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生秋意的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孟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_、新诗护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解释:时间飞逝,流光容易把人抛。燕子再度飞回,却是人去梁空巢已倾。他在旧屋中猛地听到了敲门声,以为是美人归来,便起身推门迎接,才发现是风吹翠竹拍打在了门上,故人并未回来。遥想当年佳人坐倚窗前用纤纤玉指在竹竿上刻写新诗,那些残留的痕迹如今已是陈旧不堪。当初总怕韶华易逝,有朝一日情意断绝,却不料一语成谶。诗词名称:《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本名:吴文英。别称:词中李商隐,吴梦窗。字号: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号觉翁。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四明(今浙江宁波)。出生时间:约1200。去世时间:约1260。主要作品:《渡江云三犯》《风入松》《浣溪沙》《解连环》《解连环》等。主要成就: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又生秋意”的详细介绍:
一、《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的全文点此查看《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的详细内容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
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
润玉瘦、冰轻倦浴,斜_凤股盘云坠。
听银床声护。梧桐渐搅凉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
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
故人还又不至。记琅_、新诗护掐,
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
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
叹几萦梦寐。霞佩冷,
叠澜不定,麝霭飞雨,
乍湿鲛绡,暗盛红泪。
_单夜共,波心宿处,
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
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
镜空画罗屏里。残蝉度曲,
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
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
晓岸参斜,露零沤起。
丝萦寸藕,留连欢事。
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_李冰相倚。
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
恨盈蠹纸。
二、注解
绀纱:天青色的灯纱罩。
斜_凤股盘云坠:形容美人浴后凤钗斜抡,发髻如盘云,摇石摇欲坠之貌。同“拖”,牵引;发髻如盘云。井床。
冉冉迅羽:时光流逝如疾驰而过的飞鸟。
琅_:美竹别名。刻新诗于竹竿上。
罗扇恩疏:即秋扇被摒弃。
画舸:游船。
叠澜不定:雨打在湖面、荷叶上,水、叶摇漾。
麝霭:细雨荷塘的霭霭香雾。
鲛绡:丝绸手帕。
红泪:悲伤的眼泪。见晋王嘉《拾遗记》载,曹丕宠美女薛灵芸。薛别父母,“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虫口血。用绿葛制成的被单。
霓裳舞:霓裳羽衣曲,舞曲名。词中指荷花随风摇曳,若翩翩起舞。
悴:憔悴。
嫣香:指花娇艳芳香。
镜空:镜中花之意。
参斜:参星西斜,天将晓。
露零:降落的露珠。
沤起:浮起的水泡。露、沤皆转瞬即逝,亦以喻人生短促。
桃笙:用桃竹织成的凉席。
昭华:古乐器,俗名玉管。
_李:指繁盛的李花,亦代指艳妆女子。
箧:长方形藏物竹器,大为箱,小为箧。
蠹纸:被蠹虫蚀过的纸或诗笺。
三、赏析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为忆姬之词,与清真之实惜别而题咏柳者同意。这首词忽起忽伏,声情激越,是变徵声。全词共分四片。
第一片将出水芙蓉的美艳与抒情对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所恋女性的优美形象。词人曾在“横塘”寓居,这里以倒叙方法,叙写当年的一个片断。他们在湖中乘舟穿过荷丛,观赏、戏弄着湖里的鸳鸯。她在晚霞中“笑折花归”,“润玉瘦、冰轻倦浴,斜_凤股盘云坠。”形象地刻画出有似出水芙蓉的女性形态之美。“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桐叶飘坠的微细声响引起了词人心中秋凉将至的感觉。
第二片写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时光飞逝,往事已隔多年。燕子归来,旧巢不存,心爱的人已经离去。风吹竹响,引起词人的错觉,以为是故人敲门,但很快便意识到,故人再也不会象以往一样叩门而入了。“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借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因竹而思及故人,因故人又想起与竹有关的另一件事情:“记琅_、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睹物思人,旧情不堪追记。“罗扇恩疏”是她当时的怨语,现在竟成事实,特别感到后悔和自责。由此又引起对于往事的种种回忆。
第三片写“旧日”。“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三句由西园移到西湖。写昔日西湖上共赏一湖荷莲,盈盈照水,如今几度梦魂萦绕。“乍湿鲛绡,暗盛红泪。”分写雨打在花瓣上,如鲛绡乍湿;雨落在花心中,如盛红泪的情状。与起笔“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相比,这里已蕴含深深的离别之悲。“_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四句,写月下荷叶荷花随风摇曳如霓裳云舞。这段描写使读者不由产生关于青春的欢乐、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趣味的联想。“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这时词意忽然逆转,以叹息的语气描摹出西湖情事的悲惨结局:“嫣香易落”。“回头”与“几萦梦寐”相照应,合理地插入对这一段艳情的回忆。结尾处痛感往事已烟消云散。这一片词,有头有尾,在描写中又处处体现物性,予读者以一种朦胧之类。
第四片写今昔之感。“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三句,写秋蝉感伤西园花枯叶落,哀鸣声声。“念惯省”明写蝉,实为逆入,回忆双栖于西园的往事。“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三句既写昔,也写今。既写二人夏夜柳荫纳凉,絮絮细语,不觉参星西斜,天近拂晓。也是写眼前在西园中孤单的日子。“晓岸参斜,零露沤起”,为荷塘边独自漫步的眼前景,“丝萦寸藕,留连欢事。”含蓄地表达了夏夜两人之欢。空见藕而不见莲,应前“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二句,繁华飘撇,镜屏已空,徒令人悲。“桃笙平展湘浪影”对应“_单夜共”,“有昭华、_李冰相倚”对应“琼箫吹月霓裳舞”,遣词妍雅,涵蕴无限感伤。结以“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三句,人已老,词空赋,“霜”为“凄霜”,“词”为“秋词”,如何不令人恨。往事如零露沤起,转瞬已在浮光泡影中。
这首词咏荷,能得荷之神理、气韵。写雨中之荷、月下之荷,笔致曲折多变,但通篇清气流贯,澄澈如月,因所咏皆由忆姬而起,脉络清晰。这首经过高度艺术处理的咏物抒情词,内容十分丰富,是词人一生情事的总结。作者以曲折变换的词笔表现出来,借以掩饰心中那不愿为人所知的情感秘密,饱含了词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封建礼权和封建制度的反感。
四、吴文英其他诗词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瑞鹤仙》、《祝英台近·除夜立春》、《风入松》、《水龙吟》。五、译文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润玉瘦、冰轻倦浴,斜_凤股盘云坠。听银床声护。梧桐渐搅凉思。
昔日住在横塘,与心爱的人日日泛舟湖上,穿梭在艳锦一般的荷花丛中,相偎看鸳鸯戏水。直到晚霞升起暮色将至,才恋恋不舍与美人折一枝荷花相携归去。夜色渐浓,纱罩中透露出的柔和烛光朦胧了卧室,美人出浴后肤若凝脂发髻斜坠,干娇百媚。两人卧听井栏边的梧桐随风坠落的护语微声,仿佛感到了秋天来临的丝丝凉意。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_、新诗护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时间飞逝,流光容易把人抛。燕子再度飞回,却是人去梁空巢已倾。他在旧屋中猛地听到了敲门声,以为是美人归来,便起身推门迎接,才发现是风吹翠竹拍打在了门上,故人并未回来。遥想当年佳人坐倚窗前用纤纤玉指在竹竿上刻写新诗,那些残留的痕迹如今已是陈旧不堪。当初总怕韶华易逝,有朝一日情意断绝,却不料一语成谶。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_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
后来在西湖与另一位佳人共度的日子,也时常魂牵梦萦惹人空叹。彼时两人亦常常泛舟湖上,看醉人景色,享人间乐事。潮起潮落,烟雨流云,季节变换,不时惹得佳人泪湿巾帕,更显楚楚动人。天黑后两人依旧厮守在船上,共宿水波深处,佳人在月下为悦己者翩翩起舞,即使缱绻到天色明亮,依旧容光焕发没有一丝困乏倦意。花开注定会谢,当时的情深意长和海誓山盟终究烟消云散,再回头不过又一段镜花水月的露水情缘罢了。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_李冰相倚。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
庭院中的秋蝉声阵阵入耳,恍然想起往日西园幽会时的蝉鸣,仿若为他们的谈情说爱伴奏唱曲。又忆起在吴宫的垂柳岸边与情人缠绵幽憩,从天黑到天明,夜夜欢好。那时有美丽妖娆的歌妓陪伴身边,与她沉醉在男欢女爱中,翻云覆雨,是何其逍遥快乐;如今两鬓已如霜染,每每念及往事,抑郁难当,遂写下一首又一首悲凉的诗词,愤恨充满了那一页页的旧纸笺。挚爱过的女子们皆未能相守相伴,一个个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然后又离去,再也不见,只留他独自挥笔抒愤,缅怀往事。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的详细信息

~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贪看年少信船流。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是什么意思
答:郁郁---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华胥梦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描写秋日萧索之景。

谁知道王维《山居秋暝》的翻译
答: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

欧阳修《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是什么?
答:《山居秋暝》古诗翻译是: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作者:王维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

“离人心上秋意浓”的意思是什么?
答:出自张学友的《秋意浓》。原出处是:《唐多令·惜别》,原作者吴文英。原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翻译: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

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
答: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起笔两句,最称警...

《清江引·秋怀》全文翻译与赏析
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注释 ①清江引:曲牌名。②未:什么时候。③红叶天:...

《古诗十九首》的翻译
答: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呜声犹如悲鸣自我的哀痛,萧萧的哀鸣声里,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里.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旅客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 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