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吃素不吃荤~~ 素的也有生命啊~~

作者&投稿:能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杀或吃无情(素)众生心里所产生的杀意少,但是为了身体得希要不能不吃(杀).无情众生指树木蔬菜水果等.
佛教把众生分为二种,既是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有情众生是可杀以杀的,无情众生是不能隋便杀得.以上所说是指出家人.

但是植物没有感觉啊!植物没有喜怒哀乐啊!没有智慧思想啊!不过佛教徒不会去损害植物的,因为佛教认为植物是鬼神的聚居地。

荤如筋肉,素如毛发,两者不可兼得,令斩毛发,也留筋肉。

有情有恨,无情无思。

好好行善,好好念佛
阿弥陀佛

佛家为什么吃素不吃荤?~

  全世界出家人都没有素食,只有中国出家人素食,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历史的渊源。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念《楞伽经》念到菩萨慈悲心不忍心食众生肉,他深受感动,所以采取素食、提倡素食。素食运动是中国佛法,不是印度佛法。明白这个道理,外国人不吃素,我们一点都不奇怪了。   至于吃大蒜,这是各个地区生活环境、条件不一样。譬如在热带地方,印度人喜欢吃辣,四川、湖南、贵州都是吃辣吃得很厉害。在中国,山东人蒜吃得很多,跟韩国差不多,这是地理环境的因素,他必须用这个才能调身,防止一些疾病,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家戒五荤,荤是草字头,它是素菜,不是肉食,肉是腥,所以是荤腥。荤有五种,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有大蒜、小蒜、韭菜、葱和兴渠。当时中国没有兴渠,现在我们知道,它和洋葱的性质相同。佛为什么把这五种列入戒条,禁止大家食用?五辛是对于初学人讲的,因为它刺激我们的生理,生吃容易动肝火,容易发脾气,动嗔恚心;熟吃容易产生淫欲的念头,所以禁止我们吃,离开这五样能帮助我们调心、调身。如果家里做菜,放一点葱蒜调味做配料,用的量很小,不起作用是许可的;五辛也要吃相当的量,才会产生作用。   酒戒,佛为什么要把酒列入重戒?酒醉了乱性,就会做错事;如果酒喝了不醉,不会出事情。往年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讲《礼记》,《礼记》早期注解的人是郑康成(郑玄)。郑玄的酒量好,古人常讲三百杯,这个典故是从他而来的。他求学结业了,要离开老师,老师跟同学为他送行,每个人敬他一杯酒,他连喝了三百杯,连小小的礼节都不失。所以,李老师讲,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郑康成这种酒量,就没有不饮酒这一条戒了。因此,一定要晓得佛讲经的用意何在,佛制戒律的制意何在,然后才懂得如何持戒。而且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都不是死呆板的,什么状况之下应如何做法,都是活活泼泼的。   至于能否往生极乐世界,若是如理如法的修学,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假如五辛真的会妨碍你的性情,让你常常发脾气、做错事,就不能往生了。

佛教都说不杀生,虽然蔬菜也有生命但它没有心识,不参与六道轮回,属于“无情”众生。动物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有情识、血肉,会进入六道轮回,是“有情众生”。佛教中不杀生,特指不杀“有情众生”。植物摘掉果实、枝叶,还会生长,动物却不行。
印光法师开示:以吃菜为杀生,是阻人吃素,劝人吃肉的妄话
《印光法师文钞》:戒律之不伤一草,则不许吃菜。以吃菜为杀生,此种话,皆是阻人吃素,劝人吃肉之矫妄话。何不曰,我亦肉也,请先吃我。此话纵杀彼身,亦不肯说。则以吃菜为杀生,与吃肉相同之邪说,不攻自破矣。
人生世间,谁能不呼吸。以呼吸伤微生虫为食肉杀生,而劝人日杀大生而食肉。此种邪说,与愚人见人以粪肥地,则五谷颗粒饱满,菜蔬嫩肥鲜香。谓粪为至美之物,当专食此物,更加美妙不异矣。
此种不按道理之邪说,世人多据之以破人素食,奖人杀生。
宣化上人说,吃植物没有那么伤慈悲心
有生命的生灵叫有情,这一切的植物叫无情。土、木、瓦、石,就像那石头,你看它是无情的,但是它都是活的;但是它那活的,就是少一点,不是具足的,不像人有八识。
要是详细来说,你就吃植物也是杀生,不过轻一点。你如果不吃呢,你自己也不会活着。吃植物比较没有那么伤慈悲心,慈悲心不那么受伤。你要是很显明地杀生去吃生灵的肉,这个对自己的慈悲心是受伤的,就是生瞋恨心,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就轻一点,瞋恨心就重一点。
佛教戒荤腥,葱、蒜、韭菜等蔬菜也不能吃,
《楞严经》: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五辛味道臭,善神厌离,饿鬼欢喜,常来舔舐食者嘴唇,长此,福德销减
《楞伽经》云:“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
《大般涅槃经》云:“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