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作者&投稿:希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在古老的中华文化和儒道哲学观念的孕育下,在世界园林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体系。历代中国造园家,在师自然的原则指导下,创造了无数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园林苑囿。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意趣为目标,在根本上不同于欧洲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起源很早,但留存至今的园林,除了少数系宋代、元代遣构外,大量为明清两代所建。本着着重介绍了这些园林在总体布局、个体建筑、室内装修、庭园小品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颐和园原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规模宏大,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原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位于海淀区,距城约15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宏丽、完好的大型皇家宫苑。占地290万平方米,水陆面积约为三比一。金贞元年完颜亮设行宫,明时皇室改建称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修建后称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避暑娱乐场所。全院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份组成,占地约290公顷。总计三个活动区域。主要景物如佛香阁、德和院大戏楼、排云殿等,均是清末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其园林布局,集我国造院艺术之大成,特别是借西山、玉泉山群之景,扩展空间艺术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典范。园内山清水秀,廊回阁耸,金碧辉煌,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慈禧、光绪等人常在园内处理政务,园内至今留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辛亥革命后,于1914年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1949年后,经不断修葺,面貌一新。全园拥有殿宇3000余间,重要文物名胜有仁寿殿、玉澜堂、德和园戏楼、绘画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画中游、铜亭、铜牛、十七孔桥,及后山苏州街、谐趣园等。古典公园更加美丽,“博物馆公园”驰名中外。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早在元明时一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该园原名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更名清漪园,咸丰十年(公元l860年)与圆明园同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祥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更至今名。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签定的《优待清室条件)),颐和园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1914年,作为溥仪的私产该园首次售票开放供游人游览。
颐和园园区主要由北部的万寿山和南部的昆明湖组成,总占地近300公顷其中水面占3/4。该园因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1998年12月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万寿山元代叫瓮山因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神宗朱栩钧乳母圣夫人罗氏出资在瓮山南坡的中央邵位因地制宜兴建圆静寺。乾隆十六年适逢皇太后钮枯禄氏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同年3月13日发布上谕改瓮山名为万寿山山上的佛香阁为全园的最高处,内供有铜铸佛像昔为朔望喇嘛捧经之所。
昆明湖元代叫瓮山泊俗称七里泊或大泊湖明代改称西湖。其水源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困后来水系工程的需要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加疏浚,并于乾隆十五年弘历在易名万寿山的同一份上谕中正式宣布易西湖之名为昆明湖至今。湖上点缀着园中著名的景点十七孔桥和玉带桥。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

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那个方面?
答: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
答:4.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能以“味”入景,以“声”入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

苏州古典园林景观在中国园林选景艺术上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答: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

论述清代皇家园林的成就
答:离宫御苑这个类别的成就尤为突出而引人注目,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 碑性质的、 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 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 圆明园、 清漪园。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而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的焚掠之后,皇室就再也没有 乾隆时期那样的气魄和财力来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应趋于萎缩,终至一 蹶不振,从高峰跌落...

明清园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答: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并且其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艺术和园林艺术?
答: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宫殿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一、 宫殿(故宫)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

佛山梁园有何造园特色及成就?
答:十二书斋、群星草堂和寒香馆的主人,尤爱以天然的奇峰异石用于庭园造景。利用不同的组合,在岭南特有的各种庭园,如平庭、山庭、水庭、石庭和水石庭中不断加以变化,体现出主人高超的造园艺术。广东气候多雨潮湿,为了达到经久耐用的目的,住宅建筑的前厅、梁、柱、门楣以及窗框上都会使用石材,它既...

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答: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特色
答: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二:中国古代园林特色: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包含哪些艺术价值?
答:5.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有四个主要特点:1.向大自然学习造园艺术中师法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布局和组合要自然。景观元素与山、水、假山的组合应符合自然界景观形成的客观规律。第二,每一个景观中元素的形象组合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如水池的自然曲折,跌宕起伏。2.融入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各种方法分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