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和金庸:《基督山伯爵》与《连城诀》

作者&投稿:齐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说大仲马的基督山城堡

最近在读《基督山伯爵》。感触颇多,不吐不快。随便写点。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吧。不到之处,大家不吝赐教。

在读《基督山伯爵》中埃德蒙唐代斯被诬陷投入伊夫狱堡一段情节时,初读居然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很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后来越看这种疑惑越盛,当我看到法里亚神甫传授埃德蒙学识,并赠以巨额财富,这才恍然大悟,突然就想起了金庸先生,和他的《连城决》,二者真的有太多相似之处,下面就简单谈谈本人的浅见。

就内容上讲,二者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狱中一节。

相似一:主人公都是被诬陷含冤入狱的。《基》中埃德蒙是被情敌菲尔南和丹格拉尔合谋陷害,《连》中狄云则是被情敌万圭设计。

相似二:二人都是在狱中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埃德蒙遇到了法里亚神甫,教以学识,赠以宝藏;狄云则是碰上了丁典,授以武林绝学《神照经》,同样赠其大宝藏;

相似三:出狱后发现自己的女友都嫁给仇人为妻。梅色苔丝成了莫尔赛夫夫人,并有了儿子阿尔培;戚芳则成了万家的媳妇儿,生下了女儿空心菜;

相似四:二人出狱后都有报恩复仇行为。埃德蒙报答了莫雷尔一家,并穷八年之功处心积虑的复仇;狄云将丁典与凌霜华合葬,完成其生前遗愿,他的复仇却只是临时起意。

相似五:同样让人意外的乞丐。安德列亚@卡瓦尔凯蒂(也就是贝内德托)参加伯爵的宴会出来,在欧特伊别墅门外碰上了乞丐卡德鲁斯,让我想起《连》中狄云在万家门口见到的乞丐言达平。卡德鲁斯抖出的秘密和言达平的“连城剑法”,同样让人吃惊。

此外,两者同样都是写人性的阴暗面。《基》里,丹格拉尔,菲尔南,维尔福出于贪婪,仇恨和自私,不惜牺牲无辜的人,所作所为令人发指;《连》中就更惨烈,为了剑谱和宝藏,师傅害徒弟,徒弟害师傅,父亲害女儿,兄弟自相残杀,实在不忍卒读。倪匡先生说这是一本“坏书”,其实书并不坏,这样的事我们身体经常发生,只是对人性卑劣丑恶的一面刻画的太过真实,读者不愿意承认罢了。

个人认为在对于人性的剖析方面,《连城决》实在要高出《基督山伯爵》一筹;人物刻画方面,《连》中的狄云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十足的傻小子,连反面人物血刀老祖和花铁杆都比他出彩的多,反观《基》中的伯爵,其慷慨磊落,其学识风范,其恢泓气度,俱都让人折服,这却是狄云所不能比的了。

金庸先生是本人很喜欢的一位作家,这次偶然从《基督山伯爵》中偶然发现了他和大仲马的相似之处,很兴奋,苦于左右无人能倾诉一番,无奈之下只好去网上寻求慰藉。这一查不打紧,心里暗叫一声惭愧。你道为何?原来,网上不仅对《连城决》和《基督山伯爵》相似的争论早就甚嚣尘上,对于金庸和大仲马的讨论也已经是连篇累牍,人家北大教授严家炎还曾对此作过专门的讲演。只叹自己孤陋寡闻,差点闹了笑话,着实汗颜无地。

从小就看金庸先生的武侠,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到改编的影视作品,到《袁崇焕评传》,《金庸评传》,再到金老参加的访谈节目,一个不落,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按说对于金庸先生,自衬了解的也不算少,怎么也想不到他和大仲马竟然还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说到渊源,有人可能不大信。地域上两人相隔万里,一个生在法国巴黎郊区,一个生在浙江海宁;时间上更是差得离谱,大仲马生于1802年,金庸生于1924年,前后相差近一个世纪,金庸是在大仲马逝世后近半个世纪才出生的,两人根本没有交集。是的,所谓渊源,只能是精神上的。

金庸曾豪不讳言大仲马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他言道自己从小就喜欢看《侠隐记》和《基督山伯爵》,看的热血沸腾,后来之所以写武侠也是受了大仲马的影响。由此看来,在写作技巧和风格上自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大仲马的影响,作品有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但所讲述的故事大都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主角们的身上也都有种侠义精神,以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为宗旨。

熟悉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有种“历史癖”,最善于在历史的缝隙之处作文章,以虚构人物参与到历史中去,并不刻意改变历史,人物形象因此变得更加丰满。(如陈家洛和乾隆,郭靖和铁木真,朱元璋和明教,袁承志和袁崇焕,小宝和康熙)。由于布局精巧,笔法细腻传神,常常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听说台湾学生考历史,还会写“自韦小宝签在雅克萨订了《尼布 楚条约》后怎么怎么样,”令人莞尔。)金庸先生自己坦言,这种写作技巧也是师自大仲马。

据说大仲马有句名言: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钩子。(据说这点在《三个火枪手》表现的最为明显,描写法国路易十三时代达尔大尼央、阿多斯、波尔朵斯和阿拉密斯几个火枪手也是参与到宫廷斗争中。可惜我只看过动画片,有机会定要将大作拜读一番。)于是就有人说金庸这种行为是“剽窃”大仲马的创意,还有人说金庸驾驭历史的功力已在大仲马之上,比后者走得更远。可是我觉得更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过于抬高或者过于打压都不免有些过激。毕竟两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有相似之处,可比性却不是很大。只能说,历史这个钩子,他们用的都非常好。

不过要说金庸先生的行为属于“剽窃”,请恕我不能苟同。金庸才如烟海,学贯中西,他并非生搬硬套,能把前人的经验吸收借鉴,并大胆创新发展,这不就是夫子所说的“择善而从”吗,怎么就成“剽窃”了?

要说“剽窃”的话,那他“剽窃”的可多了去了,君不见《雪山飞狐》中类似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方式?

《天龙八部》中萧峰更是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碧血剑》里的青青简直就是林黛玉的翻版,她甚至还说了句林黛玉式的对白:黛玉因湘云与宝玉争吵,气道:“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袁承志救了阿九回宅中养伤躲敌,青青一气出走,留的纸条上面便是说:“既有金枝玉叶,何必要我寻常百姓。”;

即便才如曹雪芹,也不否认《红楼梦》式脱胎于《金瓶梅》,我们今天看不到的情榜,也是从《水浒传》中梁好汉排座次获得的灵感,原本就是为闺阁女子作传嘛;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从人物造型,配乐,甚至台词都和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雷同甚多;那又如何呢?金庸先生封笔都几十年了,依然是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至今无人望其项背;《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全世界的文学作品中来讲也毫不逊色,莎士比亚笔下有三四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他用二三十本书才做到,曹雪芹一本《红楼梦》就有了,书还残缺不全;《大话西游》至今被影迷奉为无厘头经典之作,其达到的艺术高度不在《东邪西毒》之下。所以,不要再说“剽窃”这种话了吧,没意思。

从《基督山伯爵》了解了大仲马,甚至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金庸,不能不说是意外之喜。以前看的外国作品不多,印象中真正看完的只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飘》也只是捏着鼻子看了四分之一就被我束之高阁。所以,很感谢《基督山伯爵》,感谢大仲马,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的生命更加充实,也期望,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美的风景。

多读书,读好书,人生幸甚。

~

大、小仲马的代表作
答:大仲马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小仲马代表作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克洛德的妻子》(1873)、《福朗西雍》(1887)等。1、《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的作品有什么?
答:1、《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1846年。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结局是什么?
答:基督山伯爵深深地感谢上帝。他说:“现在我的工作完成了,我的使命终止了。巴黎,告别了!”最后,他和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一起远走高飞。2、《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大仲马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做过公爵的书记,开始他主要从事戏剧创作,30年代中期起开始从事历史小说...

大仲马和《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邓蒂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两者一对比,他们两人之间有着相似的地方,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性格,反对不公平,支持正义,执着的追求自己的信念,对仇人百般仇恨,对恩人感恩倍加。《基督山伯爵》中邓蒂斯的经历很多的故事和经历并不是凭空捏造。为什么把主人公写的这么完美,很多也源于大仲马丰富的人生阅历,把这些阅历放在主人公的...

《基督山伯爵》书评
答:有人说,如果流落荒岛,只能带一样东西,那就带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下面是的我为你整理的“《基督山伯爵》书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内容都在,欢迎关注与阅读。 篇一:《基督山伯爵》书评 基督山伯爵将他所经历的一切凝聚成了看似简单而又分量十足的五个字——等待和希望。这应该也是大仲马...

你怎样评价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呢?
答:我们所读的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需要耐心地逐步阅读,才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但《基督山伯爵》则不然,它从头到尾都很精彩。可以说,大仲马从头到尾都是高潮迭起,这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基础。作者以高超的技巧,展示了唐太斯如何利用他意想不到的财富来享受仇杀的乐趣。这和现在的新派武侠小说很相似...

《基督山伯爵》内容简介以及人物简介和作者简介
答: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可以认为是与《基督山伯爵》同一时代的小说,而且小说题材同样取决于一桩真实案件。但是《红与黑》在真实案件中融入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把一桩真实的案件提升到对人类社会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高度。《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具复杂性格的人物之一,而《基督山伯爵》中...

励志书籍《基督山伯爵》
答:大仲马仔细研究了这份资料,与人一起制订了写作计划,于1844年8月28日开始在法国巴黎的《议论报》上连载,到1846年1月25日结束,共136期。 书评: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大副堂泰斯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狱友...

大仲马谈如何构思小说《基督山伯爵》
答:亚历山大·仲马是世界公义的“通俗小说之王”,他的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结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基督山伯爵》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小说的特点: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他在自传性质的《杂谈录》中,提到《基督山伯爵》的诞生经过。1841年...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答:基督山伯爵给我的人生哲理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打击,都要勇敢的活下去,不要放弃上天给予你的宝贵生命,在怀着希望和等待的人生里,上帝会看到你的虔诚,会给予你幸福。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5 一本无需多言的经典之作,复仇类的故事从来都不缺观众。 第一次读是初中时候,初中曾经一度疯狂读书,国内的金庸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