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作“不敢越雷池半步”,请问“雷池”是什么意思? “不敢越雷池半步”中的雷池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爰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不敢越雷池半步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秦牧《独创一格》)

出处:《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翻译:庾亮并不听,而是对温峤书说:“你忧虑西陲多于历阳,脚下也不敢超越雷池一步。”

扩展资料:

雷池还和一个著名传说有关,《二十四孝图》感动千古,而最著名的就是王祥卧冰求鲤。王祥生母早亡,继母对他不好,王祥却非常孝敬继母。继母生了病,想吃鱼,王祥在大冬天买不到鲤鱼,干脆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冰块,求得了鲤鱼。王祥把鱼做好,继母吃后病就有好了。王祥就在(古)雷池卧冰求鲤。

《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当长江水位上涨到19.5米时,抽掉同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那时整个望江被洪水覆盖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领域。

典故:

东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执朝政。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报告。

原来苏峻纠集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大臣们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不听。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于是造起反来,发兵攻向京都。

温峤得知苏峻反叛,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城。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我担心西镜(指坐镇荆州的陶侃)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苏峻攻势凶猛,很快逼近建康,庾亮指挥晋军迎战,被杀得大败,京都失陷。心怀内疚的庾亮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准备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苏峻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拼命攻打,庾亮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支持不住。

庾亮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晋军受到激励,愈战愈勇,终于杀退了叛军。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营垒,紧紧追击,斩杀数百名敌人,获得大胜。最后,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公务员常识题: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原先是指什么?



名字由来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通有成语,典出东晋丞相廋亮《报温峤书》:晋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军驰援,廋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见《晋书?廋亮传》)。 那么廋亮所说的雷池(即当时的雷池指古雷池)在哪里呢? 准确位置 雷池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一说雷池即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等湖。前一种说法,源自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环宇记》:“大雷水至望江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后一种说法,见于近年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它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湖北黄梅和安徽宿松共有的龙感湖。 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笔者我却有另一种证据确凿的意见 。 要弄清这一问题,要有说服力的论证和相关证居链。首先,应当弄清当时寻阳(即温峤驻兵地)的情况。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刺史,以郡、国、县建制,在今黄梅县西南今天黄梅浔阳渡附近置寻阳县即古寻阳。《辞海》注:“寻阳,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黄梅县西南。”此条记载,同历史事实是相吻合的。东晋自洛阳迁都南京后,为防西夏侵犯,遣征西将军陶侃镇守武昌(当时城为今鄂城),平南将军温峤驻兵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长江边)。寻阳位于武昌与南京之间,为当时控扼吴楚荆扬(指当时的荆州扬州)咽喉之地。温峤驻军于此,既可策卫京师,又可西援陶侃。不过,廋亮对陶侃不放心。因此,当历阳太守苏峻造反,温峤要回救建康之时,廋亮害怕陶侃趁机而动,于是命令温峤“无过雷池一步”。由此可以分析,雷池应在寻阳附近,而且非常近。如果雷池是在望江,而望江距寻阳200多华里。还有一个史实: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广州刺史卢循乘后方空虚举旗反叛,率军向建康进攻。刘裕率兵回救,“卢循自蔡州南走,复据寻阳,刘裕先遣群军追讨,自统大军继进,又败卢循于雷池。”(《晋书?卢循传》)如果雷池远在望江,这里怎么又将它与寻阳联系在一起了呢?也许有人会问:既如此,为什么乐史说雷池在望江呢?分析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廋亮《报温峤书》写于公元328年,而由房玄龄等人修《晋书》将其载入则是300多年以后唐代的事。由此推断唐代以前,“不越雷池一步”这句话并未广泛流行,因此雷池的大名也末得到普及。《晋书》修成至乐史撰《太平环宇记》,其间又相隔300多年。这期间由于“不越雷池一步”的广泛流传和引用,雷池的位置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乐史在撰《太平环宇记》时就对其位置给予了说明。但由于事情已相隔600多年,山河地貌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寻阳早在晋咸和年间迁往江南(即古寻阳的对岸了即后来白居易诗中的寻阳,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再加上乐史并非严谨的历史学者,“毕生著作甚勤”,既修史书也写传奇小说,因此在未加详细考证下发生了失误,这是完全可能的。某一说法一旦上书即被后人捧为金科玉律,这在我们中国也是常事。如果大家知道仅在湖北境内就有三处“赤壁遗址”,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古人“错将雷池落望江”一事感到惊讶了 。其次,弄清古雷池在何处还要知道历代雷池水域的变迁。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今江南的鄱阳湖和江北的大雷水,原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泽,统名“彭蠡泽”历史上的宫亭湖亦指此。西晋以后,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彭蠡泽”演变为今天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长江以北的叫雷水又名大雷池,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古寻阳的东面。唐宋元以后,随着演变,雷池水逐渐被水中只沙荒成洲的洲地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湖北黄梅境内的一小部分湖叫感湖、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大部分叫龙湖、大官湖、黄湖等。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中国地图学社正是依据上述史实,断定今日之龙感湖大官湖即古代的大雷池,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三,也是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一点,也就是雷池的得名,而它的得名,它缘何名雷,也关于到它的地理位置的。这一点居然还和三国吴国大将周瑜有莫大关系的。 <<三国志周瑜传>>记:“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宫亭:旧湖名,水域包括今江西鄱阳和雷水即今湖北源湖感湖安徽龙感湖大官湖、龙湖等湖,今天宫亭湖一般指江西境内的鄱阳湖,但实际上鄱阳湖南扩前只是当年宫亭湖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周瑜就在宫亭湖之北桑洛洲(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等地)上构建了三国鲜为人知的著名的军事营垒:九洲八卦阵(九洲八卦阵曾被传为九柳八卦阵). 九洲八卦阵为周瑜携大将程普所构建,出于当时的军事形式, 九洲八卦阵作为军方训练基地和后勤基地.因为在桑洛洲上南可扼长江及鄱阳湖东北出口,北可控宫亭北雷水,另外桑洛洲又盛产鱼米,桑洛洲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后勤补给之地.话说周瑜建九洲八卦阵以九宫八卦阵为原形.九宫者: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也!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周瑜在当时寻阳东北的桑落洲上修筑了九洲八卦阵营垒,是以设为奇门,并按八卦之形设卡,州与州间以桑洛洲纵横的水网相隔,形成卦形。周瑜在桑洛洲上种植九柳作标,种植桃树作志 九洲八卦阵完全按八卦的卦象布阵。八卦正东离火,东南兑泽,正南纯阳乾天,西南巽风,正西坎水,西北艮山,正北纯阴坤地,东北震雷。雷在八卦的东北方,卦之东北为雷,故其位置的水域被置名雷水。是为此。雷池之名最早始于三国,皆因周瑜的九洲八卦阵得名。因此要知道雷池的准确位置只要知道桑落洲的位置即可。据各代史料考,桑落洲在今天江西九江市东北十五里至五十里左右的范围区间。而此地恰恰是安徽省宿松县汇口、程营(程营在三国程普曾落营垒如此而得名程营),湖北段窑靠程营方位部分以及包括今天江西九江县新洲垦殖场部分这一区域。而此处即古桑落洲的东北为安徽省宿松县境内的龙湖大官湖位置。因此如果说雷池是小范围的那肯定是指龙湖和大官湖,如果说雷池是大范围的,则指整条雷水水域,其包括原雷池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即指今天的龙感湖,大官湖和黄湖等。据我的理解,我想当年东晋丞相廋亮所说的雷池一定是指整个雷池上中下游即整个雷水,因为当时平南将军温峤驻军事位置正是南扼长江咽喉北空雷池的桑落洲上,一旦他离开了桑落洲渡过雷水,那么他就是把荆扬二州之间这么重要的可攻可守的战略要地空了出来,那后果不言自明。因此雷池是指整个雷水,它的位置只可能在桑落洲的东北。另外需要说明的一些事情是,后来东晋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的东篱其实也是指卦象的东边方位即是东离。至于三国周瑜的九洲八卦阵有晋袁宏的《东征赋》为证。关于雷池雷岸及桑落洲,后来各代许多人的文章与志书都有所记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雷池:今安徽望江县南。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望江县华阳镇流入长江。

《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岗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这就是说,最晚是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古雷池的复原可以依照下述的办法就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可能的话,弄一张1954年洪水时的受灾区域水文图,参考一下便不难想见雷池当日的气势。这实际就是当长江水位上涨到19。5米时,抽掉同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那时整个望江被洪水覆盖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领域。

【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出自】: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示例】: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句话出自哪个典故?~

现代人们经常会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来说明做事情不能超过一定的条条框框,但实际这句话曾出自东晋《报温峤书》里的一个典故,而这里提到的雷池则是一个地名,这个典故也来源于庾亮的一个命令。

先说“雷池”大概地理位置在现在安徽望江,东晋时期这一地区周边有大量的水域,所以人们冠以这样一个名称。当时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法令,打压当时东晋有名望的贵族,这个行为就激起了常驻江北的大将苏峻的反感,本身苏峻就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早就想起兵叛乱,所以庾亮对他的打压成为了导火线,一场在两人之间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起因就是庾亮想先下手为强,骗苏峻进京然后除掉他,结果被识破,直接起兵造反,当时的庾亮就召集士兵抵抗,但是因为错误估计了形势,觉得叛军实力差不足为惧,所以就写信给温峤,让他按兵不动,不要越过雷池帮助自己,只需要镇守自己的守地,避免其他叛乱发生。

但结果却让庾亮懊悔不已,苏峻的实力不容小觑,双方交战苏峻不仅大败庾亮,还占领了都城,最后迫使庾亮投奔温峤,之后开始养精蓄锐,准备和叛军决战。后期庾亮吸取教训战场上身先士卒鼓舞士兵,最终团结一致打退了叛军的进攻,又和温峤合力收复都城,诛杀了叛军和苏峻,可能经过几千年人们已经忘记了这场战役,但是这个典故却被记载流传下来,成为人们现在争相传颂的一句话。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最早是指:A、人名 B、湖名C、山名 D、官职名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
答:5、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却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教师和书本几乎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和书本是权威,学生只有把书本上的条条都背会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苦读课本,不敢越雷池一步。6、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看作是水火不相容,在这个问题...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是形容办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1、拼音: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2、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这句话后演化为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3、释义:本义指不要越过雷池(雷池:古代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南...

“不敢越雷池半步”中的雷池是什么意思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示例】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秦牧《独...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是不敢冒险或越过界限,因为有可能会引发危险或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相关信息如下:1、故事背景: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屠岸贾的人,他被任命为一个官职,但他在担任时犯了错。他被判处鞭刑,并被下放到雷池,一个被认为充满危险的地方。2、雷池的...

什么是"雷池"?为何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答:也有作“不可越雷池一步”。追本溯源。昔日的“古雷池”就是今日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地区。“不越雷池一步”历史典故里的雷池,是指地名,对应的是今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与安徽安庆市宿松县交界处的龙感湖,因龙感湖是宿松的“融侨”和黄梅县的“感湖”合拼而成合称“龙感湖”,因此历史典故里的...

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
答:一、含义: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二、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三、例句:1. 搞科学研究不敢想敢干,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能有重大突破呢?2. 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

不敢越雷池一步什么意思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和范围,形容人保守拘谨不敢为;在句中可作谓语、分句。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这句话后演化为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庾亮让温峤不要跨越雷池一步,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从战略上看是十分不明智的...

“不敢越雷池半步”中的雷池是什么意思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示例】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秦牧《独...

“不敢越雷池半步”中的雷池是什么意思?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示例】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秦牧《独...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解释
答: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思解释如下:“不敢越雷池一步”本义指不要越过雷池(雷池:古代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南)。后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多指保守、拘泥;或指对手不敢随便来侵犯。该成语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分句。也说“不能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