅仅学习和展示艺术技能,即使其技术纯熟,因为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感情、文化和科技背景,这样的作品也只能是虚假的东西,这样的学生极容易受制于功利,成为既无精神自由、也无创造精神的“小艺匠”。

论述提高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

提高学历的主要途径,学历的作用与价值,提升学历的作用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教师通过艺术课程培养其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从而实现培养人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自信、分享等人文素养发展的整体目标呢?我觉得可以从美术教材,美术史与美术课堂等方面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以下是我的实践所得:
1、挖掘美术教材中体现人文素养的内容,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美术课堂。
美术教材是美术教育的载体,通过教学内容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美术教材的编写在每个时期都在不断变化其教学内容。从二期课改前的教材看,它注重学生美术技能与技法的培养,教学内容专业性强,例如中国画,素描,速写,水粉,色彩以及雕塑等,从内容看是专业的美术学校教材的减缩版。但在二期课改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二期课改小学美术课本充满了“人文关怀色彩”,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材中加入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内容以及许多中国以及西方的许多美术经典作品欣赏,使学生更多接触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与著名艺术家。从这里我们也感受到普通学校中小学美术课堂与专业学校培养专业美术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有了很明显的差异。美术课堂不再成为美术专业学校培养后备人才,而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文素养,提高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美术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把人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之本,这是教育界的“文艺复兴”。在美术课堂教师注重学生内在精神培养,发挥学生个性,主张创造性思维等做法都大大的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把美术课中的“美”与“术”分离。注重技法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把美术的人文性体现出来。因此,对于有些学生就对美术技法学习失去兴趣,技法学习枯燥,脱离学生实际需求,无法让美术技法与学生的人生发展联系起来。学生感觉学习美术技法跟学生本身关系,学多学少无所谓。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也会出现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生充满兴趣但到小学高年级会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堂如果不能挖掘人文内涵,那么学生画来画去是重复内容与形式,他们终究会对这些失去兴趣。美术学习如何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关,与其它学科相关,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元素,并使得学生能真正从美术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是生活的升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从而自觉自愿接受艺术熏陶,形成基本人文素养,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漫画人物》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出发,人物外形设计上体现人物个性,课堂中可以围绕漫画人物个性分析进行展开,欣赏熟悉的漫画形象分析其个性特点。而不单纯强调漫画人物使用夸张的表现技法。学生从单纯的关注技法学习上转移到关注人本身上,这也正是当下美术课堂需要正本清源之处。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画上,而比较少的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画与人,画与生活的关系,画与学生自己的关系。
2、挖掘美术发展史中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人文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艺术发展史。每个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老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努力给学生建立大美术观。能把美术作品与历史,作品与艺术家结合起来讲解。使得学生能透过艺术作品,了解到艺术与人类与生活的关联,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与一个艺术家有关,是艺术家创作了有血有肉赋予感情与个性的艺术作品,从而能用更广阔的胸怀去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艺术形式,能用包容欣赏理解的眼光去欣赏美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过程。
当学生面对古希腊的裸体雕塑《掷铁饼者》感觉到无法理解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古希腊人热爱运动并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雕塑表现技巧上因此也比古埃及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从艺术发展史的传承与创新去理解古希腊雕塑;当学生面对《格尔尼卡》觉得无法看懂、无法欣赏、无法认同的时候,老师要从创作《格尔尼卡》的故事开始讲起,并介绍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毕加索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明白艺术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与艺术家的关联,再让学生进行联想与解读,他们必然会融入自己的反战与反法西斯的情感去解读作品;当学生在临摹康定斯基作品,无法理解画面色彩的杂乱与抽象点线面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抽象绘画产生的缘由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体验到艺术就是不断的传承与创新的道理,正因为有不断追求新意的艺术家,才会有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产生。从文艺复兴三杰到八大山人,从伦勃朗到元代画家,古今中外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成为学生了解历史,发现人性的重要线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必然会发现美术的本质。体验到美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3、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美术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是人文的重要战场,因此美术课堂也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场所。在美术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美术思维品质。教师不光注重学生作品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应该建立在作品是否能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上,学生不再把画画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成为学生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一种途径,作品不再只是枯燥的技巧练习,而是学生想象的驰骋,思维的迸发的过程。作品不再是千人一面的死气沉沉,我而是花各有色的生机勃勃。
美术作品应该称为能表现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是愉快的,有新意的。每一次的作品创作都是生命的体验。例如在画《我的一家》,学生能立刻回忆与父母共同渡过的时光,每个同学能从感受家庭三口之家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开始,并把这种感情从画面中表现出来。学生在表现父母的样貌有的表现的很清晰有的却模糊,教师不必多说,画得模糊得同学就能反思自己对父母不够关心了,一幅画,竟也能唤醒我得感恩之心,好的作品首先能感动自己,然后再感动别人。人性的真善美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根本。美术课中有许多我们可以挖掘的要素。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讨论是积极的,师生关系也是和谐的。
美术课堂关注人文素养,是人性的回归,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以人发展为根本。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过去的美术教育只是把孩子当成技法训练的被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教育的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得不到培养,教育本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答: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自己 首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和多观看科普节目,以增强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其次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实践...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及意义
答: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当下,一些学校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各种画种的特点,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在新时期,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4.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如何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答:3.2 创设良好和谐、人文性的教学氛围。人文教育应以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宗旨。美术是关系“心灵”的科学,没有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就没有思想的自由,也就不会有美术创造力和鉴赏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如何培养创造力
答: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培养原则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涉及价值取向、教育改革、物质保障、社会机制以及人文环境等方方面面,只有对症下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四条...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
答: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既有社会主义理想又有事业心,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全方位综合素质,既能发明创造又富有协作和奉献精神,既能促进科技经济进步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与...

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3篇
答: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比如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实验,它的结论要有普适性,要有可重复性、可验证性。但人文学科是在动态中...

人文素养: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答:反之,如果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可能会变得冷漠、功利,甚至迷失方向。🌈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经典、欣赏艺术、参与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既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情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7、艺术实践: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演出,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并能够从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艺术素养的意义:1、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创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需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拓展和探索。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个体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人文素养的内容有哪些
答:第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第三,是应对环境的问题。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潇洒地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